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xx杂交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主管单位:A省农牧厅三、项目监管责任人XXX A省农牧厅副厅长XXX A省农牧厅粮油作物处处长四、项目管理单位及责任人管理单位:B县农牧扶贫和开发局责任人: XXX(B县农牧扶贫和开发局局长)五、项目实施单位及法人实施单位:B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法人代表:XXX(B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六、项目建设地点:基地建设地点在B县C镇D、E等8个行政村,土建工程建设地点在B县C镇通宁路27号(县农技推广中心院内)七、项目建设年限:建设期2年,即2011年4月~2012年12月八、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建立优质杂交油菜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生产基地1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000亩新修种子晒场2800平方米;整修田间道路12000平方米,制作项目标识牌1个;购置四轮拖拉机2台,分层施肥条播机2台,收割机1台,叉车1辆九、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87.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7.5万元十、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油菜籽商品率达到80%以上,生产基地亩均产量达到200公斤,亩新增油菜20公斤,新增油菜总产2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84万元,项目区新增产值84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1.5元。
表1-1 建设成效指标表窗体顶端项目建设前基础情况数据窗体底端窗体顶端项目建设后预期效益数据窗体底端备注窗体顶端建设核心示范区(亩):项目建设的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的基地面积核心示范区1000亩,基地9000亩 窗体顶端辐射带动面积(万亩):项目建设的基地产生的示范效应所影响带动的区域面积窗体底端 20万亩 窗体顶端油菜生产能力(吨/年):生产基地每年油菜籽产量 1800吨 2000吨 窗体顶端油菜产品商品量(吨/年):生产基地每年油菜籽出售量窗体底端 1260吨 1600吨 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使种植业结构得以有效调整,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与改善,专业化及产业化农产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对于提高高原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的知名度,保证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B县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的意义3、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严格按绿色产品标准进行生产,不产生任何污染源,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项目区种植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另一方面优质杂交油菜作为良好的养地作物,使土地可以得到充分的培肥,而且其秸秆及加工副产品也是良好的饲用配料,可发展畜禽养殖,促进项目区农牧业和加工业并举,合理利用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编制依据1、关于2011年油菜生产基地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投资计划的通知;2、A省农牧厅《A省“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3、B县农牧局关于委托A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组织编制《A省B县优质杂交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书;4、《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要求或生产工艺资料;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背景油菜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40万亩左右,产量近37.5万吨其中优质杂交油菜已突破150万亩,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62.5%B县总耕地面积84.6万亩,居全省第一位2010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2.8万亩,其中油菜种植面积22.5万亩,占全省油菜播种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是全省油料主产区之一多年来,我县依托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积极探索油菜高产栽培模式,大力推广油菜高产品种,全县油菜综合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走在了全省前列,连续多年承担国家级万亩油菜高产创建项目,通过技术组装配套、落实增产措施,项目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总结出了我县不同生态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010年全县油菜单产水平达到177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153公斤高24公斤。
为进一步推进B县优质杂交油菜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农业部关于2011年油菜生产基地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投资计划的通知,特提出本项目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注的焦点从全国形势看,我国农业进入了产品总量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且丰年有余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当前,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结构、质量档次不适应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增产不增收,B县农业必须依靠资金和技术集约投入,研究探索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发挥农业区域优势,建设质量优、规模大、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区位品牌农产品,形成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向高层次迈进B县是A省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经济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业,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水平将优势农产品在产区内优化布局,有利于实行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效益。
