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2KB
约40页
文档ID:547120529
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_第1页
1/40

普通建筑用石料凝灰岩矿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4.1.1 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 物料及分解产物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矿石矿石自然类型为晶屑熔结凝灰岩,具塑变晶屑凝灰结构,块状,假流纹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成分为钾长石为主,石英次之,斜长石少量,塑变玻屑较多矿石具体成分见表4.1.1表4.1.1 矿石特征和成分表矿石类型熔结凝灰岩矿石化学组分SiO2 73.46%±,Al2O3 13.16%,全碱8.04%矿石破碎可产生无机粉尘,结合类比企业可知凝灰岩矿石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1.37%水平,初步判定为矽尘在各类岩石、土壤、水体、大气、乃至人体中都有不同数量放射性元素存在,矿体岩性为熔结凝灰岩,放射性强度极低矿石性能稳定,不宜产生化学反应、分解,无明显化学毒物危害2)柴油、机油和润滑油柴油为由各族烃类和非烃类的组成的混合物,皮肤接触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

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3)炸药乳化炸药管状炸药呈胶状,袋装粉状炸药呈晶体颗粒状,雷管、塑料导破管、导爆索等均为固体,正常包装运输无有毒有害物质逸散4)汽车、挖掘机等产生的尾气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等有毒有害物质5)炮烟爆破产生有害烟气以水蒸气、氮氧化合物(一氧化氮,三氧化二氮,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气体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硫化物等2. 生产工艺中职业病有害因素分析1)剥离排土挖机工施工作业时接触表土剥离和表土倾斜时产生的扬尘、挖掘机噪声及机械传递的振动2)潜孔钻穿孔采用潜孔钻凿岩穿孔,潜孔钻空压机、钻头冲击岩石产生噪声,钻头摩擦岩石产生扬尘潜孔钻机一经开启,即可自动化运行,正常穿孔时,工人无需作业,仅在更换钻杆和涂抹机油时需要人手动作业采场局部边角修整和其它凿岩需要,由挖掘机配破碎锤机进行修整作业时,挖机工可能接触破碎产生的扬尘、设备作业噪声及机械传递的振动3)爆破爆破员在装管状乳化炸药时,基本不接触炸药中的硝酸铵、硝酸钠、油相材料中毒物等有毒物质爆破产生的脉冲噪声、矽尘和炮烟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炮烟主要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和四氧化二氮,少量一氧化碳及硫化物等矿山开采每次爆破时间较短尽管炸药爆破会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但由于爆破频次低,有害气体直接经大气稀释后对作业人员危害很小4)碎解爆破后产生的超径大块采用挖掘机配液压破碎锤进行机械破碎时驾驶员可能接触破碎产生的扬尘、设备作业噪声及机械传递的振动5)铲装挖掘机、装载机给自卸车装石料及解小石块时,可产生噪声、矽尘和驾驶室内挖机工受到全身振动6)运输自卸车道路运输时汽车噪声、路面扬尘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道路路面硬化后,平顺的道路可有效减震,路面及时洒水有有效减少二次扬尘,密闭驾驶室可以起到隔音降噪和隔绝粉尘扩散的作用钻机、挖掘和运输汽车等使用柴油和汽油的机械设备尾气中的CO、CO2、NO2 等经大气稀释后对作业人员危害很小机车运行时工人均在密闭驾驶室内,故柴油及汽车尾气作业人员基本不直接接触7)司磅装载矿石的汽车通过电子秤地磅计量称重,全程自动化控制,司磅室设置独立隔间,但隔间密闭不严,周围扬尘较大,内仅设空调,无洁净新风供应,室内空气含尘量较高,工人可能接触矽尘和窗外传递的噪声8)装船宕渣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至海边码头,自卸车卸至入船口后,再由铲车将宕渣推入船箱,完成装船作业。

卸矿时石料下落产生扬尘,石料碰撞产生噪声铲车推料时产生扬尘和机械传递的振动,设备运行产生噪声8)卸矿自卸汽车自动化卸矿至破碎机组卸料口,卸矿时石料下落产生扬尘,石料碰撞产生噪声10)一级破碎一破设置固定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下料、撬砂和观察控制作业,作业过程中会接触矿石破碎产生的扬尘、噪声及操作平台机械传递的振动11)二级破碎、控制室二破为自动破碎,在控制室观察监控和控制操作,无需现场巡检,控制室单独隔离设置,主要接触周围工作环境逸散的粉尘和传播的噪声12)振动筛分振动筛分为振动筛机械化作业,控制室自动化控制,无需工人巡检,正常作业,无人值守13)堆场堆场采用皮带机自动堆料,必要时采用铲车打堆,正常运行无人值守,但海边风大,料堆易产生剧烈扬尘14)装船建筑用石料经铲车铲装至船上,装船外运铲车工作业时可能接触粉尘、噪声和机械传递的振动15)其他作业挖掘机进行整平、理坡作业时,挖机工可能接触表土剥离时产生的扬尘、挖掘机噪声及机械传递的振动 4.1.2 辅助设施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布1. 机修本项目设备维修和保养作业时,机修工可能接触到设备和输送带上残留的粉尘由于设备多为金属材料,会用到电(气)焊、气割等,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会接触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电焊弧光、噪声等;另外在对设备进行油漆保养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可能接触油漆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多种有机溶剂。

