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本合同段设双向四车道双连拱隧道 3 座,共长为 602m隧道限界净宽均为 0.75m 检修道 +0.5m 左侧向宽度 +2×3.75m 行车道 +1.0m 右侧向宽度 +1.0m 检修道,限界净高均为 : 行车道净高 5.0m,检修道净高 2.5m,横坡为 2%玉台隧道、月山一号隧道洞门形式均为斜切式,月山二号隧道洞门形式为绩溪端采用削竹式、 黄山端采用端墙式, 设计车速均为 100km/h玉台隧道:进口桩号为: K15+740、出口桩号为 K16+083,明洞段长为 18m、洞身围岩为Ⅴ级加强段长 325m(衬砌结构为:φ 50×5mm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 40cm,长 4.5m+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 75×100cm,长 4.0m+φ8 钢筋网,间距 20×20cm+I20a 工字钢,间距 75cm+C25早强喷射砼 25cm+15cm预留变形量 +1.2mmPVC防水板 +350g/ ㎡土工布 + C25 钢筋砼二次衬砌 50cm),路面为复合路面,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月山一号隧道:进口桩号为: K17+025、出口桩号为 K17+124,明洞段长为 21m、洞身围岩为Ⅴ级加强段长 78m(衬砌结构为:φ 50×5mm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 40cm,长 4.5m+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 75×100cm,长 4.0m+φ8 钢筋网,间距 20×20cm+I20a 工字钢,间距 75cm+C25早强喷射砼 25cm+15cm预留变形量 +1.2mmPVC防水板+350g/ ㎡土工布 + C25 钢筋砼二次衬砌 50cm),路面为复合路面,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月山二号隧道:进口桩号为: K17+200、出口桩号为 K17+360,明洞段长为 29m、洞身围岩为Ⅴ级偏压段长 25m,Ⅴ级加强段长 106m(衬砌结构为:φ 50×5mm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 40cm,长 4.5m+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间距 75×100cm,长 4.0m+φ8 钢筋网,间距 20× 20cm+I20a 工字钢,间距 75cm+C25早强喷射砼 25cm+15cm预留变形量 +1.2mmPVC防水板 +350g/ ㎡土工布 + C25 钢筋砼二次衬砌 50cm),路面为复合路面,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通风采用自然通风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 采用光面爆破, 及时支护,加强量测施工中按照中导坑先行的原则贯通中导坑, 随后施工中隔墙 在中隔墙施工完成后按照开挖→支护→防水→衬砌→沟槽→路面→装饰的顺序拉开一定距离展开平行流水作业隧道均两端同时掘进施工 对于洞口Ⅴ级围岩段采用以注浆中管棚为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以锚网喷为主,辅以钢拱架;对于洞身Ⅴ级围岩段采用环形开挖中心留核心土法, 以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 初期支护以锚网喷为主,辅以钢拱架,及时封闭,早日成环,二次衬砌采用定型钢模板整体施工。
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及时修正设计参数、调整施工方案隧道工程主要采用大型机械快速施工, 实行各工序的专业化、 平行化施工隧道工程施工开挖出碴、进料采用无轨运输方式,实施掘进(挖、装、运)、喷射砼(拌、运、锚、喷) 、衬砌(拌、运、灌、捣)等三条机械化作业专业化、平行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岩溶地段根据不同地质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围岩稳定,之后再进行开挖隧道施工安排在冬季及雨季前完成洞门及明洞的开挖, 并完成进洞施工洞内施工开挖、出碴、初期支护、仰拱浇筑、片石回填与二次衬砌模筑砼顺序平行作业本标段隧道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三座隧道全部为双连拱短隧道,洞口围岩为Ⅴ级加强,施工中需加强支护措施,避免造成坍塌2)月山二号隧道洞口段为偏压地段,施工前需进行防护,开挖过程中加强支护措施3)隧道洞口段为浅埋地段,洞顶围岩厚度较薄,岩石风化强烈,岩石破碎,强度较低,施工中除按图纸施工外,还需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必要的措施,防止洞顶坍落、冒顶4)隧道洞身穿越断裂构造带,断层处岩体破碎,施工中需要加强超前地质预报,进行超前小导管注浆,防止坍塌、冒顶隧道工程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1 、施工方案概述本标段隧道全部为双连拱形式, 双连拱隧道的施工特点是分块切割,对围岩的扰动次数多,这种扰动不仅来自自身而且还来自邻洞,多次扰动将使围岩力学性质下降,危及洞身山体安全。
