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21177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近视眼镜的原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视眼镜的原理是什么、对于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 其凸度越大, 屈光度数越大, 反之越小。换言之, 对同一只眼球而言, 近视度数越高, 眼球越突出, 需戴近视镜度数越高。2、眼球的屈光系统是个可调的“凸透镜”, 因而形态可变,当眼前放上凹透镜时, 眼球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眼睛能看清不同距离的目的和近视或老视患者戴镜能适应自身就阐明了这一点。、由于一般眼镜与眼球相分离, 形象直观, 容易计算。本节探讨的重点是眼镜对眼球屈光的影响,对有关眼镜的论述, 都是针对一般眼镜。戴角膜接触镜与一般眼镜在屈光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 其原理和技术在眼镜行业已经很成熟,因此不再论述。4、在屈光学中, 只有在某些特

2、殊状况下, 屈光度数为P、P2两透镜组合产生的屈光效果才是屈光度为P1+P2的透镜。在眼球与透镜构成的光路中, 在效果上或定性的计算中, 也可以有1+P2这种状况, 这并非透镜组合后的实际屈光效果, 而是一种简化和近似, 由于眼睛具有自我变化屈光度的能力。虽然较难用实验验证,但从眼球的调节效果看, 它应当具有抵消镜片屈光度的作用, 而该公式却具有简化计算的作用。对于眼球和透镜所构成的系统来说,至多是两个透镜构成的屈光系统,因此可以运用屈光学理论进行计算。当戴上透镜时,因眼球特殊的调节作用,将透镜的屈光度和眼球调节适应后的屈光度相加减, 也可得到近似值,虽然与精确地测量眼球的屈光力尚有一段距离,

3、 但在效果上却接近。在该论证中, 尽管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 但实验和测量都非常困难, 就象配制近视镜需要试戴同样, 在用来指引配镜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实验。、从眼球的屈光特点看,有人测得眼球的静屈光力为86D, 这虽然是一特例, 但也基本反映出眼球具有很强的屈光力, 其调节相对较小,正常眼为1D左右, 近视眼为n1(n指眼球的近视屈光度数)左右, 而它又固定在眼眶内, 因此对某一种人来说, 可以觉得眼球的屈光系统“透镜”的中心到视网膜的距离不变, 在后来的计算中, 可觉得像距为常数, 对于眼球的屈光来说, 如果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该屈光系统仍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1/k=P其中K是常数, P

4、为眼球的屈光度数, 是变量, 意思是不同的人看不同距离的目的和不同的人眼球的屈光度数不同, U指目的到眼球的距离。该公式成立的条件是:某一时刻, 眼睛看某一距离的目的,且目的在眼睛的近、远点之间。从公式看, 正视眼看无穷远处时1/u=0, 上式可化为P=1, 可令P0, 即P0为眼球的静屈光度。当看距眼球为的目的时,“透镜”成像公式变为1/L+1=1/+0, 1L为眼球增长的屈光度数,1/L+P0即为眼球看距离为L的目的时的屈光度。对于戴镜者来说, 在一般状况下, 眼球到眼镜中心的距离约为1.224C, 如下用h表达, 但对于某人某一时刻的值是拟定的,设屈光度为P的透镜的焦距为, 当看距离为的

5、目的时, 镜片成像公式如下:1/L1/V= =1V=P-/L 此时透镜所成像到眼球这一“透镜”的距离为|V|h,眼球的屈光状况满足公式: 1/(|h)+1/K=P 从公式看, 如果V|比大得多, 根据公式, 式可近似简化为:/|V|+1/=D=|1/LK由于眼睛透过透镜看到的是虚像, V0, 则1|V+1/K1/L1K-D=D1+D-从该公式看, |V|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透镜的焦距, 考虑到实际状况, 近视眼镜的屈光度大多数不小于-6,学生看书、写字的距离大多不小于0.25M, 并且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知, 凹透镜屈光度数P(注D, 下同)越小, |V|越小;物距越小,V|越小,如当D=-5,

6、U=025时,|V=.111, 仍比.02M大诸多。因此作为理论计算, 在看距离不太近、镜片度数不太高的目的时,可忽视h, 这样可简化计算, 有助于定性分析。换言之, 对于薄透镜来说, 如果忽视眼球到镜片的距离,可以觉得因戴近视眼镜致使眼球调节增长的调节度数等于透镜的屈光度数。在眼球与眼镜构成的光学系统中, 各部分所产生的屈光度数可近似相加减, 这种分析可使计算简化, 使问题变得容易。在后来的论述中,我们将运用这一成果进行定性分析和近似计算。、误差分析。如果以公式为原则,那么产生误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对此分析。(1) 由于眼球的调节与形变同步进行,有调节就有形变, 有形变就有眼球前后径的变

7、化,还由于晶状体和角膜自身形变而导致的角膜、房水、晶状体所构成的“凸透镜”光心的变化。虽然近视或老视自身并不能阐明其前后径的变化(一说, 近视眼是眼球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但近调节的过强或睫状肌不能放松都可实现这一点, 不能充足阐明眼球前后径变长), 但更不能阐明其不变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公式中K只是一种近似, 并且近调节幅度越大, K值变化越大, 这是产生误差的一种因素。但考虑到在眼球调节中, 晶状体的屈光度调节和眼球的屈光度(约0屈光度)相差很远,而眼球调节幅度一般少于10个屈光度, 相对较小, 角膜屈光度变化更小, 因此, 可觉得“透镜”光心到视网膜的距离几乎不变。(2) 因每个人的眼

8、球前后径不等,对不同的人而言, K并非常数, 很难精确测量, 但具体到某一种人的某一阶段而言, 眼球前后径不变, 可觉得是常数。(3) 对不同的人而言,眼镜片到“凸透镜”光学中心的距离是一较难测量的变量, 这也影响到计算的精确性。由计算可知, 增大时, 误差增大,反之越小。7、在眼前放置透镜时,与正常眼相比, 如果眼睛仍然能看清目的, 从眼球的调节效果看, 眼镜一方面抵消眼球调节的局限性, 因此在后来的计算中, 只要在眼球正常的调节范畴内, 用于抵消透镜的效果在理论上可以成立,我们不必注意眼球实际屈光度的变化。对眼球来说, 不管戴多少屈光度的眼镜, 要看清前面的目的, 必须低消眼镜的作用而增长

9、屈光度调节。8、由于配镜误差、适应等因素, 虽然把多种因素都考虑进去,理论对于实践也只是一种近似, 眼球调节幅度较大时,这种简朴化、抱负化的理论会因自身形变而使误差增大。再者, 镜片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随不同的人而不同, 这又无法用物理公式表达, 在具体配制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对于眼球和镜片所构成的屈光系统来说, 镜片度数是拟定的, 而眼球的屈光度数却是个变量, 因此, 把眼球当作是一种可调凸透镜的意思是: 眼睛透过眼镜能看清某一目的时, 眼球的屈光度数拟定, 因而完全可以运用屈光学理论进行计算, 但眼球看目的的距离发生变化时, 其屈光度数也随之变化。10、对眼球与眼镜构成的屈光系统而言, 只有两个“透镜”构成, 可当作一种等效的透镜组, 透镜的度数可相加减, 例如一种5的透镜,可当作是一种(+2D)+(+3D)的透镜组,虽然在多数状况下并不成立, 但在理论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以便。更多有关隐形眼镜的知识请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