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26073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总体策划方案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资料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演艺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承办单位: 一、 背景为了充分丰富中国的音乐娱乐市场,展示中国流行音乐的内涵,展现时下青春音乐爱好者的风采和魅力,发掘一批个性与时尚、魅力与才艺相结合的,能够真正代表现代流行音乐的综艺人才与音乐新作品,同时更为了中国流行音乐选拔出新一代的音乐新力量和未来乐坛唱作人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演艺中心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第一届2005“音乐之星”歌手大赛。 音乐之星大赛将用娱乐来包装打造赛事,并以文化的理念诠释大赛主题,让首届音乐之星大赛既是赛事,也是精彩的富有青春魅力的电视秀,也是华光异彩、时尚雅致的大型综艺晚会,同时是一道赏心悦目

2、的文化大餐。二、 大赛的独特思想鼓励活力、特色,鼓励勇气、率真。大赛强化了快乐与梦想,强调人人皆有机会,人人皆有魅力。本次大赛的娱乐性中将包含大量情感或是情绪的成分,比如,惊奇、同情、赞赏、开心、亲情、友情,甚至对生活价值观的认同与争议均在其中,以此来自然调动观众所有的情绪,也能给参加者最大的表演空间去发挥。三、 大赛三大亮点1、 本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除了注重对社会各界音乐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以外,更加重视并鼓励选手以及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能带来更多更好的原创音乐作品,以活跃中国的音乐文化市场,带动中国社会音乐创作的脚步,推动中国流行音乐的健康、多元化的发展步伐。从而体现本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

3、吸纳音乐文化新元素,推动音乐原创的宗旨。为此本届大赛将进行“原创音乐作品比赛”并设立相关奖项,就是想让本届大赛既是选拔新人、推荐新人、诞生新星的舞台,更是一个诞生新兴音乐、优秀原创音乐作品人的摇篮。2、 另外,大赛将与国际知名的唱片公司合作,为全力打造参赛选手及音乐作品人的辉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此举无疑是众多参赛选手及原创音乐作品人的梦寐以求的。因此选手和众多原创音乐作品人们参加本次大赛除了能得到在大赛绚丽的舞台上展示自我素质、风采,展现自我的音乐创作能力的机遇以外,还有可能实现自己成为“音乐之星”的梦想,与知名的唱片公司签约,从此踏上星光大道,更快并更完美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 强具吸

4、引力的豪华颁奖晚会更是本届大赛的又一大亮点,大赛将在2005年8月举办本届大赛的颁奖晚会,届时将邀请众多大陆、香港、台湾的演艺人员到场,为广大长期关注大赛的人们献上一场豪华而精彩的颁奖晚会。相信次举将是众多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门话题。四、 大赛五大原则(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商业运作;(二)选拔流行音乐综艺新人才和原创音乐作品;(三)推动丰富中国流行音乐娱乐市场;(四)大赛要体现出创新性、商业性、参与性;(五)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与国际接轨。五、 大赛主题因为音乐 生活更加精彩因为音乐 梦想展翅飞翔六、 大赛的宗旨 全力打造一个最权威,最专业的品牌大赛,挖掘中国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并活跃

5、中国的音乐娱乐市场,推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加强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往来,并为中国流行音乐界推荐与选拔一批深具潜力的社会音乐人。七、 主办单位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演艺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八、 大赛特点品牌1权威性 本次大赛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演艺中心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属于专业的国家级歌手选拔赛事。2创新性本次大赛将大力鼓励选手演唱自己的原创作品,目的在于考察选手的创作能力以及社会音乐人才的潜力。歌唱的同时培训选手个性化形象宣传包装;形象服装DIY等动手能力的考察开中国各场歌手大赛之先河,必将引起世人注目。3国际性本界大赛溶入了国外的音乐气息,除了考察选手演绎国外流行歌曲的

