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309266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学教学大纲(七年制)前 言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临床课学习的桥梁。其课程内容是各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临床实践的训练,在教师带领下反复进行规范化体检手法的操作和进行问诊、缮写病史的训练,经过上述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收集病史,独立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诊断学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常见症状、体检诊断、实验诊断、心电图、肺功能、内镜检查及超声检查。由于内镜检查归入内科学大纲要求,实验诊断归入实验

2、诊断大纲要求,因此本大纲未编入内镜检查及实验诊断的内容。【学习诊断学的要求】l、掌握各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并学会问诊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体检诊断的基本操作,正规的体检手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3、熟悉心电产生原理和心电图的形成,掌握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5、熟悉超声显像的物理基础和诊断基础,掌握腹部实质脏器的正常及异常声像特征。6、初步具有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缮写完整的住院病历和提出初步诊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122学时,学时数分配如下:讲授内容 讲授学时 临床见习时数 绪论 1常见症状 22 5体格检查 25 26问诊病史缮写 4

3、 5心电图 10 10肺功能 1 2超声检查 6 5合计 69 53绪论【目的要求】明确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课进入理论课学习的桥梁。其课程内容是临床各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要教好和学好本门课程,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因此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刻苦学习。【教学内容】一、 明诊断学的性质以及它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二、 简述论断学的内容和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三、提出学习诊断学的目的要求,掌握各系统症状体征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发现异常体征。掌握问诊,体检以及缮写病史的基本技能和熟悉心电、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与临床意义。【教学时数】

4、l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第一篇 常见症状【目的与要求】症状学是机体在病理生理学或解剖学改变的基础上,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重点讲授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启示学生了解症状分析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症状学:发热、疼痛、水肿、皮肤粘膜及关节肌肉出血、呼吸困难、咳嗽与咳痰、咯血、紫绀、心悸、恶心与呕吐、咽下困难、呕血与便血,腹泻与便秘、黄疸、排尿异常与血尿、眩晕惊厥与意识障碍。一、发热(一)了解发热的概况(二)掌握发热机理、病因与分类(三)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四)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二、疼痛(一)对疼痛

5、的的分析l、痛的位置与传播 2、疼痛延续时间、频度或间期3、诱发、加重或减轻的原因 4、伴随症状与体征(二)临床常见几种疼痛的特点1、头痛 2、胸痛 3、腹痛 4、腰痛 5、关节肌肉痛重点讲授疼痛的病因、发生机理、疼痛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水肿(一)全身性水肿1、心原性 2、肾原性 3、 肝原性 4、 营养不良性5、其它 6、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二)局部性水肿(三)水肿的问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四、皮肤粘膜及关节、肌肉出血止血凝血的病因与发生机理:l、血管外因素 2、血管因素 3、血小板因素 4、凝血因子皮肤粘膜出血的问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要求掌握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

6、友病的临床表现。五、呼吸困难:重点讲授呼吸困难的病因、机理与临床意义及表现:(一)肺原性(呼气性、吸气性及混合性)(二)心原性(左心或右心功能不全)(三)其他原因1、中毒性呼吸困难 2、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3、血液病(四)呼吸困难的问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六、咳嗽、咳痰(一)咳嗽的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痰的性状和量(二)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三)咳嗽咳痰的问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七、咯血(一)引起咯血的病因及机制1、支气管疾病 2、肺部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其它血液病等(二)咯血的问诊,咯血的颜色和性状,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八、紫绀(一)紫绀的发生机制(二)紫绀的分类与临床表现1、血

7、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面增多要求掌握中心性紫绀、周围性紫绀及混合性紫绀的鉴别。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三)伴随症状九、心悸(一)发生机制(二)病因1、心脏搏动增加 2、心律失常 3、心神经官能症(三)心悸的问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十、恶心与呕吐(一)病因1、反射性呕吐 2、中枢性呕吐 3、神经性呕吐(二)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三)恶心呕吐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十一、咽下困难(一)病因1、机械性咽下困难 2、动力性咽下困难(二)上述两类咽下困难的发病机制及各自的临床表现特点。(三)咽下困难的伴随症状与问诊要点。十二、呕血(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食管疾病 2、胃、十二指肠疾病 3、 肝、

