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21074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真复习 赢得佳绩 (赵富良)南京三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一、背影(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

2、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pn sh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外貌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

3、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感动得流泪 ;第二次 离别伤感的泪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攀、缩、倾)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4.概括本段内容。望父买橘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外貌(衣着)

4、、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7品味语言。(4分)(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8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

5、分) 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9.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10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11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B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12画

6、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B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1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

7、易,它们是(攀)(缩)(倾)。(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

8、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个“聪明”的

9、意思都是糊涂,饰反语。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以上两个语段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二、大自然的语言(一)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

10、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2)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这段文字是按 概括到具体(逻辑) 顺序解说事理的。(3) 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文中运用了_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

11、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荣枯 去来(4) 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传语 暗示 唱歌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

12、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内容是: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杏花开了 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歌(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逻辑顺序 )(三)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

13、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BAC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

14、亚热带区域里”。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8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次第,一个接一个。(2)杏花开了,

15、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三、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