审核图纸控制测量方案制订开工报验监理工程师批准隧道工程施工工艺框图隧道洞身施工工序见下图:围岩开挖、支护顺序图施工步骤;1、中导坑开挖,并施工导坑临时支护,中导坑开挖采用台阶法2、浇筑中隔墙,在左侧安装临时横向钢支撑,并采7用.5 浆砌片石回填3、错开 2倍洞径进行侧导坑开挖,并施工导坑临时支护,侧导坑开挖采用台阶法4、开挖右洞拱部围岩,并施工支护和及时架设钢拱架,此时应严格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和及时支护,并注意量测洞内、地表变形5、错开 2倍洞径开挖左洞拱部围岩,并施工支护和及时架设钢架6、右洞核心土开挖,施工右洞防水层及模注砼7、错开 2倍洞径左洞核心土开挖,施工左洞防水层及模注砼隧道围岩开挖、支护顺序为:开挖1 Ⅰ 开挖2 Ⅱ 开挖3 Ⅲ 开挖 4、中导坑回填 Ⅳ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 初支、中墙 初期支护Ⅴ Ⅵ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多循环、少扰动、强支护、勤量测、快衬砌”的施工原则,充分保护和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保证施工经济、安全施工中采用中导坑先行、中隔墙紧跟、主洞开挖随后的方法进行施工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围岩差,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机械, 必要时采用松动爆破的方法, 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在施工中根据隧道长度, 在围岩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中导坑贯通、中隔墙完工后再进行主洞开挖2、隧道测量控制我单位在交桩后立即采用 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整体复测布网,在隧道口适当位臵选取四个控制点, 组成基本大地四边形网, 用于控制隧道施工确定准确无误后,放出护桩,并编号绘制示意图上报监理单位审核洞内采用双导线法布设控制测量网,在施工中定期对水准点、控制桩复测,洞内与洞外测量结果要闭合, 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确保施工万无一失为满足精度要求和尽量减少测量工作量, 洞内平面控制拟采用主控网、 基本网和施工导线三级控制; 洞内高程控制拟采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实施三等精密几何水准控制3、洞口、明洞及洞门施工3.1 洞口段开挖根据隧道实际情况,进洞按“先排水、再进洞,统筹安排,减少干扰”的原则进行洞口段施工前先清除地表植被,完成必要的排水设施土质边坡采用挖掘机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石质边、仰坡采用预裂爆破法开挖,边、仰坡坡面由人工配合修整,严格控制边坡超挖,并适时进行边坡防护,以保安全3.2 明洞施工明洞施工采用明挖法,临时边坡 1:0.5 ,采取锚网喷支护明洞衬砌采用全断面衬砌台车, 采用Φ 48 钢管弯制弧形拱架固定外模,外模选用木板或竹胶板;端模(挡头板)选用 5cm厚松木板制作,采用角钢 U形卡和短方木固定,以适应端模尺寸的不规则性。
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具体施工工艺同暗洞二次衬砌施工在明洞防水层和塑料盲沟施工后及时进行回填,明洞拱墙底面向上根据设计采用 M7.5 浆砌片石回填,施工中注意预埋排水管道 M7.5浆砌片石以上部分采用人工夯实碎石土回填,回填时对称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小于 30cm,两侧回填土高度不得大于 0.5m,夯实度达到 90区标准3.3 洞门施工洞门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及冬季,基础开挖后,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不能达到进行处理砼浇筑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砼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砌筑洞门墙时在墙后铺 20cm的砂砾倒滤层及土工布,在墙根预埋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接至洞外排水沟砌体工程采用挤浆法施工,砂浆采用机械拌和,严格配合比计量4 中导坑施工4.1 中导坑开挖、支护中导坑开挖制约着整个隧道施工进度,因为其它工序都要等到中导坑开挖、支护及中隔墙施工完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由于隧道围岩为Ⅴ级围岩地段, 开挖时须对中导坑施做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 保证施工安全开挖采取上、下台阶法,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必要时采取预裂爆破钻孔采用风枪打眼,微差毫秒雷管,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开挖进尺结合钢架间距确定,一般控制 1~2 榀钢架距离。
开挖后,迅速进行初期支护 支护顺序为:断面形成→清理危石、基面→喷砼 5 ㎝厚→量测点布臵→立拱架→钻孔→安装锚杆→喷砼至设计厚度→监控量测由于中导坑作业空间较小,施工中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开挖, 3t 自卸汽车及装载机出碴4.2 中隔墙模筑(衬砌)砼由于本标段隧道围岩差,全部为Ⅴ级围岩,施工中需要中隔墙紧跟,以确保施工安全 中隔墙砼采用自制大块钢模块, 小型衬砌台架,砼采用泵送砼,直接泵送入模浇注的方法, 振动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注意中隔墙部分施工时, 模筑砼不包括二次衬砌部分, 二次衬砌部分留待与整个左、右洞身二次衬砌砼整体施工,保证主洞外表美观、结构防水性能良好施工中隔墙时,一定要注意使墙顶砼密实,墙顶与初期支护之间不能留有任何空隙, 如有空隙,将直接影响左右洞开挖时的安全为保证砼封顶时密实,特采取如下施工措施: a、浇注封顶砼时,加大泵送压力 b、隔墙顶部预留注浆管,待隔墙砼强度达到 70%以上时,对墙顶进行压浆处理,压浆采用水泥砂浆材料,确保墙顶部能填充密实5、主洞开挖5.1 左、右两侧壁导坑施工两侧壁导洞开挖在中导坑开挖完成、中隔墙施工且回填完成后进行根据地形情况优先开挖埋深较深一侧的侧壁导坑, 在先行一侧导洞开挖 25 米后,再开始后行侧侧壁导坑开挖。
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 , 外侧与正洞设计开挖轮廓重合 侧壁导洞的开挖方法与中导坑要求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