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23548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着力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2、通过自学研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从多角度理解并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三、教具准备:完璧归赵故事的连贯图片、课文磁带、幻灯片一张。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

2、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学生齐读板书)我们还学习了第三个故事,明白了蔺相如是一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所以负荆请罪的结果是将相和好了,既然有和,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为什么不和呢?(指名读第16自然段,明白廉颇认为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升了官,他很不服气。)2、讨论嘴指什么?(板书:嘴)(廉颇看不起蔺相如,认为他只是靠嘴巴说说,没有其他本领)3、推出研究问题:蔺相如是不是只凭一张嘴,没有其他能耐呢?(二)深入阅读,研讨材料(完璧归赵)1、录音播放210自然段内容,实物投影展示210段画面。思考:你从哪里发现蔺相如还具有什么品质?听好后与你的学伴讨论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A、

3、 理解第六自然段如果就,如果一定 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 一定说明什么? 谁愿意做一回自信的蔺相如,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撞柱画面,体会蔺相如心情。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 什么叫理直气壮? 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以上是直接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句,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在此基础上再渗透多角度思考的意识,请学生找一找,能不能从别人的言行中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 品味只好、只得 理解只好、只得的意思; 找到并读读只好、只得所在句子,明白只好、只得的前因后果,谈

4、谈自己的体会。 朗读所找句子。你们说得很好,我相信你能把赵王的没办法(或秦王的无可奈何)读的很好?B、小结 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凭的是什么?(板书)若是就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完璧归赵中处处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难怪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齐读2-10自然段。 方法小结:在完璧归赵中,我们通过对个别词语、句子或段落的研究,证明了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这种学习方法很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个故事。(三)继续阅读(渑池会见),深入发现。1、自学渑池会见,边看边思考,蔺相如还有什么可贵的品质,完成练习纸。研究词句 研究发现2、学生汇报A、着重指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你跟我只有五步之远。

5、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蔺相如为什么要和秦王拼了?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不惜以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这是多大的勇气啊!谁有勇气读好这句话?能给这句话加个提示语,读一读吗?(如:怒气冲冲)指导学生朗读理解第11自然段的才秦王约赵王去渑池会见,赵王有什么顾虑?是谁才让他决定动身去渑池?这说明了什么?(侧面反应了蔺相如做事果断)B、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外交之战是谁胜利了?(估计:赵国胜;秦、赵打平。)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从课文中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提示:秦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秦王是一个大国的王,蔺相如是个小国的臣。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得出是赵国胜了的结论。C、此时,你心目中的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

6、人?D、根据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给第二个故事改题目(板书:渑池会见改成渑池立功)(四)回归开头,了解起因1、蔺相如在两次立功中都是与谁较量?(秦国)秦王为什么与赵国过不去呢?2、齐读第一小节。3、强大的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它早对自己的邻邦赵国虎视眈眈,无论是换璧,还是渑池会面都是一种挑衅行为,想找借口吞并赵国,蔺相如在这种严峻的时刻,接受任务以自己过人的机智和胆识挫败了秦王的阴谋,从一介平民升为上卿,你说他的官该不该升?(五)把握层次,分清因果蔺相如的官越当越大,导致了将相的不和,经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了,那三个故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幻灯片出示:(1)词语搭配总 因 秦王骗璧故事一起因 想占赵国的便宜故事二起因 秦国最强大故事三起因 职位比廉颇高(2)根据三个故事之间联系填空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的( ),前两个故事的( )又是第三个故事的( ),三个故事构成了( )这一有名的历史故事。(六)课外延伸,开放课堂课外阅读有关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或人物辩论会。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