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我教学的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22959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我教学的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研——我教学的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研——我教学的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研——我教学的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研——我教学的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我教学的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研我教学的“航标”丹麦网球名将莱斯利说过一句话,“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没有成功,却不能没有目标”。教学亦如此。十多年前,激情满怀的我走上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充实丰富的教学成了我的主要生活内容,并给我带来了工作上的无限乐趣。如今,回顾自己在语文生涯中所走过的路,我深深地体会到:是科研伴随我成长,是科研给了我无限的精神财富。科研我教学的“航标”!回顾自己和科研结下的不解之缘,以下的三部曲就足以证明我的成长历程:一、 弱水三千,我取哪一瓢饮?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重点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往往

2、把一篇美文解析得支离破碎。记得前几年前上课的时候满黑板都是自己的笔迹,满教室都是自己的声音。学生的书上记录的密密麻麻,似乎只有这样心里才感觉这才是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殊不知,学生的思维被固定被扼杀,他们虽然很专注但很迷茫;他们虽然很辛苦但不充实。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学成绩虽然处于中上游,但学生和老师都感到身心疲惫,没有体验到遨游语文世界的美妙。到底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呢?如果我们把语文学科中缤纷芜杂的各种信息的总和视为“三千弱水”的话,那么,我们的备课,重点考虑的,就是在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来给学生“饮用”的问题,是方法还是知识?如果把语文

3、教学当作自己的一份爱好和事业来做的话,那么面对行行色色的语文课题研究和课改信息,我又应该为自己寻找一条怎样的捷径,我该在“弱水三千”中,为自己取哪一瓢“教改之水”来饮呢?是循规蹈矩还是走科研之路? 教学之余,我对我的语文教学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是自己在课堂上讲解过多,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其次是教学方法上的老化,学生不喜欢古板的课堂;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更新速度太慢,时尚化以及新颖的语言和学生的生活不太合拍。针对这些问题,我逐渐让自己向周围的先进教师学习,借鉴他们新颖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其次做的更多的是向大师以及名教师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我研读了赵谦翔的绿色语文,余映潮、窦桂梅

4、等名家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的探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让自己更加自如的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弱水三千”,我还是应该让“科研”做为我教学的“航标”,指引我在教学之路上快速的进步和成长。二、 繁花似锦,如何留一份自我?教学中,面对繁花似锦的学习资源,面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面对某些急功近利的不切合实际的课题研究,如何才能让自己在科研中留下一份自我呢,这一直是我反思的问题?什么是教育科研?有人如此说:教育科研,是花开花落的成熟,还是拔苗助长的无奈?教育科研,是思想智慧的结晶,还是教育成果的装修?教育科研,是成长进步的阶梯,还是资格

5、晋升的垫脚石?我认为:真正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论文而论,不是为了反思而思,也不是为了随笔而动笔,真正的教育科研,在我们是在做论文,写反思,写随笔时候的一种思维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宽!科研,是一种钻研的思维方式。当问题的本质被黑暗所包围,当事实的真相被云雾所遮盖,当教育的规律被土壤所深埋时,我们绝不能放弃。在出现的困顿中,深入的挖掘下去,用汗水与耐心,向深藏里面的真理进军,在我们灰头土脸的时候,一定会有珍贵的东西放出闪亮的光芒。所以无论有多少外界条件的干扰,无论有多少名利的诱惑,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教育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即

6、使我们有了高楼大厦的包装,在内心总还有一块湿地。这是一块柔软的地方,是一块诗意的地方。当我们听懂了青石的话语,看懂了小草的心思,我们怎么能不懂学生?于是在做教育科研的时候,我们不再把学生看成实验的器材,研究的对象,而是人,正因为如此,我们离教育的本质就更近一些。把学生看做和我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像尊重我们自己一样尊重他们,那么我们的课题研究才会越来越生动,也才会对科研越来越有感情。静对科研寻乐趣,闲看课改悟天机。留一份自我,做真实的课题研究!三、 学海无涯精神、探索、积累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不写科研文章的教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经常写的教师则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写得多,写得好的人未必是名师

7、、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以前总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情,是大家和名师的事情。做为教师,我的任务就是教好自己的课,别的事情与我无关。现在才明白,科研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问题即课题。一个小问题就可以当做我们研讨的主题。所以从小处入手,抓课堂解决小问题,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服务,才是最重要的。通过深入的学习,结合学生的上课表现,我曾尝试在一个学期之内围绕学生的两个问题观察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第一个问题是:那些课堂上经常不举手不发言的学生思想深处有着怎样的症结?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更有效?通过观察,我和学生都达成了共识:不想发言的学生有的是内心自卑,有的

8、是脑子确实反应不够敏捷,也有的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更有部分学生思想懒惰,只想坐享其成等。针对这个问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了几节语文课,集中精力和时间让这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让它们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在授课过程中,我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无论是文言文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我都力求让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自己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把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的情况出现。现在我感觉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也能够有意识的调控他们的学习情绪,这给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了观察,便有了感受。于是,一篇篇教育随笔也在我的笔下诞生:在反思中重温失误与困惑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孩子

9、,你不举手为哪般?是我的观察所得;我和你一起追赶快乐是我对学生的衷心期望。03年的时候,我参与的学困生自主学习探究顺利结题,我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对我的爱戴和尊敬,还有论文学困生学习的方法指导一等奖的市级证书。教育科研最珍贵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一种积累。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和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阅读理解题经常失分。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同事们开

10、始合作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课题,开始在摸索中前进。现在,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老师们都要给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真正有章可循,更快的提高阅读效率。每节课后我们几个老师都会不约而同的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阅读指导体会,并及时的把搜集到得资料保存或者把自己的感受写成随笔,随时发现教学中的失误并改正,或者继续发扬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总之,在不断积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相信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终于有了收获,获省一等奖。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明白:一个教师,仅靠前人和自己的经验组织教学,可以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教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一个科研型的教师,这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科研我教学的“航标”!正是因为有了“航标”的指引,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正是因为有了“航标”的陪伴,我在专业成长方面才有了更大的跨越和收获;因为有它在,所以我才领悟了教学中幸福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