设备大修由外协委托修理2. 洒水、修路、配电、清灰洒水车司机负责洒水,每天洒水作业时主要接触现场的矽尘和噪声危害配电房电工定期查看过程中接触工频电场养路工对厂区道路定期进行修补维护时,主要接触现场的矽尘和噪声危害,现场清灰作业、设备落尘、扬尘较大,养路工主要接触矽尘和噪声危害3. 安全管理该矿区有安全员等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现场车辆及机械设备的调配,码头装船调度等,保证现场施工的正常运行及施工安全,现场指挥时,主要接触矽尘、噪声通过对拟建项目原材料、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作业人员的劳动方式、实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对工作场所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见表4.1.2表4.1.2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评价单元岗位工种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方式开采单元剥离挖机工2人间歇作业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穿孔钻机工8人6小时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爆破爆破员、安全员等外协间歇作业手动装药,远程遥控爆破矽尘、脉冲噪声、一氧化氮、三氧化二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硫化物碎解挖机工4人6小时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铲装挖机工8人6小时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运输汽车司机72人4小时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司磅司磅员1人6小时自动化作业矽尘、噪声装船铲车工3人6小时自动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破碎单元卸矿汽车司机同上2小时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一破龙口工1人2小时机械化作业矽尘、噪声全身振动二破破碎机组操作工1人停车检修自动化矽尘、噪声筛分自动化矽尘、噪声堆场自动化矽尘、噪声破碎控制室自动化矽尘、噪声装船铲车工1人不定期自动化矽尘、噪声全身振动辅助单元配电电工1人不定期自动化工频电场机修机修工1人不定期人工辅助机械作业矽尘、噪声、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电焊弧光洒水洒水工1人1小时自动化矽尘、噪声修路养路工1人不定期手动作业矽尘、噪声安全管理安全员2人4小时手动作业矽尘、噪声注:矿山作业情况视天气、生产任务需求实时调整,部分岗位人员流动交叉作业;穿孔和爆破委托资质单位提供外协。

4.1.3 异常情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矿山为山坡露天开采,生产过程中的石料产品均不涉及有毒有害的化学性质采掘设备使用柴油燃料,无急性中毒特性;燃料产生的废气自然扩散,不积聚,引起窒息或中毒属于小概率事件;炸药由公安机构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人员负责运送和装填炮眼,接触时间短,不存在急性危害爆破完毕后,若炮烟未完全散尽,不按操作规程进入爆破区可能接触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炮烟中毒4.1.4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都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1.夜班作业本矿两班制,涉及夜班作业长期的夜班作业可能导致“夜班劳动不适应综合症”,造成工人精神疲劳、视觉疲劳和强制体位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疲倦、易激动、心理抑郁、技能下降、身体不适,产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劳动强度,将影响作业人员健康、生产效率,易导致夜班的事故率增加2.不良工作体位本项目挖机工、钻机工等人员需要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强制操作体位,难免会造成个别脏器和局部肌肉群的过度紧张状态,如果得不到休息后的恢复,累积起来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功能性改变,甚至发生器质性改变。

长期弯腰体力劳动或坐姿可引起腰背痛;长期站立作业可引起肌肉过劳、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甚至静脉曲张对于坐姿作业人员,座椅应该具有高低调节和旋转调节的功能,同时具有合适的腰部支撑,必要时可以使用脚垫3.不良照明良好的照明包括在工作面上有足够和适宜的照度;保持照明稳定、均匀;工作面的亮度与周围亮度保持适当比例;阴影适中;避免眩光;设有保证安全的照明措施(如安全照明、事故照明等)合适的照明环境有助于维持人体生物钟的正常时序,优化心理行为和情感状态拟建项目办公室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人员均为室内作业,如照明条件不良可能导致视力减退、引起疲劳、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夜间作业矿区主要运输道路照明不及白天,长期在照明不良场所工作,可能发生特殊的职业性眼病-眼球震颤4.不良气候条件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即为高温天气,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为高温天气作业本项目多为露天室外作业,夏季易形成高温天气作业高温不但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影响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在高温环境中可以使反应速率减慢、准确性下降,导致作业能力下降和差错事故增多,甚至可能导致中暑露天开采作业受季节影响,容易产生中暑和冻伤,应注意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环境的防护。

所以夏季应作好防暑降温的措施,冬季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采取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减少不良气温环境下作业的时间和频次4.1.5 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及安全设施设计中未对施工过程中职业病防护措施及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说明本报告以普通建设施工过程为例进行分析,日后本项目施工时以供参考拟建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开拓基建平台、修建运输道路、建设临时用房等,可能涉及土木、建筑、线路管网和设备安装以及装修等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广泛、种类多,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既存在粉尘、噪声和有毒有害化合物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