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讨.doc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01KB
约7页
文档ID:547058342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讨.doc_第1页
1/7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古城镇东河小学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新课程小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为了研究新课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我校数学学科教研组进行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专题研讨”,现做以整理分析 一、背景1.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学生的智力差异、态度差异、动机差异、情绪差异以及意志差异等都会造成其在学业上的差异2.针对上述差异,教师只有切实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才能缩小差异,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3.目前班级授课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的统一规定,使教师往往只把眼睛盯在中等程度、中等发展水平的学生身上,有的甚至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4.如何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中实施因材施教呢?利用课堂教学的分层,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的分层,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弹性化;教学要求多样化;教学方法灵活化;作业练习层次化;三、分层教学的含义课堂分层教学是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一种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是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其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为学优生(A)、中等生(B)和学困生(C)三层,教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从而使学优生提高拔尖,使中等生正常发挥、稳步提高,使学困生得到转化,努力赶上四、分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教学目标分层依据:各层教学目标要科学准确地设置在相应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一般制定两类目标:一类是以学期、学年乃至整个学段为长度的长期分层教学目标;一类是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的短期分层教学目标要求: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明确提出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所要发展的基本技能、所要经历的情感过程同时,还要将两类目标各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与已经确定的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即:C层教学目标为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B层教学目标为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A层教学目标则要在教材基本要求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二)教学内容分层 把学习水平分解成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几个层次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哪些需要识记,哪些需要理解,哪些需要灵活运用,分别实施于哪些学生身上。

对学困生要转化,使之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对中等生要优化,使之对知识理解深刻,对技能运用熟练;对学优生要强化,使之除完成高层次教学要求外,还注重发展爱好和特长处理教学内容时可以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必学内容体现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选学内容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教学内容的伸缩、增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共同的提高三)教学组织分层1.分层提问分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功心理,有利于实施情感教学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原本拥有的“可用时间”是相同的,但每个学生的“实用时间”却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适度而恰当的提问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A类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类生,中等问题则可由B等生来回答,这样每个个学生均等地参加课堂活动这里,分层次的提问应该体现两个原则:目标性原则,具体到思维“开小差”的人;实效性原则,把每位学生请回教学中来教者必须坚信:95%的学生有能力学习所教学科,并且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布鲁姆的学生观)2.分层练习①分层设计练习练习设计分层,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表现在练习的数量和难度上,对学困生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对中等生应调节数量,把握难度;对学优生,则不限数量,放开难度。

表现在练习的要求上,对学困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上;对中等生,重点放在双基和能力训练上;对学优生,重点放在方法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上如:二年级上册的《儿童乐园》试一试中,对一般学生只要求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对学优生则还要求写出表示几个几②分层批改练习练习批改层次性包括批改的内容、批改的要求和批改的对象的层次性对基础题,全批全改,基础题是学科教学知识层次上的较低要求,是每一位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保底的下限;重点题,细批细改,学科教学中,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在教学中突出,而且要求在作业中突出,从作业批改中发现薄弱环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进而提出补缺补差的具体措施;学困生,面批面改,对学困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面对面与帮助,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问题也得到解决3.分层分层是课堂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仅要知识内容,还要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分层,分类化解难点可以多形式的,着重提高差生还可以利用异质帮导来促使各层学生合作提高,即在分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四)教学评价分层1.分层教学评价的本质分层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的全过程,为的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学生“达标”的进程。

分层教学评价既重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的程度;分层教学评价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班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与同一层次的学生比形式有课堂分层次回答评价和分层次测验评价,教师可灵活运用2.分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显得越来越迫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的支持,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辟了学好数学的新天地,为教师不断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材,面对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在实施分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给班级管理带来不便,给教师业绩评价带来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以解决问题3.分层评价的特性差异性:分层评价对于各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更多地考察各层次学生是否达到本层预设目标及发展情况这种有差异的分层评价更科学、更合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打下基础及时性:分层评价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在探究、讨论、练习等个方面都要及时评价教师要热情的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向前推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激励性:教师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因此评价应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对A、B层学生多使用竞争性评价,并结合指正性评价,不能一味的肯定、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前提,但有个“度”评价时既给学生成功的激励,同时也培养学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对于C层学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向困难低头 4.分层评价的方式(1)、课堂观察语言评价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探究交流和练习时,教师对于他们的表现都要恰当的给予言语评价,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引导和指正2)、加分制周期评价每天对组里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加分,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一星期按累计得分情况分层奖五角星,并在各层选出本周表现最好、进步最大的学生成为数学星星,以示激励3)、阶段成长记录评价数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能只看到一个点,而应该将点连线,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历程因此,对学生进行阶段成长记录也是评价的一种好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一种评价方式,但更多的是把上述的几种评价方式结合穿插使用。

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五、“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主题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是否调查了学情? 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是哪些学生,他们的智力差异、态度差异、动机差异、情绪差异以及意志差异等都会造成其在学业上的差异老师知道吗?有记录吗? 2.教学目标是怎样分层的?包括三维目标的具体表述 3.教学内容是怎样分层的?包括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几个层次 4.教学组织是如何分层的?包括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5.教学评价是如何分层的?6.自己在分层教学中,有哪些不同的、新的做法?成效如何?(即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有发展?)7.分层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有哪些?如何解决?(如:分层练习与分层批改,家长认可吗?)8.通过研究,主要收获有哪些?有哪些典型案例?总之,有效分层递进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2010-2011学年东河小学科研课题)2010-09。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