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28804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二。八年五月一、总则1(一)制定导则的目的1(二)导则的适用范围1(三)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1(四)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2(五)规划水平年3二、编制程序3(一)编制工作大纲3(二)资料收集3(三)规划编制4三、主要编制内容及其编制要求4(一)基本情况4(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7(三)规划目标9(四)主要任务11(五)重点区域与重点领域12(六)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14(七)重点节水工程16(八)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九)规划实施效果评价17(十)环境影响评价18附录1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报告编写提纲(参考)19附录2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参考)22

2、附录3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参考)24、总则(一)制定导则的目的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和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导则。(二)导则的适用范围本导则用于指导编制地、县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三)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编制,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防污机制为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

3、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工程等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从当地实际出发,全面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四)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各地与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相关的地方法规。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3、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4、“十一五”规划、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全国节水灌溉规划。4、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资源配置的有关成果。5、全国及地方水资源公报等公开发布的资料。6、水资源评价导则、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方法、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等有关标准及规划地区所在省颁布的用水定额等。7、规划地区的相关规划和文件。(五)规划水平年以编制规划的前1年为规划现状年1,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和2020年。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将试点期(一般为3年)末作为近期规划水平年。二、编制程序(一)编制工作大纲分析当

5、地水资源形势与问题。主要分析内容有: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形势,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保障需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结构协调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水资源配置工程与节水设施现状及其问题等。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深入分析当地水资源、水环境状况,认真研究建设节水型社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清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本思路,科学提出规划目标,明确重点举措。确定规划编制内容和工作大纲。在理清思路、确定重点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编制内容和工作大纲,组织对工作大纲进行论证。(二)资料收集根据规划编制内容,收集和分析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相1如缺少前1年的必要统

6、计数据,可按编制规划的前2年为规划现状年。关法规与标准及指导性文件、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水资源管理有关指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定额、水功能区划等)。(三)规划编制按照本导则的要求,认真编制规划的每一部分内容。规划报告编制提纲可参考附录1。规划编制既要符合本地当前实际情况,又要具备前瞻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还应当突出试点建设内容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规划编制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流域综合规划

7、、水资源综合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相协调和衔接。规划初稿完成后,应及时征求专家及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三、主要编制内容及其编制要求(一)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概况简要论述规划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河流水系、气候气象等特点。2、经济社会概况简要论述规划地区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情况。人口按常住人口统计,说明城镇和农村人口分布及近510年的变化情况。地区生产总值要收集近5年以上的对比资料,按照一、二(工业单列)、三产业列表,增长率采用可比价计算。产业发展中要分析高用水行业情况。农业要分析耕地、灌溉面积(包括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及林牧

8、渔业情况;工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高用水工业行业(或用水大户、高污染行业)和一般工业行业分类分析行业布局、增加值比重及发展情况。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水资源评价导则,充分利用已有的水资源规划成果,进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评价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评价和水生态环境评价。水资源调查评价分水资源数量评价和水质评价。水资源量评价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水质评价包括地表水水质(江河、湖库)、地下水水质、主要污染物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等。开发利用评价包括供水、用水、耗水、排水4个方面的内容。水生态环境评价评价包括河道基流(断流)情况、入海(如有)流量、地下水

9、超采,以及水土流失、湿地保护等内容。4、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在现状用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现状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效益指标分析。现状用水定额包括综合用水定额和分行业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采用人均用水量(采用常住人口)、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城镇生活人均综合用水量、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亩均灌溉水量、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效益指标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当地不同时期、当地与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特别是与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找出与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现状用水节水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比较时,应选择水资源条

10、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和地区进行。5 、近年来节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近年来在政策法规、节水管理、设施建设、技术改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等方面的节水工作开展情况。6 、形势与主要问题依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评价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分析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开发、用水效率、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方面面临的形势。认真分析规划地区在产业结构、制度与管理、节水激励机制、节水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及推广、用水效率、节水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是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在提出节水型社

11、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之前,应当首先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工作。要在全国和规划地区所在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当地水资源配置工作。1、现状节水潜力分析( 1)节水指标与标准分析节水指标与标准是在现状用水调查和各行业用水定额、用水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水价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参考国内外(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本地区情况)先进用水水平的指标与参数,确定各规划水平年的节水指标及标准。( 2)现状节水潜力分析现状节水潜力是在现状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人口、经济量和实物量,按照远期水平年的节水标准计算出的需水量与现状用水量的差值。

12、现状节水潜力分析计算,首先是分析确定分行业的节水标准,再计算分行业的节水潜力,最后汇总农业节水潜力、工业节水潜力、城镇生活节水潜力,最终得出综合节水潜力。各项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参见附录2。2、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供需分析包括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需水分析、供水预测和供需平衡分析4部分内容。供需平衡分析采用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配置相应成果。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不配套时,可采用趋势外延法和内插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尚无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相应成果的地区,应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要求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需水预测细则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计算。供

13、需平衡分析中,要注意各小区的余、缺水量应分别相加,不能抵消。水资源配置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坚持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遵循自然系统承载能力、稀缺资源配置准则和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合理抑制需求,保障有效供给,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多种可利用水源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和不同用户等供水目标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本过程。水资源配置是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目标下的各项调控措施综合集成和比选的基础平台,籍此确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不同调控措施的有效组合和优先序,同时也能明晰分项调控措施对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各自作用。绘制区域水资源系统网络图是水资源配置的基

14、础性工作,以此描述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水力联系,明确供水水源与用水地区及部门的对应关系。在水资源配置中遵从水资源系统网络图体现的水力联系,可以保证供水与用水地区及部门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供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也同等重要。水资源配置中应考虑不同用水部门用水需求的差异。不同用水部门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对不满足水质要求的水量不应计算在供水之中。不同用水部门的供水保证率要求不同,应优先供给保证率要求较高的用水部门。从用水过程来看,生活和工业等用水部门的用水过程较为平稳,农业等用水部门的用水过程波动较大,水资源配置中通过工程的调蓄作用来实现供水在时间上的分配。(三)规划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5、的总体要求,在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规划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生态与环境状况、节水潜力、规划水平年的经济技术水平、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系统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目标,并分别确定试点期(如规划地区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5年和2020年的目标。1 、总体目标按照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分析形势与问题、理清基本建设思路、明确重点的基础上,系统提出规划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对可以量化的建设目标,应当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综合性指标包括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万元GDP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等。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以及上一级行政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相协调。2 、主要用水行业节水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