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27875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

2、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2.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3.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竞

3、走:_唯:_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_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4. 小古文阅读。燧明国 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注释: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屈盘:曲折盘结。至:到。息:休息。鸮(xio):鸱鸮(ch),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感:感悟。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_2

4、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_5.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6.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

5、,最恰当的是(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弃去:弃去弃去_还卒业:_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他是这样问的:“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为了纪念曾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7.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任何?(用短文

6、原句回答)_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_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8. 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

7、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的人。9.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携带。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终于。宁:宁可。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2借助注释,联

8、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_10.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词语。曰:_故:_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11.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1)竞走:_(2)信然:

9、_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译文:_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_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的字:(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2翻译下列句子。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_13.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把文章补充完整。2翻译:胤恭勤不倦。_。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_14.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