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21374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描述 研究课堂提问是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需要过去时代的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因而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 21 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为了迎接新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2、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之一落实到初中物理课程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是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及科学方法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它以科学观为核心,科学技能为基础,科学行为的养成为标志。所以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深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使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3、必须为这一目标服务。在当今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阻碍甚至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关注怎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2. 有效教学的要求。近来,“有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十分火爆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如果说“减负”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久攻不克的难题,那么“有效教学”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或者说以另一种说法提出了实质相同的难题,前者直指人所共知、人皆无奈的学生负担(包括作业和心理)过重的现象,后者则深入一步指向了造成“超负”的教育内部的原因。从教育内部来说,要改变“超负”问题,确实应对“有效教学”从理论

4、和实践的结合上作深入研究。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我国和国外早已有之。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都在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和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堂教学心理研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找出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

5、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相关概念界定(一)提问在我国的词典中,“提问”是指:“提出问题来问”。因此,要了解课堂提问,首先要明确问题的含义。关于什么是“问题”有不同的观点。从语义上看,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问题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提问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最有效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既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习者的兴趣得以保持与提高、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新旧知识得以有效连结与巩固的可靠手段。而且提问具有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诱发学生参与教学,给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连

6、结的线索,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帮助学生实现对学习结果的正迁移,检查学习进度及效果等多重功能,因而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指的是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地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起学生反映的任何信号都可以被称之为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的一种方法。”皮连生对课堂提问的含义进行了更细致的阐述,他认为“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用有询问形式、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提问又称课堂问题,是教师在

7、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有效提问教学行为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是众多学者、教师关心的课题。“物理科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它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门系统知识体系。”我认为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就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而言,各自结论均具有相当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这

8、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课堂提问不只是在于“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的简单的问答行为,而是一种具有丰富意义的复杂的教学行为。提问与学生、与教师、与课堂情境等紧密相连。(三)有效提问有效提问: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 G 卡尔汉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有效提问必须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指向十分清楚,明确而且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能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虑,从而让课堂精耕细作精彩灵动,引人入胜。“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所表达的词,它们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声音

9、效果,词的强调和选择以及问题提出的情境。问题可以用许多方式被提出,每一种方式决定了你的学生是否接受该问题以及如何接受该问题。”我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提问的场所在课堂,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且能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广义上,它包括了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三、研究问题本研究中,笔者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研究:(1)通过对广河县初中教师进行调查及访谈,找寻当前课堂教学

10、中问题有哪些类型?(2)培养学生“问题提出”意识及能力的方法有哪些?(3)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中提出什么样的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中需注意的哪些问题?(5)通过分析,探究教学设计,怎样合理设计问题才能对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成绩有最大程度的影响?四、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 笔者曾就初中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大多数文章都是中学一线老师的经验总结和研究生做的论文。教师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

11、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使用广泛,为教师所应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问的老师,将课堂变得轻松自如,为学生创造出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必有的教学行为。无疑会为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提问模式提供很好的依据。2、实践意义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提问可以帮助引出要讲的内容,使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的殿堂,激发学

12、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督促学生课后及时的复习和巩固。针对我国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授课形式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有效提问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研究的焦点。课堂提问以问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围绕问题实现师生的互动。这对于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到如今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实践中己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还有误区,中

13、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因此,探讨如何实施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五、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状况最早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也叫“谈话法”,即通过和人谈话,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来寻求普遍定义、探索普遍真理。这种教育活动是启发式教学、对话式教学、问题教学的渊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耐尔等人对问题教学的本质、方法体系等问题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使问题教学研究达到理论系统化。国外研究还证明学生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卷入11。国外最早关于课

14、堂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的数量和水平上。1912年,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她发现教师提问的数量格外惊人,平均每天提问395次,而且在这些问题中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占问题的大多数。关于问题的分类,最早心理学家把提问分为“开放性与封闭性”,“一记忆性与思考性”的提问。BarfleS(1969)根据问题的内容把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他研究发现开放性问题在课堂上出现较少。Kearsley(1976)及IOng和Sat。(1983)等人提出了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划分。Bloom(1956)、Sanders(1966)、Herban(1978)、Hanka

15、nsson(1988)和Kioukari(1987)等人还从问题的难易程度、涉及层次等角度对问题进行了分类。FraZee和Rudnitski(1995)认为,按照提问和解答的性质来分,可以把问题分为两类,分别是“聚敛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12。50年代以后,最为广泛采用的分类是特内按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将问题由低到高分为六个水平:知识记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13。还有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将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认知记忆型问题、集中型问题、分歧型问题、评价性问题。14Wi11iam等人还把问题分为四个水平:低层次集中型,高层次集中型,低层次分歧型,高层次分歧型。莫利纳在吉尔福特智力结构学说和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说的基础上,将问题由低到高分为四类: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设性问题,评价性问题。关于问题的水平的研究,GetZe和Jachson(1976)要求被试提出运用已有的与现实情境有关的系列故事所提供的信息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被试为得到问题的结果所使用步骤的复杂性给所提的问题打分。在很多研究中将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问题划分为低水平提问,考察学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分为高水平到的问题。美国许多研究者发现,教师偏爱提出低水平的问题。在Rosenshine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