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知能检测1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21273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后知能检测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后知能检测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后知能检测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后知能检测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后知能检测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知能检测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后知能检测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乃持项王头视鲁B。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D。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解析】项,“视”通“示”,出示、展示;项,“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C项,“被”通“披”,穿上,披上。【答案】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梁以此奇籍B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C。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项梁怒之【解析】A项,认为是奇异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以而疲惫不堪,意动用法;D项,以而发怒,意动;项,使受苦,使动用法。【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B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解析】 A项,古义:拒绝;今义:感谢;B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C项,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概数或者方位。【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C。D.【解析】项,介词,在;B项,代词,他(指项羽);C项,介词,因/介词,用;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 C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今卒困于此。项籍者,下相人也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不忍杀之,以赐公。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例句为意念被动句。A项为判断句

3、,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被动句。【答案】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0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4、。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

5、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史记项羽本纪)【注】 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B.以故,事得已故:缘故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解析】 将:动词,统领军队。【答案】D7。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项,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C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桓

6、楚在何处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答案】 B8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籍所击杀数十百人ABCD.【解析】是写项羽缺乏坚持的精神;是太守说的话。【答案】B.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

7、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解析】D项“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误,应为项梁带领项籍,也不是立即起事。【答案】10.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译文:_(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译文:_(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译文:_【答案】 (1)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2)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8、)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好几辈人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有罪,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

9、情才得以平息。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避仇。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

10、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

11、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其中有一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主持,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三、课内阅读(教师用书独具)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封吕胜为涅阳侯”,完成1114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B.田父绐曰绐:欺骗。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解析】 购:悬赏征求.【答案】C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

12、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项王至阴陵,迷失道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吾知公长者【解析】A项,左右,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表概数或左、右两个方向。B项,迷失,古今义均为“弄不清,走错”之意。C项,地方,古义:土地纵横/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项,长者,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答案】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力拔山兮气盖世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所杀汉军数百人A。B。C。D【解析】可用排除法,明显不是,可以确定选.【答案】4翻译下列句子。(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译文:_(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译文:_【答案】(1)项王睁大眼睛大声呵斥他,赤泉侯本人和他的马都受了惊吓,退避好几里.(2)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