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34094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摘要】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教给方法方面,来谈如何提升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预习效果【关键词】提升;语文;预习效果1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也是语文课程预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不管教师怎么向学生灌输预习有多么的重要的观念,如果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个性特征,着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情绪,使其养成良好的课程预习习惯。1.1利用学生的

2、比较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适当的让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举行班上讨论活动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小学生喜欢跟周围的同学进行比较,会自发地想,为什么别人能获得老师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而自己却没有呢?这样使其就会重视预习环节,并经过一段时问的坚持,发现预习的重要性和优势,不知不觉间,对预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1.2要让班级里有一种预习的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氛围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班级形成一种都有良好预习习惯的氛围,学生就会自觉地、享受地进行语文预习。1.3以激励为主,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预习不尽如人意的同学积极

3、鼓励。2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于语文课前预习,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这需要对学生“授之以渔”。预习语文的方法要分步行。第一步,读课文、标小节、内容明;第二步,画字词、读准音、记住形;第三步,勤思考、多质疑、会点评;第四步,查资料、广积累、头脑灵。2.1 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有一定的目的。预习时要求学生六遍读书。2.1.1 三遍默读。要求学生开始预习课文,从生字词入手,对于生字词,要求学生要读准其字音,明白其含义,较为通达流畅地朗诵课文,并想课文大概讲了什么。过去学生只是单纯地读书识字,不会去深究字词的含义与

4、用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善用字典,对生字词不懂时,要去查字典,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并标注到书上或者笔记本上。这样,在课堂上教学效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遍读书解决生字新词,扫清障碍。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第二遍读书了解文章大意。第三遍读书,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初读课文,从字词入手。2.1.2三遍朗读。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

5、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在学生进行深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下来,并体会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作用,找出一些与文章中心有关联的句子或段落。在这点上,教师还得注意对学生分层次要求,不能一蹴而就。因为班级中的学生水平高低不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过高,可能适得其反。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默看”时深刻。2.2画。要求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积极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内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

6、,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学生用特殊的标注方式,比如用红笔或彩色笔把文章精彩的字、词、句、段落画上波浪线条;并在相关的词、句子旁用简要明显的语言加以标注。为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中所需的资料积累做好准备,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在预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就是:一画段,二画圈,三画需认字,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

7、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把文中的生字、多音字连词圈出来。用“一一”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四字词语,摘录2-3个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2.3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

8、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4记。记就是把自己预习的收获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三年级时我要求学生在笔记上把预习的内容写下来,但是发现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上课时一旦忘记了,还有翻笔记,耽误时间。学生把预习到的要点记在书上,如重点词语,上课时老师提出来,学生就能很快的解释出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总之,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习,有层次性地设计预习作业,能让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应付,从而真正达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力争使课前预习效果达到最优化,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参考文献:1韩立福.有效上课知识构型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