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农心理健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02410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志农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钟志农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钟志农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钟志农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钟志农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钟志农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志农心理健康(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谈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钟老师首先从屈原的天问引出师问,简单概括了老师对学生行为的一些疑惑。师问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 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 学生为什么逃学? 学生为什么对老师不肯讲真话? 学生为什么总是与老师作对? 学生为什么打架甚至打群架/ 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 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谈恋爱/ 学生为什么?总结:影响社会化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进而提出学生出现行为问题的原因,由四对矛盾引起的。1、 人的基本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示()由 低 层 次 到 高 层 次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这五个需要是同时存在

2、的,只是其中一个是优势需要(在某个阶段表现最为突出),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后,会立即自动进入下一个层次。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安全需要新生入学第一个月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刻,老师应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那些看老师第一眼垂下眼皮的学生缺乏安全感,老师应多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移情、反移情!移情:学生看老师第一眼时瞪老师(把对以前老师的感情转移到了现在老师的身上)反移情:老师以后会不待见这个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老师可以利用下课后或者上课提前2分钟在教室与学生交流,从前排到后排让每个学生都有与老师单独的

3、交流机会,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在班里是最重要的。自尊的需要 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露脸的机会。(可以在班里设立光荣榜,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光荣榜,采取赏识教育。)自我评价的功能脆弱(自我的评价来自客体、老师、同学,如果来自客体的评价与来自老师、同学的评价不一致,客体就会混乱) 自我调控/控制的功能脆弱(生理结构决定其无法用理智控制情绪)“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方面的愿望; “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这样一些概念: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所以老师应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他缺乏自尊

4、时,他就感到自卑、无望,从而可能导致绝望和神经症行为。弗兰克戈布尔人是一个自主的动物,人在一生中的主要目标是在寻找归属感 阿德勒戴克斯在群体中有安全感是集体无意识。一个人只有被关注产生归属感进行感觉到安全。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行为方式行为目的积极的消极的主动建设被动建设主动破坏被动破坏成就乖巧可爱骚扰懒惰获得注意叛逆固执获得权力不当行为抗拒报复无助自暴自弃所以老师们应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目的,让他们感觉到是安全的,有归属感和是被尊重的,从而让他们健康地发展!尊重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行为。教师必须检点与学生相处中一言一行,不可恣意妄为。总之,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教师、团体的

5、接纳,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和尊重,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展。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视、被压抑,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动不断遭到挫折失败,那么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甚至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正如艾里克逊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学生对安全感、爱和归属以及尊重需要的满足,在部分学生家庭里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关爱、没有人情味、没有理解和谅解,而是充满责骂、侮辱、冲突、争吵、冷漠、苛求、

6、婚姻危机和家庭暴力,凝聚着一种僵硬、沉闷、死寂、压抑、危机四伏、令人窒息的气氛,一些父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作为自己与配偶“争斗”的“筹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深藏着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疑虑甚至是仇恨,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情绪、学业进步和情感发展,在很大的概率上导致他们的人格发生扭曲,其中的少数人则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例:从“奥数班”尖子到自暴自弃的“问题学生”(没有展示给我们看。)2、“人生发展关键期”与“阶段发展受阻”的矛盾埃里克森有两个独到的观点:其一,任一时期的身心发展,其顺利与否,均与前一(或前各)时期的发展有关;前一(或前各)时期发展顺利者,将发挥

7、良好基础作用,有助于后期的发展。其二,他将人生的每一时期,均视为一个“危机与转机”的关键。意思是指人生的每一时期各有其特定的问题或困难。困难未解决之前,心理危机将继续存在;困难解决,危机化解,危机变为转机,就会顺利地继续发展。由此观之,“危机系因发展而产生,是正常现象,故而又称发展危机,也称常性危机。有些人之所以行为异常,那是由于发展危机不能适时化解,相继累积,结果阻碍甚至丧失了个人的适应能力所致。” 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 0-1岁 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1-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不

8、统合方向明确/角色混乱 6、7、8、期别1612个月的母子关系是全部客体关系的模板,这个期间是安全的,以后处理各种关系就是阳光的,以后会朝着各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母爱是绝对不能替代的。每周母子共处的时间不能少于20个小时,母子亲密的互动每天不少于3小时。个案:高中的孩子很冷漠,不打招呼,可能是婴儿期出现了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母子依恋,产生了不安全感。期别2这时期关注自主人格是否确立起来。人的自主精神是天生的。极端依赖的背后是极端自主的表现。孩子的教养方式很重要,父母过度干预或保护都不可取。个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是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慕尼黑的传统,婴儿上街,母亲用2米长的绳子牵着他,孩子摔倒

