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11070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的科学发展思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中医科学的发展(摘要)李伯淳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关健词:中医科学 超复杂性 道 格物 中医为纲 西医为目 新医学不能认识清楚中医、西医二者的科学方法不同的问题,是无法解决中医管理、应用、发展等问题的。本文对中医科学特性进行简要疏理和说明及发展的思考。 一、从科学文化看中西医科学科学主要是总结和发现客观规律,总结和发现规律就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在中国古代“道”即含有规则、法则、规律之意。中国古代格物或格致就是去探寻“道”的称谓。格物或格致和道,就是不同于西方科学总结和发现客观规律的不同角度和方法。 二、中医是天地人合一的超复杂性科学中医在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辩证思维、和谐统一、中庸

2、之道四大理念,及中国特有无极、阴阳、五行、八卦四大规律的指导下,创立了中医是天地人合一的超复杂性科学。中医科学特性我总结为:整体观是中医的基础,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随机应变是中医的精髓,医者意也是中医的神韵,医者易也是中医的大道。 三、中医科学攻破现实难题中医预测和治疗瘟疫、艾滋病等,可见中医在今天的价值无穷。 四、中医科学未来的发展医学前沿大量事实证明,新的医学模式绝对不会是以西医为主体的医学模式,而一定是以中医为主。中医科学,同西方现代医学应以“中道为纲,西学为目”宗旨相结合,来发展人类医学新时代。 2015年10月2日 论中医科学的发展李伯淳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关健词:中医科学 超

3、复杂性 道 格物 中医为纲 西医为目 新医学中医是不是科学已争论了一个多世纪。在“非典”期间呼吁科学抗“非典”,那到底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和西医相比谁更科学?两者的科学体系有什么区别?等倍受人们关注,此时,写了科学抗“非典”必须重视的科学问题一文。如果我们不能认识清楚中医、西医二者的科学方法不同的问题,是无法解决中医管理、应用、发展等问题的。本文对中医科学特性进行简要疏理和说明及发展的思考。 一、从科学文化看中西医科学西方近现代科学是以哥白尼“日心说”新宇宙观为起点,以培根新工具的归纳法为主要方法,以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公理化体系形式的经典力学,构建起人类近现代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

4、系。当今西医在近现代科学为指导,以人体构造论基础上建立起的实用科学技术。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可见,科学主要是总结和发现客观规律,总结和发现规律就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在中国古代“道”即含有规则、法则、规律之意,如黄帝内经出现“道”字269次,多以规则、规律内函出现。素问有言:“子知医之道乎?”并谓:“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宝。”中国古代格物或格致就是

5、去探寻“道”的称谓,所以格物或格致在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初期,科学就译成格物或格致。格物或格致和道,就是不同于西方科学总结和发现客观规律的不同角度和方法。为此,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一文中指出:“中国人以他们特殊天才发展起了中国的医学,这种发展所循的道路和欧洲的炯然不同,其差别之大可能超过了任何其它领域。”以美国的席文教授为代表的一些文化和科学史专家,坚决反对用西方文明和西医学作为唯一标准,去鉴定和衡量东方文明和中医学的“科学性”。 文化是科学、医学的土壤,是医学形成的环境,所以在特定环境发展起来的医学就会有相应的文化的特性。中西文化对比主要表现在:认识方法:西方文化侧重分析、演绎、

6、还原。中华文化侧重综合、归纳、整体。认识重点:西方文化侧重结构、固定、静态、微观、局部。中华文化侧重过程、变化、动态、宏观、整体。认识准则方面:西方文化侧重实验、追求对抗。中华文化侧重实践、追求和谐。认识事物的优势方面:西方文化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更适用于非生物、机械、工程等简单性问题。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科学更适用于生物、社会、经济、管理等复杂性问题。所以,随着当今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医科学也会复兴。 二、中医是天地人合一的超复杂性科学当今西方科学出现的系统科学、复杂性研究,越来越靠近中华传统科学。中医的天地人组成最大的系统,有许多系统科学最新成果都能在中医中找到相似的内容,所以世界级学者有许多论

7、述。如美国学者R. A. 尤利坦在1975年美国物理学杂志发表文章就认为:“现代自然科学思想大厦不是西方的私产,也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哥白尼和牛顿的领地,这座盛誉的建筑物也属于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我们不能说中国本土的科学倘若独立发展下来将会演化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可以说,当今科学发展的某些方向所显露出来的统一整体的世界观的特征并非同中国传统无关。完整的理解宇宙有机体的统一性、自然性、有序性、和谐性和相关性是中国自然哲学和科学千年的探索目标。”再如比利时物理学家、“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则认为,中国学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中医学更着眼于自组织世界的描述

