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某某市公开招考职员考试《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与结构《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分为一般类、教育类、医疗类、护理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总分为100分 〔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一般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必须具备的根本的能力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根底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大局部,其中公共根底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其在当代中国的开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某某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局部 〔二〕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类别,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根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内容包括公共根底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内容包括教育教育根底和教育教学技能两局部,大纲参见附件一〕,其中公共根底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其在当代中国的开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某某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三〕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医疗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医疗工作必须具备的根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内容包括公共根底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医疗类专业知识三大局部〔医疗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二〕,其中公共根底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其在当代中国的开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某某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护理类〕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根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内容包括公共根底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护理类专业知识三大局部〔护理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三〕,其中公共根底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其在当代中国的开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某某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局部二、作答要求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一般类〕题型介绍〔一〕公共根底知识公共根底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与其在当代中国的开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某某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D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适宜、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例题: 1, 2, 4, 7, 〔 〕, 16A.9 B.10 C.11 D.12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
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如此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例题: 假设每隔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123米的道路上共栽多少棵树?A.121 B.122 C.123 D.124解答: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共124棵树,所以答案为D〔三〕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涉与到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读理解与运用等文字方面其题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这种题型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位,要求从题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例题: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A.厚厚 B.层层 C.微微 D.浓浓解答:语境材料中交代了“薄阴的天气〞,据此可排除“厚厚〞和“浓浓〞两项,“层层〞和“微微〞都适合,但“层层〞的云与“在我们头顶上流着〞不太适宜。
所以答案为C第二种题型:语句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例题: 从如下所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A.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开展情况B.小王请求组织上允许自己到这儿参加工作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D.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解答:答案D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可以理解为是孩子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李大伯,有歧义所以答案为D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展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推理例题: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中药不仅能与一般的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本钱也低对这段话的最准确复述是:A.治疗某些炎症,本钱低、副作用小的中药比西药更好B.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一样好C.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都可以使用D.治疗某些炎症,西药的作用比中药差得多解答:通过阅读短文,比拟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是正确答案〔四〕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符合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例题: 〔1〕店主生气 〔2〕小明得分 〔3〕玻璃被打破〔4〕孩子们玩棒球 〔5〕孩子们四处奔逃A.〔1〕〔2〕〔3〕〔4〕〔5〕 B.〔5〕〔2〕〔4〕〔3〕〔1〕C.〔4〕〔2〕〔3〕〔1〕〔5〕 D.〔3〕〔1〕〔2〕〔5〕〔4〕解答:从五个事件来看,主要说明的是孩子们玩棒球把店玻璃打碎这一件事按照这一事件开展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交待背景〔4〕孩子们玩棒球→〔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5〕孩子们四处奔逃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是最合理的所以答案为C第二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该组图形呈现出与前一组图形一定的规律性 例 ? A B C D解答:正确答案为B。
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一样 第三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例题:售价2元500克的洗洁精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没有除臭剂,另一种加有除臭剂尽管两种洗洁精的效果一样,但没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加有除臭剂的洗洁精因此后者:A.味道更好闻些 B.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C.具有添加剂 D.从长远来看更廉价 解答: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的比拟问题,售价都是2元500克,所以,B、D两项可以排除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中放不放添加剂的问题,故C选项也应排除因此,A是正确答案〔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展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展分析、比拟、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十清楚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拟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点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某某〕,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请根据这段文字资料回答如下问题:1.居住在海拔200—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A.56.2% B.27.8% C.24% D.29.5%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A.0—200米 B.200—500米 C.500—1000米 D.1000米以上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A.10% B.8.2% C.11.6% D.9.3%4.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A.我国的某某 B.南美洲的安第斯C.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A.56.2% B.27.8% C.72.2% D.29.5%解答:正确答案:1.C,2.A,3.B,4.C,5.C 。
第1题和第2题可以直接观察资料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第1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在供选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第2题只要具有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量除以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就可以直接推理得出,而无需计算因为世界上一半多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陆地上,其密度当然是最大的了第3题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算法是100-〔56.2+24+11.6〕=8.2,答案B是正确的,假设仅凭文中“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