8、胆道疾病4、胰腺疾病 5、血液疾病 6、急性传染病 7其他(二)临床表现,呕血与黑便,呕血与咯血的鉴别(三)伴随症状与门诊要点十三、便血(一)病因l、上消化道疾病 2、小肠疾病 3、结肠疾病 4、直肠肛管疾病 5、全身性疾病(二)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三)问诊重点十四、腹泻(一)病因l、急性腹泻(1)肠道疾病 (2)急性中毒 (3)全身性疾病 (4)其他2 、腹泻(1)消化系统疾病 (2)全身性疾病(二)发病机制1、分泌性腹泻 2、渗透性腹泻 3、渗出性腹泻4、动力性腹泻 5、吸收不良性腹泻(三)临床表现、病程、腹泻次数与粪便性状、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四)腹泻的伴随症状及问诊要点十五、便秘(一)病

9、因1、功能性便秘 2、器质性便秘(二)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三)伴随症状与门诊重点十六、黄疸(一)黄疸的基本概念和胆红质代谢(二)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l、溶血性黄疸机制与临床特点2、肝细胞性黄疸机制与临床特点3、胆计淤积性黄疸机制与临床特点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ert综合症、Crigle-Narjar综合征、Rotor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的各自特点。(三)黄疸的伴随症状、体征及问诊要点。十七、黄疸(一)黄疸定义和胆红素代谢(二)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了解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三)黄疸的伴随症状与问诊要点。十八、排尿异常(一)少尿与无尿(二

10、)多尿(三)尿频、尿急、尿痛(四)尿潴留十九、血尿(一)发病原因1、泌尿系统 2、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3、全身性疾病 4、药物化学因素(二)血尿的问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二十、眩晕与惊厥、意识障碍(一)发病原因(二)临床表现(三)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22学时【教学方法】一、课堂讲授。二、各系统常见症状的见习,相融于各系统体检诊断进病房见习间完成,结合临床见习典型病例示教,用理化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第二篇 体格检查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及一般状态的检查【目的要求】一、掌握望诊、触诊、叩读、听诊的基本方法。二、 掌握一级状态检查内容,正常及异常体征的

11、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二、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三、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正常范围及变异,以及引起差错的原因)、呼吸(见肺部检查),脉搏以血压(见血管检查)并综合分析上述四项内容的临床意义。四、发育及营养的判断方法,常见的意识障碍、精神状态、不同疾病的面容及表情、姿势、体位(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与疾病的关系。五、皮肤的弹性、颜色、皮疹、出血点、瘀瘢、蜘蛛痣、水肿的辨认及临床意义。六、全身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 2学时,临床见习 22学时。教学方法重点讲授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并通过临床见习,学生相互检查,掌

12、握一般检查的内容和检查方法,特别是全身淋巴结的检查方法。第二章 头 部【目的要求】掌握头部检查的顺序与方法,熟悉正常与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 头发、头皮、头颅外部一般检查。二、眼、耳、鼻的一般检查。三、口腔检查:唇、口腔粘膜、牙齿、齿龈、舌、扁桃体、咽、喉、腮腺的检查方法及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教学方法】一、 通过课堂讲授、学生相互检查联系,掌握操作顺序和手法。认识正常状态。二、 通过临床见习,识别常见的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第三章 颈 部目的要求掌握颈部检查的顺序与方法,熟悉正常与异常政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颈部分区、外形

13、、皮肤、包块、运动。二、甲状腺检查方法(视、触、听)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三、颈部的血管、颈静脉怒张及颈静脉、颈动脉搏动的临床意义。四、气管的检查及移位等的临床意义。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1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教学方法a) 通过课堂讲授、学生互练手法、掌握甲状腺、气管等检查手法。b) 通过临床见习识别异常体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第四章 胸廓、肺部检查目的要求一、运用望诊、触诊、叩诊、听读四种基本方法在胸触及肺部的检查,熟悉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通过见习手法训练,掌握肺部望、触、叩、听的正规体检操作。二、通过临床见习,掌握肺部正常体征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产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 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几分区的意义。二、胸廓;正常及异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