8、。中华传统科学凡事物都是天地人的大系统中来研究,不能分割,同西方现代及后现代科学所产生的复杂性科学研究相似。中华传统科学体系特性是以周易、老子、张衡灵宪、邹子、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等经典中的“地心说”等宇宙观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四象八卦、天干地支等推演气的变化方法,构建起中国完整的传统科学的宇宙论和复杂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天文学、中医学、农学、地学四大学术思想为代表。在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辩证思维、和谐统一、中庸之道四大理念,及中国特有无极、阴阳、五行、八卦四大规律的指导下,创立了中国独特的学术思想。中华传统科学更有别于现代科学,而具中国特性的一套研究复杂性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黄帝内经素问著

9、至教论中说:“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由此可见,中医科学特性是天地人合一的超复杂性巨系统。联接各物质间作用关系的基础,西方现代科中牛顿总结为“力”。各复杂事物间作用关系及生长变化的基础,中国传统科学中概括为“气”。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难经八难中:“气者,人之根本也。”以及内经的“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等等。可见,“气”是各复杂物质间作用关系及生长变化的基础。阴阳五行、四象八卦、天干地支等规律在中医科学里有充分展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纪纲,变化之

10、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阴生阳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生形。”如中药的辛酸甘苦咸五味,针炙治疗中的灵龟八法是古典的按时取穴法之一,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之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医科学规律与西医的不同。中医科学特性我总结为:整体观是中医的基础,辩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随机应变是中医的精髓,医者意也是中医的神韵,医者易也是中医的大道,五个方面。 三、中医科学攻破现实难题两千多年

11、的中医科学在现实中不能为人类健康服务就没有价值,当今医学难题面前中医表现如何?1、中医预测及治疗瘟疫。2003年3月份,“非典”爆发,引起世界恐慌,西方的科学医学界用尽了所有的方法,破译出了“非典”病毒的基因,但是无法对“非典”病毒有效治疗和预测其发展。“非典”期间,我们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方法,4月26日明确指出到了5月21日,“非典”就会结束,并得到验证。2005年禽流感盛行,世界卫生组织对全世界发布信息说,人患禽流感随时会爆发,一旦爆发,会死掉500万至1.5亿人。在当时国内、国际紧张的情况下,我组织专家预测出人患禽流感不可能爆发,果然至今没爆发。广东省中医院到2003年4月上旬,共

12、收治非典患者112人,其余108例均良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则创造了三个零的奇迹:治疗48例非典患者,零死亡,零转院,医护人员零感染。全球的“非典”死亡率11,中国香港17,中国台湾27,中国大陆7,而广东省只有3.6。实践证明中医治疗“非典”疗效大大好于现代医学方法的治疗结果。瘟疫是天地人合一超复杂系统特性的体现,中医预测和治疗瘟疫是天地人合一超复杂系统科学性的证明。2、中医治疗艾滋病。艾滋病是世界性难题,各种医学束手无策。中国中医药报总2449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进行时进行了介绍。摘录于下:开始坦方(坦桑尼亚)怀疑中医的效果,但是两个月后,他们看到了中医的疗效:在单纯应用中医药的病例

13、中,有4例发生了艾滋病血清抗体转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这件事震惊了坦方西医教授们,我们自己也吃了一惊。又经过了1149个月的随访观察,437例总病例数中有8例阴转病例,其中5例为真正艾滋病人。 孙传正,20012004年治疗艾滋病人近200人,登记在案患者171例。彻底治愈者(抗体转阴)13人(一例意外死亡),平均服药时间4个月零17天,平均停药已3年零10个月,最长停药时间已5年零3个月,总有效率969(不计意外死亡)。“非典”、艾滋病是新兴难治病,然而用中医传统理论进行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可见中医在今天的价值无穷。另外,当代名中医李可创立破格救心汤,在46年临床抢救危重病千余人取得

14、巨大成功,疗效远远高于现代西医,改变了人们“西医快,中医慢”的观点。中医在当今医学难题面前,正显示出她独特科学的价值。 四、中医科学未来的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将结合形成人类新的医学。科学的终结所说只是西方经典科学的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中华传统科学正在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以著名科学家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一书中说:神秘主义者了解“道”的根本,而不是它的枝节;科学家则了解它的枝节,而不是它的根本。很显然只有了解了道的根本,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只了解道的枝节,也就只能了解道的局部现象。医学之道当然应把握人疾病的根本,方能应用好的方法来防治。医学前沿大量事实证明,新的医学模式绝对不会是以西

15、医为主体的医学模式,而一定是以中华传统医学整体思维、天人合一、辩证论治、随机应变,追求人体的功能协调和统一的前提下,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和西医上百年来研究的生理、生化基础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津液气血学说等等来发展新的医学。就犹如已经建造出了一座新医学大厦,要以中医为主体的大厦,将西医研究的成果在大厦中进行补充、加固和调整。因此,李约瑟曾讲:“中医和西医在技术层面的结合是容易的,在哲学方面不易结合。”为什么?就在于此。因为西医是一套机械的思维、逻辑的推导、实验室里认识的、简单性的科学认识手段。而中医是一套辩证思维、黑箱理论、混沌理论、复杂性科学为主体的认识思维和哲学思想。因此,两者在结合的时候是有很大距离的。机械的、分析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考试/面试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