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10863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第一节 可敬的劳动者导入:了解劳动者1教师: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你最敬佩的劳动者是谁?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说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也可能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著名的企业家等人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是我们的敬佩和爱戴的人)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劳动者,引入劳动者的话题。教学环节一:劳动状元榜1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让我们来看看大家了解的各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哪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劳动模范,制作自己的

2、“劳动状元榜”。(具体活动过程和操作过程见“活动活动设计”)让学生懂得,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提出的贡献,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教学环节二:劳动的贵与贱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看到在“劳动状元榜”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明任何行业都可以出解出杰出人物。我们也经常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在收入等方面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不少人还是存在不平等的思想。下面的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2呈现案例。有 一家报社举办了百名中学生“暑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咨询和报名的中学生十分踊跃。其中在必胜客实践的“我到名店做比萨”和到农科院实践的“我是克隆植物的

3、新农民”两组,50人的名额在活动启事登出的第二天便已爆满。可与此同时,“我当一天清洁工”小组直到实践活动的前一天,也仅有5名学生报名,活动当天,当环卫保洁队派来了5名最好的保洁队员,开着5辆保洁车欢迎小队员们的时候,他们看到只剩下一名队员。3学生谈对上述新闻的感想。结合流弊谈谈这种思想的严重后果。4教师总结:有很多人看不起农民,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工人。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一切,电视、投影仪、电灯,桌椅、黑板、文具等,想想我们身上的校服、中午吃的饭、回家时乘公交车等,都是这些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崇拜甚至迷信一些劳动者,看不起另一些劳动者,这种思想本身就不是现代

4、社会所应具有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不尊重工人和农民,也许将来我们自己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候,我们才会渴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所以,只有人人都尊重劳动者不管他的劳动是干什么的,我们每个人才会受到尊重。这是社会的常见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流弊,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劳动都可以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强调尊重劳动者的事每个人应该持的态度,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懂得歧视本身并不是健康的心态,是需要彻底铲除的封建思想。总结1.学生判断下面的论断的正确性。(1)张三的爷爷是老科学家,为国家的原

5、子弹研制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以要受到同学们的尊重;李四的爷爷是个普通农民,在农村干了一辈子,所以不必受到同学们的尊重。()(2)王五的妈妈是某医院的院长,所以王五在学校整天“我妈长、我妈短的”生怕同学们不知道他妈是谁;刘七的爸爸是个修理工人,每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刘七总是很不好意思。() 2.教师总结:劳动者都是美的,所有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第二节 珍惜劳动成果导入:读悯农导入主题1学生读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教师:这是一首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的诗,它描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可贵。诗虽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可是我们大家仔细体味一下,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

6、情,感受到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怜悯之情、崇敬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粮食的珍惜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珍惜粮食,有时甚至是到了崇拜的地步,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近年,我已经年过不惑(40岁为不惑),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令人羡慕的6位数。然而一个习惯至今不能丢弃,即珍惜每一粒粮食。这是父亲多年来给我们养成的习惯,“爱惜”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对我们每个孩子都很慈祥,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对我们发脾气,而且是发很大的脾气:一是我们几个孩子争东西的时候,在他老人家看来,兄弟姊妹必须和和气气,大的要让小的,小的要尊敬大的;二就是在我们有些许浪费粮食的行为时。因此,至今我

7、还是保持着掉了饭粒立刻捡起来的习惯。说实在的,我“改正”这个习惯。一是为了尊敬我的父亲,是他老人家养了我们这么大,他老人家的精神就是我们应该承袭的精神;二是因为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记住粮食的可贵。今天我们富裕了,不等于我们永远富裕下去,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 包括儿童生活在饥饿中。而且,浪费实在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品质,而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要把它抛弃掉。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爱惜粮食品质的可贵,确立节约粮食 光 荣、 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教学环节一: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1教师: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

8、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不必要详细了解全过程,主要是体会劳动果实得来不易。如在耕种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等。3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们的劳动,说说劳动者付出的辛苦以及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如母亲是记者的同学谈谈她报道一条新闻要付出哪些辛苦;父母是工人的同学谈谈父母以及同事们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付出的劳累,等等。具体活动过程可参考教学活动涉及“劳动者的一天”) 4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受?(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经过劳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了解我们享有 的所有劳动成 果都来之不易,懂得

9、珍惜 劳动果实。教学环节二:珍惜劳动成果1刚才我们都了解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劳动付出,懂得了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应该珍惜劳动果实。那么,我们到底做得如何?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到学校食堂录一小段学生将剩饭菜倒入垃圾桶的录像或者是拍一些照片,课堂上使用) 2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画面大家的感受。3寻找浪费现象。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3)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浪费现象是我 们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讨论 引起大家的注意。总结1教师总结: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必须勤俭节约。刚才,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浪费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节约宣言。2小组开展“我的勤俭节约宣言”活动,确定宣言内容,撰写宣言。学以致用,督促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米贞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