9、,父母不管,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父母装作很忙,孩子只会自己战胜自己。父母看到孩子自己爬起来再鼓励。期别3 自信人格基础形成的关键期。孩子生来是自信的。孩子生来从极端的无助向极端的自主发展。孩子开始说“我”时起,就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客体。他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他会把钟表拆成废铁,他也会搭建小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棒,更有自信。但他会横向膨胀,会发展成极端任性,极端自我为中心。到5、6年级可能表现更突出,父母要掌握平衡。孩子会有很强的表现欲,要把握好度,既不扼杀也不纵容。个案:孩子不顾一切的表演,表现自己。36岁的孩子是最容易和客人交往的,一旦抓住别人的眼球,就会更加增强表现欲。任其

10、所为是不可以的,不然会让他更任性。父母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提前排练节目,定制节目单。父母与客人聊天是第一个节目,他的节目是第二个节目,让他先在后台作准备,这是延迟满足理论。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孩子这时期都处在即刻满足阶段),孩子的自信心可能受挫,父母要把握好度。游戏中的主角,配角的分配,孩子的自信心与任性心理要掌握好,轮流扮演。期别4小学教育阶段,上进不上进的问题是个体发展的关键。孩子天生上进,无论动植物都是天天向上的。3、4年级的孩子有些眼神可能已经暗淡了,5、6年级有的孩子可能目露凶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5、6年级更多的应该是有理想,有梦想的时期。个案:小学上数奥有些牵强。名次的前后,分

11、数的高低都次要,关键看是不是始终朝气蓬勃。上课也是看自己的兴趣。小学成绩不要看死,时好时坏,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孩子自发的追求什么东西都是主动的,成为自然成长规律。 钟老师的话“成绩中等,身体健康,心灵阳光”小学低段发展性主题1、入学适应性问题 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转变期很关键,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学习为主。学习的好不好关系到孩子快乐不快乐。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6岁前有不好的习惯,小学阶段就要纠正。老师要利用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来纠正不良的习惯。学习/行为/生活习惯中,行为训练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精神分析。学习习惯分家庭学习习惯和学校学习习惯。家庭学习习惯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一年级

12、的孩子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不清晰。8周岁时基本完成。他们前后清楚,左右不清楚。小孩子让玩10分钟,30分钟也回不来,时间知觉模糊。家长要训练时间知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时间知觉不清楚。方法技巧强化 促进良好行为发生 惩罚 处分制度,量化机制 (惩罚可以搞研究)消退 不去强化不正当的行为,自动减退如何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评估有多少作业?多长时间完成?建议老师留作业都应加上完成的时间。说明训练规则 每天都要说,两个月不改变,每天都一样。 放闹钟定时,到时间收走作业本,不管做完没做完。做不完,给孩子讲以后考学也这样的道理。实施独立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这个时间段里,不管发生什么

13、事情,父母不去干预他。到时间就去收作业,没有下不为例的机会。不动声色,不批评,不指责。锁好以后告诉他可以去看电视,开冰箱了。爸妈不去理睬孩子的着急,这是心理消退的方法。父母坚持住,孩子不说吃饭,父母不理睬。孩子睡觉时再跟老师打电话沟通如此这般。第二天亲自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让孩子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让老师来说孩子,孩子最听老师的。晚上回来还是不动声色,不去问老师怎么说孩子,还按规则来,孩子一旦做到,就要第四步:强化。孩子做到,父母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奖励小花,贴到脸上,贴到墙上(墙上孩子很看重),还要逢人就说,多表扬。到周末集够5个换个大的,一个月后给你更大的。这是积极心理学。两周训练,两周巩固,

14、两周维持,共用一个半月,个性不同的,再加两周,两个月就没有问题了。细节决定成败强化的目标必须单一。定两个目标就可能失败。强化必须及时,必须在第一时间。惩罚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强化必须是孩子喜欢的。比如:周五开班会,周三打电话给家长,最近孩子最喜欢什么?周五时让家长买好送来,班会时发。家长的奖励也要转移到老师那。老师在班会上及时奖励。强化物是不容易得到的,容易得到的不明显。二、独立完成作业不依赖不用家长陪,家长不检查,不签字。宁可不完美,也不养成这个习惯,不去检查。 评估做作业的时间再增加时间去自己检查。说明训练规则实施反馈实施中提出新的要求,不动声色,没有下不为例。要是有错的,让孩子再增加5分钟

15、去检查,检查没错再检查。到最后让孩子自己写“作业已检查5遍没有错”。让孩子自己签字,谁签字谁负责,锁起来。不管有错没错都不动声色,不流露任何表情。及时与老师沟通,让孩子自己负责任。第二天全做对了。家长还是不动声色,让孩子再多检查几遍,还让孩子自己签字。家长不是老师,对错是老师的事,不是家长的事,注意角色定位。第二天老师表扬后,再做下一步:强化。还是逢人表扬。两周训练,两周巩固,两周维持,一个半月形成习惯,多则两个月。每年就可以养成几个好习惯。六年就很了不起。一二年级好习惯一定要养成。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找老师专找好事说,老师也是专找家长说好事,促进家庭和睦,孩子知道一找家长就是好事。生活习惯就是养成规则意识,令行禁止。活动中设立规则,让孩子讨论。示范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