6、能力,更是在中国音乐文化与国外音乐文化的碰撞中考验中国音乐爱好者如何理解,融会贯通国外的音乐。届时将邀请国外的音乐人士及爱好者到场,与选手们近距离的沟通。4超前性2005“音乐之星”歌手大赛的总体方案、招商方案、组织机构、对外宣传计划都已在前期完成,后期将全面启动各项筹备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广泛性本次大赛在广州举办,向全国范围内发出邀请,对与国内一些本地没有此类活动的音乐爱好者便开音乐之门体,现了本次大赛的广泛性和全社会参与。6互动性参赛选手与音乐名人、知名歌星的互动交流同台献艺、谈话交流、共同参与阳光健康活动7商业性一是本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经费支出计划 万元,其中商业运作资金 万

7、元;二是活动策划组织以便于商业运作的活动为主三是为赞助企业提供良好的宣传促销环境。8组织性本届“音乐之星”歌手大赛由 共同组成组委会,组委会下设一个办公室、九个工作组,组织机构之大、管理范围之广将是大赛又一新亮点。9意义促进中国音乐娱乐文化的市场化、规范化,力求建立一个公平、创新、互动的音乐交流平台,选拔、推介一批有爱心、有才艺、有个性、有潜质的音乐新人才,为中国流行音乐事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有冲劲有才能的新势力。九、 大赛的设计与流程(一)组别设置职业组(通俗唱法、民族唱法)、业余组(通俗唱法、民族唱法)职业组:现正以演艺为职业的歌手及专业文艺团队的声乐教员、演员、专业艺术院校(含大、中专)的声

8、乐教师、学员及音像制作单位、演艺公司、经纪公司的签约歌手。业余组:除职业歌手以外的所有人员。(二)参赛条件年龄在14周岁(1989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至30周岁(1974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有中国国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无犯罪史的音乐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三)报名所需提交资料1、相 片:近期免冠大一寸照片2张,生活彩照1张。2、伴奏曲目:使用MD、CD,碟内限录1首曲目。3、证 件: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最高学历毕业证复印件,学生要交学生证复印件。(原创作品:提交原创曲目1份,注明作词人、作曲人,是否已发表,发表形式及时间。由组委会审核确认)。(四)参赛说明1、曲目参

9、赛选手按组别、唱法限选择一首旋律优美、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参加比赛,鼓励选手演唱新近时期的作品,曲目时间以3-5分钟为佳。2、伴奏曲目(仅限MD、CD)选手自备演唱伴奏音乐。3、形象要求选手参赛时服装应尽量适合本人气质、年龄和作品风格。4、大赛选手守则附后。(五) 比赛流程报名 预赛 半决赛培训 半决赛 决赛培训 决赛及颁奖晚会晚会以电视转播的形式,综合新人报名及现场选拔、花絮片的拍摄、专业培训、创作及演艺交流、名人明星学术研讨交流等五大部分为一体,为全国现有的音乐大赛所仅有。(六)活动时间、地点1、赛程时间:2005 年 3 月 2005 年 8 月 2、赛程具体时间、地点首次新闻发布

10、会: 2005年3月15日新闻发布会地点:报名时间:2005年3月15日2005年5月5日 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2005年5月7日 新闻发布会地点:预赛时间:A场:2005年5月8日 5月12日B场:2005年5月18日 5月22日C场:2005年5月28日 6月2日D场:2005年6月8日 6月12日 预赛地点:半决赛培训时间:2005年6月16日 6月22日半决赛培训地点: 大赛开幕式:2005年6月25日开幕式地点:半决赛时间:A场:2005年6月26日 7月2日B场:2005年7月8日 7月12日半决赛地点: 决赛培训时间:2005年7月16日 7月26日决赛培训地点: 决赛时间:A场