二、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发展,提高种植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油菜是B县第一大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当前由于种子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强制性管理措施,生产和管理也缺乏必要的标准和品质检测手段,导致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多品种插花种植现象普遍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将一种或两种油菜品种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布局,这对于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三、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有助于农业科研单位直接面向生产,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而且有利于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形成B县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应用基地、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和外向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生态适宜项目实施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A省传统的油菜主产区之一该地区优质杂交油菜产品以饱满、无病虫侵害、含油量高而享誉省内外市场,一直是粮油进出口部门和国内外商家一致看好的优质杂交油菜生产地区之一。
二、地位重要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具有养地作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麦、豆、油轮作倒茬制度,既能改善土壤,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供应,达到用养地结合的目的,又能使油菜、豆类生产逐步形成规模,成为区域主导产业同时,可通过油菜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三、生产基础好项目区已先后承担国家农业项目多项,土地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渠系配套齐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源,而且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农机具完好率、配套率高,这些条件使农业高新科技开发投资相对较少,项目建设快,投资效益好四、潜力较大该区油菜生产在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潜力较大一是扩大油菜面积有潜力目前该区有近2万亩低产劣质小麦、豌豆等作物需要进行调整,改种市场效益较好的油菜等经济作物二是提高单产有潜力该区油菜平均单产达180公斤/亩,小面积高产地块已超过250公斤/亩,低产地块只有150公斤左右三是产品开发运销有潜力可以通过县粮油外贸公司、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弘大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等企业加强产销连接,开发油菜产品,提高油菜籽附加值五、群众基础及技术保证服务有保障该区种植油菜历史悠久,农民种植传统技术熟练,已基本掌握了优质杂交油菜常规栽培技术措施,项目实施有可靠的群众基础。
以县为龙头,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已成网络,农业基础设施走在全省前列,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力量雄厚,推广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指导能力,项目实施有可靠的技术保证县、乡、村三级组织健全,管理能力强,可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六、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较完善县蔬菜技术推广站已建立起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初步配置了部分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可以在全县范围内承担油菜、蚕豆等农副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和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检验,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建立起标准的生产示范基地,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消费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第三章 项目建设区基本概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项目区C镇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低山丘陵地带,位于省会西宁以南,海拔2485—2900米,距省会西宁35公里,交通便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项目实施区涵盖8个村、1471户、5937人 二、水文气象(1)光照:项目区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588.3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49.25千卡/cm22)热量:属典型的内陆谷地气候,年均温度3.9 — 4.2℃;最热月极端最高温度平均33℃,年最低平均温度-22℃;≥10℃的积温2343—2422℃,无霜期163天左右,早霜在10月上旬,晚霜在4月下旬。
3)降水:项目区年平均降水350mm——450mm,降水四季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三个月,而作物生长期间的4—6月份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1.6%年蒸发量1130mm三、耕地面积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1.7421万亩,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9475—1.6901%;全氮0.070—0.144%;全磷0.100—0.190%;全钾2.16—2.81%,速效氮32—98ppm;速效磷13.8—103ppm;速效钾121—290ppm土壤肥力等级多为中等或中上等水平PH值为7左右,物理性状好,适于耕作宜于改良培肥,加之水、土、光、热资源组合比较协调,所以土地生产潜力较大,安排作物布局亦比较灵活主动四、主要灾害性天气对项目区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春旱,其次是冰雹灾害及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尤以春旱最为突出,土壤失墒严重,直接影响春播出苗冰雹为害范围亦较大,每年7—9月较大范围的雹雨天气有5—9次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1镇X个行政村, 1471户农户,5937人,拥有乡村劳动力3562人二、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421万亩,其中春小麦面积3491亩,平均单产225公斤,总产78.5万公斤;优质杂交油菜8710亩,平均单产180公斤,总产156.8万公斤;马铃薯5220亩,单产440公斤(折主),总产229.7万公斤。
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由县、乡、村三级网络构成,县有推广中心,乡镇有经济发展中心,村一级有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农机服务在县、乡、村初步形成了“三个网络”、“两个体系”、“一条龙服务”的格局,“三个网络”即以农机推广站为龙头的农机推广网络,以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的农业机械、机具、零配件供应维修网络,以农机加油站为龙头的乡镇油料供应网络;“两个体系”即以农机监理站为主体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体系,以农业机械化学校为主体的农机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