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027199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禹偁:一位直言不讳的宋代文学巨匠,屡受贬谪而不屈本文导读: 记得当年一个人呆在川北大山中过清明节时,虽 然知道杜牧那最著名的雨纷纷,但口中吟诵地却是王禹偁 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现在的人读宋词,如果是按顺序的话,基本上都是从大 小晏,张先和欧阳修始,其实这王禹偁在宋词的地位当是开 有宋一代意境之先河。王禹偁,字元之,山东省巨野县人,宋代诗人、散文家。 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宗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 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王禹偁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 贬谪,真宗即位时被召还,复知制诰,后贬于黄州,又迁蕲 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的先驱,在诗、文两方面的 创作较为突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 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王禹偁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为后来之欧阳修、梅尧 臣等人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因此颇受后人推重。虽然王禹偁的词存世只有一首点绛唇 感兴,但却是 很成熟的风格了,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输后来的那些大家。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这是王禹偁中进士后,屈就长洲知县时写的一首小令, 它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他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 治理

3、想。此词把握住水乡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笔触,描绘 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风景图,隐约流露出作者客居异乡,抑郁 愁闷的心情。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 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 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 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他只能将平生事之抱负,凝 聚对天际征鸿无奈地睇视之中。最后一句反映了知己难觅 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王禹偁可以说是个神童,早年的宰相毕士安在还未发迹 之前就看好这小朋友。王家以磨面为生,老毕同志就以磨面 为题,让刚七岁的王神童作诗一首,小朋友张口就来:但存 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

4、是转身时,老毕大为 惊讶,赞赏不已。于是留在身边悉心培养。有一天,太守偶出一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下宾客皆 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即使老毕同志当时也哑了火,暗暗记 下,回家写在屏风上,王禹偁看见后当即对曰:蜘蛛虽巧不 如蚕。老毕感慨赞道经纶之才也。后来他和太守在一起赏白莲时,提起了这个诗才敏捷的 神童,太守便即召王禹偁前来,即景命题,让他咏白莲诗, 王禹偁又马上又口占曰:昨夜三更后,妲娥堕玉簪。冯夷不 敢受,捧出碧波心。太守也叹服为天才。王禹偁考中进士后,从基层一步步地做了上来,后来官 至右拾遗,属于国家监察干部吧。要说他为人正直,刚正不 阿,担任这职务很是合格。但是,你要看跟哪个混嘛,如果 是跟

5、着朱元璋,那肯定是被青睐有加,但你这是在大宋初期 啊,皇帝都崇尚糜费,下边跟风一片,你这在边上哇哇哇地, 烦不烦啊。更糟糕的是,王禹偁眼见宋太宗在后宫中过着奢靡无度 的生活,发自本能的上了一疏叫做端拱箴,直言皇帝挥 霍无度。你老几呀?胆子还不小,太宗不动声色,很快就把 他的言官免了,改任秘书郎。其实,对眼前的处境,王禹偁的内心也是很痛苦的,人 非草木,孰能无情,写在谪贬期间曾写过一首春居杂兴 倾诉的就是这种难言之痛。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 样的琐事,曲拆隐晦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也是隐喻诗人 的遭遇。同时

6、,似乎还在责问。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 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 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这是为什么呢?然而,这王禹偁就是一根筋,不接受教训,还在不停地 烦这皇帝老儿,结果终于被踢到秦岭看风景去了,免得总在 皇帝面前晃得心烦。后来太祖赵匡胤的皇后去世后,太宗处 理得很不得体,明眼人都知道这其中的板眼。他又跳出来说 这太宗不落教,夺了人家天下,还不把人家的夫人当国母安葬,结果,又被贬到滁州钓鱼去了。可以说,王禹偁是天下大才,宋初政治环境也很宽松, 皇帝们还是爱才之人,但他太正直,三起三落,像个皮球一 样被人踢来踢去,直到真宗即位,才回到朝廷。后来又得罪

7、当时宰相,再度被踢出朝堂,最后在蕲州去世,年仅 48岁。王禹偁此生就是太过刚直,敢于直言讽谏,凡是看不惯 的事情,心里憋不住,快人快语,因此很容易得罪人。上至 皇帝宋太宗,下至同僚,包括宰相之类的执政大臣,大家伙 儿都很烦他,可又钦佩他的文才。所以,老王的这一生,总 是在荡秋千,我行我素,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大概就 是指的他这样的人。逐见籟敢彳潺盗上a W欧瞬乡可翻舷丈 牛定鬧爾會皆何辛舟“ 一傀传谢綸虑闵龙 壬次懾,-ZM- - J 牢卞彳修50Q a?王禹偁一生数起数落,他的内心也是孤独和不服,这在他诗中也得到充分的展现,如这首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

8、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王禹偁贬谪在陕西商县时思念故乡的诗,其实就是 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他用拟人手法 写自然景物,显得特别有情趣,也显示出诗人当时内心的寂 寞和对不服输的倔强。苏轼后来评价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 耿然如秋霜夏 日,不可狎玩。寥寥数语就揭示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刚则易折,白则易污。一个刚直 不阿的臣子,遇上明主是幸事,否则就是祸事。如他这样的性格,敢于直言不讳,敢于揭人之短而成为 众矢之的时,连宋太宗都曾当面劝诫他:爱卿你呀,论聪明, 天下无人可比,论文章,不下唐时韩柳,可惜你刚不容物, 得罪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朕亦难以庇护。但是,作为王禹偁本人是绝对不会后悔的,他遵从的是 内心之召唤,坚持原则,始终如一。他曾经在一篇奏章中说 过,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所以,他是一个纯 粹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执着于内心大道的人,虽百死而 犹未悔。然而如果我们也象王禹偁那样行事,在现在这样的环境 下当是如何的一种情况呢,也许我们一样会碰得头破血流。 所以我觉得,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钦佩和尊重。但如果 真要是效仿,那成本会很高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