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内容摘要: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借鉴:(1)要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加强物流资源的整合;(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有一定的超前;(4)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5)形成有利于物流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 关键词:现代物流 第三方物流 循环物流 物流政策 现代物流是一种创造时间性、场所性、形质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物”在空间变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分立的环节进行集成和整合,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物流在美日欧等国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这些国家赢得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现代物流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已比较成熟,总结其特点与经验,对于现代物流尚处初始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一)物流效率持续不断改善,总体水平较高 通常,社会物流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效率的标志。
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近20年来,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10%左右①,而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例如,美国1981年全部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为16.2%,2004年已降为8.6%,见表1其中,导致物流效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是存货持有成本的连续下降,从1981年存货持有成本占GDP比重的8.3%降为2004年的2.8% (二)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 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专注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社会化近些年,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已经成为各国物流外包的重点物流外包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增长,并成为物流市场发展中一个新兴领域据Armstrong&Associates公司的研究结果,200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达到894亿美元,增长速度连续第10年超过美国经济总体的增长速度自1996年以来,美国第三方物流的综合年均增长率达14.2% 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目前还呈现几大趋势: 一是着眼于消费者最终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采用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
二是服务的专业化如美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行业定位,见表2这是因为企业物流外包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物流服务,这就促使承接物流外包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 三是专业化基础上的综合化如运输企业介入仓储服务、多式联运、门到门、海运企业上岸、货代企业下海、互为代理或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扩张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满足客户追求的物流运作全过程的效率和效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就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达到的目标 (三)企业物流组织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并朝供应链物流演进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一些制造企业将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规划、制造库存、仓储和物料处理职能集成为物料管理,包装、产成品库存、配送规划、订单处理、运输、顾客服务集成为实体配送予以统一管理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一些企业将物料管理和实体配送进一步集成在一起,并给予统一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改进,即利用信息技术全面规划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这种改进突破了单一企业的局限,用更开阔的视野关注上下游企业间的物流总成本和效益,这种物流组织的改进效果极其显著。
例如,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百货零售店发展到跃居世界财富五百强前列,这与其始终不断地改进其物流组织效率密不可分,一个高效运转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支撑着沃尔玛获取了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 (四)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有较大发展 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出现,是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1960年,美国的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该中心利用当时较发达的航空运输网络为美国市场提供快速的物流服务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物流园区发展进行规划和政策扶持,按经济特性把全国分为八大物流区域,在各区域建设和整顿物流设施,形成物流园区,然后区域间通过干线运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近海运输)形成跨地区的物流系统欧洲一些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也开始建设物流园区,德国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则后来居上1984年德国建成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现全德境内有30多个物流园区,集聚了1000多家企业,4万多名工人,相当于全德物流工作人员的5%-10% 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在发达国家的广泛兴起,一是为了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如日本东京的“物流团地”使进入市区的货物先集中在物流园区,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路线统一配送,限制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市区;出市区的货物集中到物流园区,集零为整,再统一运输,提高车辆利用率。
二是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通过将多个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同时,这些企业可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三是满足仓库建设大型化趋势在城市中心地区,大面积的可用于大型仓库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必然迫使企业向城市中心以外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集中布局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出现四是为了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如德国货运中心的建设和规划 (五)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着全球物流的扩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物流和运输企业加强了彼此间的联合,物流市场的兼并重组变得十分活跃,并一直延续至今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班轮市场发生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五大全球航运联营体其中以荷兰渣华与英国铁行的合并、新加坡东方海皇收购美国总统、韩国的韩进收购德国的胜利海运公司以及法国的达飞收购法国海运总公司等较为典型21世纪初,欧洲运输、物流市场平均每日发生约1宗大大小小的收购、结盟活动2005年5月,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海陆(Maersk Sealand)以28亿美元成功收购铁行渣华(P&O Nedlloyd),使马士基海陆的运力达到世界集装箱船队运力总和的18%。
这种兼并和收购已波及中国物流市场美国联合包裹(UPS)2004年12月与中外运签署“赎买”协议,2005年分阶段、有重点地接管了在中国最重要的23个商业中心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2005年12月,荷兰天地快运(TNT)完成了对华宇物流集团的收购,成为中国物流市场最大的并购案2006年1月,美国联邦快递集团(FedEx)以4亿美元现金收购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的五成股份及大田集团在中国内地89个大中城市的速递网络 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主要着眼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优势互补或网络扩张,实现物流服务的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其结果是出现了世界级的“物流巨头”如,美国UPS的业务网点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700家转运枢纽和配送中心、7万个投递和零售网点,以及8.8 万辆递送车,平均每天有1000 多次航班起降,投递1360万件包裹和文件,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物流经营人” 跨国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使得发达国家物流活动范围和影响力已经从一国物流向全球物流延伸,这顺应了跨国投资、异地采购、异地生产、异地销售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物流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 (六)大力发展循环物流 随着经济增长受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强,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从重点关注正向物流转向统筹考虑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一体化,即着眼于构筑循环物流体系,这使得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在发达国家成为新的发展动向。
① 为了推进这方面的建设,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相应的立法如美国1976年就制定了《固定废弃物处置法》,后又经多次修改德国、日本等国先后颁布了促进废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推动逆向物流的有效实施2002年日本在颁布的《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中,提出“构建低环境负担的物流体系为循环型社会做出贡献”的目标 (七)注重物流安全体系建设 这些年,发达国家还大大加强了物流安全体系方面的建设,主要鉴于物流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会造成突发性的严重损害,包括人身伤亡、设备损失、商品损失以及环境的破坏等特别是9**11后,发达国家加大了对货物与人在物流过程中安全的措施,把物流与供应链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例如,美国投入上百亿美元改善航空安全,提供数亿美元来改善铁路运输安全,启动海洋运输安全行动计划,加强与改善货车公路运输的安全,特别是危险品运输等 二、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经验(一)适应了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要求 经济结构的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贸易的扩张,使得物流的空间和时间要求愈发严格,追求综合效率和效益成为必然,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顺应了这种变化要求 第一,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作为一种现代服务方式,现代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需求量、需求层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不同社会经济增长时期决定了物流需求的不同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其物流需求水平相对也高一些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的轻量化,产品更多的是高附加值和更高时效性要求,因此多功能集成或一体化的物流需求比较强烈 第二,符合市场环境的变化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基本上进入买方市场,各类企业比较强调市场营销理念,追求让顾客满意的目标,物流发展早期的“实体配送”、“物料管理”乃至后来的“物流管理”等都是着眼于消费者最终需求的变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要着眼于对“物”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总成本降低和提供差异化服务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另外,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区域市场的一体化大大扩展了物流活动的范围,并进一步深化了物流的分工贸易的自由化和产品的地理分工推动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迅速增长,物流也从一国走向了全球 第三,适应了生产方式的改进由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分离,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深化,企业生产和销售要努力克服空间和时间带来的挑战和束缚,形成产品的成本领先或差异化许多行业 (如汽车、电子、服装等)的生产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即从福特制(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和垂直一体化的大企业为特征)向后福特制转变,采用了一些极具挑战性和竞争性的新生产方式,如柔性生产、敏捷生产、精益生产、即时生产、大规模定制等,目的是为了能够对日益变化和细分的市场做出最迅速、最精确的反应。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整合企业内外的物流活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物流组织的变革,也推动着物流外包的发展 第四,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近一、二十年来高度重视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逐步调整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耗、大规模排放的线型生产模式,而向减量化、低消耗、低污染、可循环的非线性、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循环不断过程,因此,伴随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物流也必然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循环物流、绿色物流等,一方面集约了各种分散的物流活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