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风园15-4 【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项目概况: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场地分析:场地周边情况: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 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
2、,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场地自身情况: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
3、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设计理念: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而设计师提出的设计理念在我看来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了高线环境带来的挑战。即“agri-tecture”设计策略。策略的提出与设计师詹姆斯科纳的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背景息息相关,詹姆斯科纳是一个尊重场地原貌的设计师,在保持场地文脉与特色的同时,致力于将景观公园有机融入城市体系中,为处理两者之
4、间的矛盾,他提出了“植-筑”的概念。“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荒野的,文雅的,私密的,公共的。新“高线”景观独特的线性体验与哈德逊河公园的行色匆匆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更加悠然自得、超脱世俗,在保留基地的另类和野性的同时,体现出一个新型公共空间所应具有的功能性和大众性。“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软表面), 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尊重高线场地的自身特色:它的单一性和线性,它简
5、单明了的实用性,它与草地、灌木丛、苔藓和花卉等野生植被以及与道碴、钢铁和混凝土的融合性。设计分析: 结构分析1. 节点结构:以第一二期工程为例,高线公园其线性特质过于明显,整个公园十分狭长,为缓解步道狭长带来的这种重复感和单调,有分寸有节奏的节点布置显得尤为重要,图为高线公园中比较重要的景观节点,可以看出在公园南部离哈德逊河较近,楼宇遮挡少,景观效果出色,如此吸引的人流量较大,也是公园的核心区域,所以南部的节点较为密集精彩,并时而与两侧大楼连接,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形式,十分具有活力,而在一期工程的北部区域及二期工程处,节奏就明显要缓慢一些,有闲适的散步区域和舒适的休息停留区,但依旧保持了一定的节
6、点密度,以保持整条路线的趣味性。高线公园有三个节点最受游人的欢迎。一处是14街附近面向哈德逊河的一段。第二处是公园中部一座跨楼两侧的木躺椅区,为游客提供了日光浴的理想场所,第三处是处于17街附近的一段悬在十大道半空中的阶梯教室式的观景空间,三个节点均相隔一段距离,保证了线路上每一段都充满活力,又不会特别挤。合理的节点排布使整条线路虽然从平面看只是一条路而已,但是身临其境时却能感受到丰富的景观形式,曲径通幽,趣味性强。2. 视线高线公园穿行于城市的楼宇中,其视线有时也会被楼宇遮挡。纵观整个公园,景色最开阔、四周都没有高楼的路段主要为一期工程南段和三期工程整段,为了不影响景观,两者几乎都没有种植大
7、片乔灌木遮挡视线,保持了视野的开阔,但这两段中设计师的处理方式又不同。其中三期工程的大弧线处,从车站一侧到河流一侧的布置为:野草地-休息条椅-路,不做太多的变化喧宾夺主,使游人能全心全意沉醉于哈德逊河的风光中,但是在一期工程中南段,因为东西两侧一侧是繁华的布鲁克林,一侧是壮美的河流,两侧都有值得观赏的景致,设计师的设计在这个区域就更加活泼了一些,不像三期工程那种只设一侧座椅,而是用更加富有变化的设计去引导人的视线不只停留在一个地方。在楼宇密集且楼高较高、将公园绿道夹在两楼之间处,如二期工程南侧从切尔西草场向北走的路途中,设计师在步道旁种上了葱郁的灌木和小乔木,宛如小森林,在人的视线裹在绿色中,
8、同时遮挡住了楼房有些旧了的外墙,但设计师也没有用植物把视线完全遮挡掉,在经过马路时会打开一个观景台、作为一个副枝伸出去一点,让人看到下边的风景。设计师因地制宜,用植物的高低来控制视线,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一下。3. 交通线性的公园天然能满足通勤的穿行需求,高线公园整体南北贯通,又没有红绿灯的阻拦,穿行速度比地面快很多。然而由于公园悬于空中的特质,与地面的竖向交通联系显得相当重要,设计师在整个公园中规划出了13个出入口,人流量大的街区较多,到了北边临河人烟稀少的地区则隔很远才设置一个出口,以保证公园每一段都与地面有联系与交流。保证一个居于高处的公园能与脚下的城市在保持距离的同
9、时,又有比较密切的联系。4. 功能高线公园最初的愿景为“把这个凝聚了往昔记忆的高架铁路,变成一个供普通人休息放松的乐园,让人们在重温那段光荣岁月的同时,不自觉地进入另一个让人激动而又沉静的思索空间。”在将铁路改造成公园的过程中,设计师赋予了公园更多的功能。其中主要功能依旧是散步、静思,观景,但在少数比较开放的区域打造了聚会、孩童游乐、展出场所,为公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高线不再仅仅是一条景观出色的散步道,而是一个体现城市多元精神的纽约新地标。 美学分析高线公园作为一种后工业景观,拥有不同于寻常景观的独特的美感。从形式上来看,高线公园以高架铁轨为核心,铁轨这一线性的形式语言凸显了这一工业遗迹的特征
10、。景观设计使用了线性的语言使得铁轨的意向得到了加强,条状的混凝土板的铺装设计,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强化了这种独属于轨道的延伸性,而每隔几个街区设立一个楼梯恰似一个个站台,加强了与城市地面的联系,也像是将过往铁路换一种形式重新融入城市之中。从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看,后工业景观向我们展现的是工业遗迹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的和谐秩序。植物与硬质景观相融合,高线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适当地保留了废弃的铁轨与枕木,还保留了在废弃的年代里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设计师选用了与铁轨相呼应的生锈钢板作为种植池,新栽种的植物与原有的荒草形成鲜明对比,选用枕木间的碎石子作为局部的铺装与种植池的填充材料,同样呼应铁轨这一景
11、观改造的核心。这些景观细节处理的手法将人工环境与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后工业景观所特有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学特质。 细节分析公园方案中每个路段的植物-铺装关系都有变化,看似不经意,实则都遵循一定的逻辑,设计师采用“植-筑”概念,在不同形式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植物-铺装比例,让整个设计保持了其整体性的同时增加有趣的变化,即使线路过长也不会觉得无聊。启示就个人而言,高线公园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原有场地的尊重,从理念到细节都在强调着场地的历史记忆,如保留的铁轨与乡土植物,但是又不止于此,高线公园不仅能谦逊地将场地特质保留下来,同时还能为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因地制宜,有效、踏实地去解决一道道难题,满足了一个公共公园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性与大众性。如今悉尼、首尔都建成或在建符合地区特色的高线公园,这可能也能证明纽约的这条绿带确实很成功,有推而广之的价值。参考文献詹姆斯_科纳设计思想及作品解析_谢阳詹姆斯_科纳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与实践解析_汪辉从大地艺术到景观都市主义_以纽约高线公园规划设计为例_刘海龙后工业景观美学特质分析_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_孙莞建筑师詹姆斯_卡纳和他的纽约高架公园_吉尔_费伦巴赫尔景观都市主义的前海实践访Fiel_省略_ons主创设计师詹姆斯_科纳教授_林广思高线公园_纽约_纽约州_美国_项琳斐从废弃的高架铁路到纽约市民的公共大阳台_李涛城市高架公园景观设计研究_刘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