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11437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交流材料 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陕西农村公路建养管协调发展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农村公路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39.7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到20X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圆满的完成了农村公路部省共建任务,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农村公路是我省公路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省路网总里程的2,惠及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个服务”,不断改革

2、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路子,大力促进农村公路建养管协调发展。全省农村公路100%的里程列养,其中县、乡公路优良路率平均达到76%,通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5,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下发后,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作为惠及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202X年出台了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 - 辖区范围小、农民居住集中、路网密集的地方,由县级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对农村公路统一养护;二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群众居住分散的地方,划片成立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工区,对农村公路实行切块养护;三是实

3、行路基路面分离养护,路基养护按方便、就近的要求,由沿线农民领养,路面养护由养护公司专业队伍承担。四是对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的县乡公路,主要是县公路与干线公路一体化养护,实现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养护资源共享。 二、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措渠道 按照国办文件要求,我省主要从三个渠道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省级财政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6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费,每年省上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5亿元以上;市、县两级财政足额预算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按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不少于0元、村道不少于00元的标准进行预算,每年安排农村公

4、路日常养护资金.8亿元;县级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全省每年15亿多元。以上三个渠道每年安排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8.3亿多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财政投入机制基本形成。 在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出让道路冠名权,公路沿线广告位出租,建立村道养护基金等方法,多元化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比如,宝鸡市 -3 的工资;及时组织和动员群众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水毁进行抢修保通;按照“一事一议”,指导村民委员会筹措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和动员农民群众开展季节性养护。 三是构建市级交通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责任体系。由市级交通局负责,对县区政府履行农村公路

5、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的情况开展检查和考核,坚持每季度组织检查一次,半年考核一次,年终考评一次;对县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落实情况、省补养护工程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和跟踪审计;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生产作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进行审核和上报;负责辖区内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 四、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我们从0年开展了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下发了开展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方案,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创建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40个,示范县占全省县区的三分之一,以此引领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大提

6、高。 综合示范县的主要标准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主体全面落实,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农村公路的优良路率保持在80%以上,文明示范路段60以上。 农村公路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收到明显成效,22年有0个 -5 寻求新路径探索新模式努力推进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遵循中央、省有关指示要求,我省交通运输系统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坚持将农村公共交通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让农

7、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村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服务环境初步形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交通为民,着力打造普遍服务的农村公共交通网络。针对农村路、站、运、渡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通达深度不够、衔接不畅、配套不足等突出问题,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牢固树立“建设是基础、运输是目的、渡口是延伸”的农村交通服务新理念,努力做到农村公路修到哪里、候车站点就建设到哪里、客运车辆就开通到哪里、管理服务就延伸到那里,让农民群众走上沥青水泥路,乘上安全方便车、过上平安放心渡,真正将农村公共交通打造成普遍服务的民生工程。 -7 千湖之省,渡口总数、年渡运量位居全国第二。为解

8、决农民群众过渡难的问题,我省按照“渡口建管、乡村主导,坡岸硬化、设施配套,渡船适航、渡工持照,安全渡运、方便可靠”的农村渡运服务新理念,累计改造乡镇渡口233处,实施渡改桥项目2023延米,全省乡镇渡口达标率达到0%。 二、坚持务实利民,着力探索全面服务的农村公共交通体系。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等实际情况,我省坚持以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务实利民、各具特色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一是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镇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我省以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和鄂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示范,积极探索“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新模式,使农村客运网络与

9、城市公交网络有效衔接,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的客运网络。沿线的老百姓感慨说:过去进城是“三步曲”:步行出组,三轮车出村,客车进城,一趟下来得花大半天。如今实现了“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夙愿,半个小时就可进城,城乡客运一体化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实惠。 二是在偏远山区、湖汊地区的乡村推行农村客运服务区域化。针对偏远山区、江河湖汊等地区居住人口分散、人员出行较少等实际情况,我省参照城市出租车运营方式,在乡镇范围内积极探索农村客运服务区域化新模式,改变传统班线客运管理“定点、 -9 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元的

10、标准安排养护管理资金,真正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范畴。截止0X年底,全省累计安排省级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2亿元,地方政府累计安排养护资金达6亿元。 二是建立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我省建立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项导向资金,对符合规定要求、一定三年为乡镇村组提供连续服务的新增农村客运车辆,按每客座40元标准实施定额补助。“十一五”全省累计发放农村客运政策引导资金679万元,引导社会运力投资2.5亿元。同时,我厅按照农村候车亭每个补助万元、招呼站每个补助50元的标准,继续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并探索了“谁用谁建谁管”、“以广告养站、租养结合”等农村客运站亭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公益

11、渡口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我省以恩施州为试点,探索了“公益渡口,政府补助”的渡口管理模式。由恩施州政府对公益性渡口的渡工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按每年150元、000元、90元和500元的标准发放机动钢质渡船、机动木质渡船、非机动钢质渡船、非机动木质渡船维护费补助;利川市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中列支3万元,用于乘船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特别是作为“中国网事感动202X”年度网络人物、湖北省202X年涌现的新闻人物,“信义渡工”万其珍三代“重义 -11 加快农村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将我省加快农村交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主要做法及下一步打

12、算汇报如下: 一、浙江农村交通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交通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交通运输部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结合浙江交通“三大建设”的实际,努力培育和推广“嘉善经验”,按照建管养运一体化的原则,全面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运输,基本建立了农村公路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和运输服务网“四张网”,全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不断加大对城乡交通发展的资金投入,连续五年投资居全国首位,全省公路里程达到11万公里,覆盖

13、全省、贯通省外的大路网基本完善。其中,农村公路达.万公里,占到公里总里程近90。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力打好通村公路建设扫尾攻坚战,截至202X年底,累计建设通村公路.万公里,全省所有具备建路条件的 -13 率达到91.6%,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486%,全省等级公路客运站达到556个,港湾式停靠站达到.1万个。 (四)探索发展农村物流,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依托日渐完善的农村公路、水路网络和农村客运体系,引导物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小件快运、特色配送、货运专线等多种农村物流组织形式,逐步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三农”的能力。截至202X年,农村货运场站近30个,农村货运车辆25万辆

14、、0多万吨位,其中专业配送的厢式货车万余辆。在衢州,我们还试点由专业物流公司组建“城乡物流集结”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乡镇客运站、货运站、交管站、邮政、供销社网点、烟草、医药、报刊配送网点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设立农村物流网点(简称“十网合一”),以自营、加盟形式构建农村物流网络,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布局、统一结算、统一运作、统一管理)。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城乡交通统筹水平。结合“大部制”改革,积极探索城乡交通统筹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202X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促进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20X年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推进

15、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交通统筹发展步伐。各地也积极探索,譬如:嘉善县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公路站;龙游等县将村道管理列 -1 交通管理权限下移,探索建立镇(街道)交通综合管理站,建立县域“大交通”管理体制,探索综合执法模式,并以此为示范和标杆,以点带面地推进我省城乡交通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的政策保障,对农村交通发展继续给予倾斜扶持,逐步统一对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财政补贴、税收、信贷支持、保险费率政策,努力破除城乡交通政策壁垒。 二是优化路网,促进集聚。以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对接、行政村之间的衔接,形成城乡一体、干支衔接、畅通生态的县域公路网络。重点加强对全省20个中心镇、420个中心村的交通设施配套,进一步促进城镇化进程。新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其中县乡公路0X公里,加大对省级规划中的港站、物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集疏运公路和农村生态旅游重点骨干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700公里。 三是健全机制,加强管养。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健全农村公路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