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34983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素质教育是培育良好行为习惯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1.养

2、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正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正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正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正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我校就从课前一分钟抓起,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学”。课前一分钟“坐到自己位置上,拿出下节课要讲的书,把手放到背后”等待老师的到来”做起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

3、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对教育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好习惯-换言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如,学生学

4、会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话,那么他就有把握和信心学习好,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学生就具有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再加上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那么学习对于他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了。3.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

5、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予以了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妨害他人的习

6、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

7、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好习惯受益终生,坏习惯践踏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