11、(业余组):2005年7月29日B场(职业组):2005年7月30日 决赛地点: 颁奖晚会: 2005年8月6日颁奖晚会地点:(七)精彩的比赛内容1、预赛(只进行演唱)演唱曲目:由选手按组别、唱法自选一首曲目。2、复赛(进行演唱、综合问答环节)演唱歌曲:由选手按组别、唱法自选一首曲目。综合娱乐:以展示选手现场应变能力,与活跃现场气氛为主。3、决赛(进行演唱、综合问答环节)演唱歌曲:由选手按组别、唱法自选一首曲目。综合娱乐:以展示选手现场应变能力,与活跃现场气氛为主。十、赛事操作(一)培训安排1、半决赛培训入围半决赛选手统一参加半决赛培训,不得无故缺席半决赛培训,培训内容以“星梦100天”为主旨

12、,包括对乐理、表演技巧、参赛作品演绎、知名歌星点评交流等。2、决赛培训根据入围选手组别进行分组培训,以“星梦100天”为主旨,培训内容以现场表演、点评为主,组委会根据选手特点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二)赛事安排本次大赛的选拔采用按组别、唱法以分数高低淘汰的模式。1、预赛:参赛选手按组委会要求和安排,统一地点、统一时间进行预赛,采取不亮分的形式,以评委的平均分为准,参赛选手按预赛成绩进行筛选。入围半决赛人数:职业组:民族唱法32名,通俗唱法32名。业余组:民族唱法32名,通俗唱法32名。2、半决赛全体半决赛入围选手按组委会安排参与现场半决赛,组委会按统一评判标准予以评比,采取现场亮分的形式,去掉最高

13、、最低分,以平均分为准。按半决赛成绩进行筛选进入决赛。入围决赛人数:职业组:民族唱法10名,通俗唱法10名。业余组:民族唱法10名,通俗唱法10名。3、决赛根据组委会要求按所属组别进行决赛,以电子评分的方式记分,去掉最高、最低分,以平均分为准。决出冠军、亚军、季军、最具潜质男、女歌手奖和原创音乐奖。4、颁奖晚会邀请省、市领导、知名歌手和企业领导参与颁奖。十一、赛事延展活动安排(一)大型新闻发布会(2场)首次新闻发布会:时间:2005年3月15日地点: 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时间:2005年5月7日地点:(二)原创音乐作品比赛时间:2005年1月8日 7月31日内容:面向社会征集原创音乐作品并评选出

14、奖项,歌曲主题以中国现代经济、文化、历史、发展、风貌、人文等方面为底蕴;歌颂现在的美好文化生活,反映人们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体现21世纪的社会新形象,赞美社会新风貌;歌曲以积极、健康、激情、具有时代感的流行歌曲为风格;(具体内容见大赛延展活动策划方案)目的:鼓励原创的音乐作品和作品人,发掘并吸纳音乐文化新元素,推动中国流行音乐原创的发展。十二、大赛评委设置及要求(一) 评委设置由知名度高的声乐教授、歌唱家、歌曲作家、乐评人及音乐理论专家组成。评委名单向社会公开,以体现评判的透明度,并借助传媒予以宣传,通过自律和社会监督保证评选“公平、公正、公开”。(二)选择评委要求1、评委资深化、年轻化;2、风格流派不一,地域多元化;注:1、预赛评委:演唱评委5人。2、复赛评委:演唱评委7人,综合娱乐评委1人;3、决赛评委:演唱评委9人,综合娱乐评委1人。十三、评比标准及奖项(百分制)(一) 预赛1、演唱(100分)考核要素:音色、音准、节奏、乐感等。(二) 复赛1、演唱:(98.5分)考核要素:音色、音准、节奏、乐感等。2、综合娱乐(1分)考核要素:(1)以展示选手现场应变能力,与活跃现场气氛为主。3、原创(0.5分)考核要素:由组委会聘请知名专家组成原创歌曲评审组,对上报原创歌曲的演唱、内容、完整和是否发表,进行审核、考评,最终评分结果于预赛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