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111081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再现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时涉及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事物、现象等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描写景色的课文,而小学生阅历比较浅,大部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五彩池的样子,如果仅仅是凭借语言文字,学生难以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我就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课件,将一个流光溢彩、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将课文内容形象化,改变原来枯燥的文字呈现形式,使

2、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学生们听配乐读文,边读边联想自己所看到过的一些景象,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学生自然会入情入境,通过有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使文章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其形象思维的升华。情感被激发了,他们在语言的交锋与思维的碰撞中,品悟着语言、想象着美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就油然而生。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

3、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石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先确

4、定信息任务:黄山石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石外,还有哪些奇石呢?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奇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奇石的诗词文章等;信息来源有了,解决技术问题,我们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石的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

5、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石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先确定信息任务:黄山石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石外,还有哪

6、些奇石呢?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奇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奇石的诗词文章等;信息来源有了,解决技术问题,我们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石的知识。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课程作业模板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作者信息姓名黄桂英联系电话13895592978所教学科语文所教学段小学电子邮件单位名称盐池县第一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本课的名称:七颗钻石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会认5个生字,

7、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清凉、需要”等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七颗钻石一文,描写了一个充满神奇的故事。在导入环节,通过老师的口述和有关的课件,可以带学生一起走进这神奇的王国,这样的导入,能迅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

8、呈现在下表中。导入语时间信息技术支持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七颗星星)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了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给我们阐释了这七颗星星的来历。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七顆钻石(板书),一起去感受其中的神奇吧。在教师的叙述中,电子白板出示七颗星星的课件,使学生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本课的名称:七颗钻石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清凉、需要”等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

9、读课文。2、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讲授环节中,教师将借助多媒体,通过引领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走进故事,感受神奇,图文结合,透过“神奇”,体会“爱心”。最终让学生明白,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从而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

10、心对待生活。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右栏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讲授效果,请提供截取的重要画面及相应文档链接)教学活动简述信息技术支持一、谈话导入,激发感情。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七颗星星)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了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他给我们阐释了这七颗星星的来历。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七顆钻石(板书),一起去感受其中的神奇吧。二、识字明义,复习巩固。1、课件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11、、齐读。2、指名解释词义。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走进故事,感受神奇。1、文章题目是“七颗钻石”,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跳出来的?(水罐)2、能从水罐里跳出钻石,这个水罐是多么神奇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故事,看看这个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哪里?四、图文结合,感知起因。1、同学们,这个水罐为什么这么神奇?为什么会发生了那么多的神奇的变化呢?老师今天想把大家带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场大旱灾中去。这场旱灾来得罕见,瞬时间,河流里的水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的,消失了;地面几乎全部裂开;动物们和植物都奄奄一息,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人们嘴唇发白、干裂,没有半点力气,整个世界似乎停止了工作!2、刚才我们看了许多图

12、片,又听了老师的叙述,下面,让我们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当时的旱情的。3、指名读。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凋谢、枯黄、焦渴)4、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5、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呢?(指名读、齐读)6、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小姑娘给她妈妈找水,因为她妈妈生病了,需要水喝。出示七颗星星的课件出示检查生词的课件课件出示有关问题,播放课文情景朗读。边播放有关旱灾的课件五、透过“神奇”,体会“爱心”。1、那么,小姑娘找到水了吗?小姑娘的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那些

13、神奇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水罐变得如此神奇?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并画出有关内容。2、(课件出示有关表格)先同桌合作填表,再集体交流。相机板书: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水流七颗星星。3、其实,同学们也发现了,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爱心(板书:爱心),是五次爱的行动,是“爱”让这个罐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4、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其中最令你感动的行动是什么?并说说理由。(小姑娘对母亲有孝心、对动物有爱心、对他人有爱心等)5、出示填空: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是_,是_,却忘了_。小姑娘有一颗()的心灵。六、启发想象,拓

14、展延伸。1、同学们,文中水罐的一次次神奇变化,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完成的?(想象。)想象是童话最大的特点,它推动了本文情节的发展。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象本领,其实,我们大家的想象也是很丰富的,接下来,让我们也来腾飞我们的想象,挑战大文豪,续写下列情景: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2、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了爱心,是“爱”让这个罐子变得神奇起来。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

15、“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七、辨析课题,感情升华。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八、感情升华,布置作业。1、是啊,作者希望我们的爱心就像这七颗钻石一样,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也像星星那样,永远普照人间。(出示课件,老师朗读:愿爱心像星星一样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普照人间,指明方向!让我们追求爱,同唱爱的奉献,谱写爱的篇章!)2、出示作业超市:挑战大文豪,续写下列情景:(1)、文中小姑娘找水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如果你是她会梦到什么?(2)、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深深的感动了我们,也一定感动了否则,等他醒来时水罐里怎么会有水呢?这小狗和过路人都是真的?还是上帝的化身同学们想一想,是上帝的话他又是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