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因素分析1.1自然因素 1.1.1城镇地理位置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东经116°41'至117°30',北纬27°35'至28°40'之间东部、北部分别与上饶市的弋阳、铅山、万年、余干接壤,南面、西面分别与抚州市的金溪、资溪和东乡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相连,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1.1.2气候、水文鹰潭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最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极端最高温度41.0℃(1991年7月23日出现在鹰潭),年极端最低温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余江),≥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无霜期平均达26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
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气候特点适合亚热带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生长和繁衍1.1.3自然资源鹰潭市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银、铝、锌、铀、稀土、石膏、瓷土、硅质原料矿泉水、花岗岩和建筑用砂岩等,冷水银铅锌矿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床,罗塘石膏矿区石膏储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质原料为我市潜在优势矿石鹰潭农业资源丰富,有耕地82.5万亩,其中旱地7.8万亩,水田74.7万亩近年来,鹰潭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已形成了十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水稻、三元杂交猪、南方早熟梨、花生、笋竹、葛根、天师板栗、蔬菜、茶叶、绿化苗木、花卉全市林地面积299.8万亩,活立木蓄面积675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毛竹立竹5050万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1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1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17.8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年商品材采伐限额6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限额满足要求。
鹰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位于市区南郊16公里处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描绘的名山,被誉为“华夏道都”它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保护宫观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众多品牌于一身,被世人称为“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1.22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为6.29亿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2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10.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亿立方米1.2经济因素1.2.1社会经济状况2009年,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全年经济低开高走,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增幅分别为7.9%、9.0%、10.0%和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9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73.92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例由2008年的11:62.6:26.4,调整为2009年的12.0:59.2:28.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59.3%和33.3%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17.84亿元,增长18.1%,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9% 财政收入逆势上扬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82亿元,增长18.8%,剔除江铜所得税,完成37.08亿元,增长2.9%,扭转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局面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8.11亿元,增长10.9%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格局进一步平衡在贵溪市跻身全国百强县、财政总收入继续保持全省三甲的基础上,余江县、月湖区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达77.1%和70.7%,增幅位居全省前二位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0.8亿元,增支8.8亿元,增长27.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4亿元,增长33.1%;医疗卫生支出3.22亿元,增长35.9%;环境保护支出1.01亿元,增长30.4%;教育支出5.60亿元,增长24.7%;农林水事务支出3.1亿元,增长69.8%物价走势基本平稳,价格紧缩压力逐步缓解市场物价总水平全年呈下降态势,但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增长0.1%,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1%。
八项分类指数呈“四升四降”的特征食品价格上涨0.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1%,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而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同比仍呈下降,依次下降0.9%、0.6%、1.9%和5.5%1.2.2农业2009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1.7万亩,增长5.1%,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63.93万吨,增长5.4%主要经济作物稳步增长油料作物产量1.97万吨,增长4.7%,甘蔗2.45万吨,增长4%,瓜果类4.11万吨,增长1.4% “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开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5万亩,四旁(零星)植树284.8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5.2%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2.14万吨,增长28.3%,其中猪肉10.17万吨,增长35.7%,禽肉15万吨,增长2.7%生猪出栏133.38万头,增长35.3%年末生猪存栏78.64万头,增长34.5%全年水产品产量4.71万吨,增长0.3%,其中养殖产量4.26万吨,比上年增长0.7% 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12万亩,达77.1万亩,增长16.8%农业机械总动力70.69万千瓦,增长13.2%农村用电量7980万千瓦小时,增长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46吨,增长2.3%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72家,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3.5亿元,增长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0个;合作组织成员5.5万人1.2.3工业建筑业2009年,工业生产触底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42.85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8.82亿元,增速自5月份以后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5.8%,比上半年加快14.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75%,集体企业增长10.78%,股份制企业增长13.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1%,重工业增长16.6%分产业看,铜产业增长19.05%,非铜产业增长6.96%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3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交通运输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79.39%、77.97%、66.11%、28.85%、8.52%、19.09%、4.87%。
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在重点监测的46种工业产品中,有28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重点产品基本实现增长其中:精炼铜80.16万吨,增长14.1%;铜材加工76.68万吨,增长16.6%;中成药1419吨,增长19.2%;磷酸铵肥20.27万吨,增长18.3%;发电量36.97亿度,增长12.6%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降幅逐步收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2.78亿元,下降6.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2.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7.24亿元,下降7.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9.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年内增幅已实现“转正”,全年实现利润39.96亿元,增长7.8% 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207家,新增56家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7.18亿元,增长9.7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02亿元,实现利税14.13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47%和4.85%;实现利润5.99亿元,增长82.6%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9.5%全市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润总额0.44亿元。
房屋施工面积373.8万平方米,增长18.5%;房屋竣工面积130.47万平方米,增长47.4%1.2.5交通状况鹰潭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在鹰潭纵横交汇,贯通大江南北;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和济广高速横贯全境,迎来送往四方宾朋;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阳湖与长江水系贯通,维系八方情感鹰潭已建成铁路和公路的“双枢纽” 1.3社会因素1.3.1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24亿元,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0.05亿元,增长24.5% 三次产业投资有所调整一、三产业投资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1亿元,增长732.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86亿元,增长138.9%其中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投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投资分别增长102.5%、289.6%、768.5%;第二产业投资增势趋缓,比重下降,完成投资103.28亿元,增长5.4%占投资总额比重56.1%,比上年下降19.6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安置小区、自来水厂等夏埠新区重点工程平稳推进;市体育场、邓洪公路、府前路延伸、环城西路、南站路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8亿元,增长163.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 投资项目个数大幅增加,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51个,增加252个新开工项目509个,比上年增加198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89个,增加145个 重点项目亮点纷呈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70项,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40%其中市本级58项重点工程,已开工53项,开工率达92%鹰瑞高速公路鹰潭段、杭南长铁路客运专线、贵溪电厂“上大压小”第一机组、西气东输二线鹰潭段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14亿元,增长10%商品房房屋销售面积40.4万平方米,增长103.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71万平方米,下降7.7%商品房房屋销售额11.76亿元,增长44.7%1.3.2人口与人民生活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人口为1115406人,比上年末增加8032人其中城镇人口563057人,增加30410人,城镇化率达50.48%,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2‰;死亡率为5.93‰;自然增长率为7.7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0元,增长10.4%,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