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doc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92.50KB
约6页
文档ID:547008758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doc_第1页
1/6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以沧浪亭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园冶》中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讲究自然美,与自然亲近,不留人工痕迹;师法自然,却保证“天人合一”的“意”这种“意”表现的是人与园或人与自然的内在哲理同时说明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意境,注重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浑然一体,与山水、花草、树木融为一体,创造另具一格的审美境界园林累土叠山,象征重峦叠嶂;假山石讲究瘦透漏皱,象征的是真的峰峦沟壑、洞穴山谷、高山纹理起伏;以石土为堤理水,弯曲做自然状跌水作瀑布山涧,追求“大池有汪洋之感,小池则有不尽之意”;花草树木,形色配置讲究,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人工的建筑追求与自然和谐亭、台、楼、阁、榭、轩、廊,造型多姿、轻盈、优美、俏丽,点缀于山石之上,依山傍水,掩映在花草树木之间;开敞通透,门窗搭配,屋内一景,屋外一景;此窗一景,彼窗又一景。

隔而未断,界而未绝景影绰绰,似有似无层出不穷,引人入胜黑夜白昼,雨雪风吹,廊中游玩,亭阁休憩,堂中或把酒小酌,或走棋弄画、抚琴作赋有山水林泉、天光云影、日月星辰助兴,无限情趣绕心头 中国古典园林移天缩地、以小见大、曲径通幽、间隔借景,表现出山高水阔,山刚水柔,山静水动,相反而相成,想得益彰,山无水不秀,水无山太平,有无相生,从有限中趋于无限,表达一种无穷韵味、审美境界同时,它对意境的创造还在借助了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如附于建筑上的油漆彩画、匾额楹联中的诗文、书法等在区域的布景中,彩画诗文点化出了周围景致的意境,在给人感观上愉悦的同时,激发了无限的审美情感化景为情,融情于景”月到风来亭”联对“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表现的是一种秋高明月,凉风习习的舒畅;“沧浪亭”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的感悟,也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体会;阴观水,阳观山,“与谁同坐轩,清风明月我”,这些都给园林意境追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意味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即所谓的文人园等不同的园林有不同意境表达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造型上比较庄重。

侧重于富丽,渲染一种皇家气象在意境审美上给人威严、庄肃的感受私家园林为园林的代表,尤为苏州园林对山水自然主题的追求,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抱负、人生情怀文人追求园林意境,在乎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想关系,渴望在几亩小园中营造出一番林泉山野之气息,即所谓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文人园又注重静寂,色彩忌鲜艳,环境勿喧哗,“静而思,思而远”,追求“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田园牧歌式的境界画意诗情,曲尽其妙,清高风雅,淡素脱俗,呈现“万趣融其神思”的感慨此都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无穷的意境追求玩游中体验精神升华它同中国山水诗,中国画一样,充满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意趣追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可以使精神飞跃,蕴涵无穷韵味的意境来艺术魅力深邃无限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悉野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北宋苏舜钦《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三元坊附近,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沧浪亭”具有宋代造园风格,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园中别树一帜,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沧浪亭历史悠久,在唐朝末年是吴越广陵王钱元僚的池馆,五代渐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由北宋诗人苏舜卿(字子美,自号沧浪翁)被贬,流寓吴中,感于此园“草树郁然,崇埠广水”,便用4万元买下,在北部土山傍水之处建筑一亭,取《孟子》和《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为“沧浪亭”,且苏舜卿自号沧浪翁。

自此,“沧浪亭”成为苏舜卿的私家花园,苏舜卿则在园内“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过着隐逸山水的宁静生活,并写下著名的《沧浪亭记》,沧浪亭故而名声大振南宋时“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改称韩园元明两朝,沧浪亭废为僧居,曾是妙隐庵、大云庵的所在明末此园逐渐荒废,到清康熙时,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三字作为匾额之后,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又几经兴废 与其他苏州园林不同,沧浪亭之美不藏于内,藉助于园外葑溪之水为园内沧浪之水,未进园门已是一弯清流围绕,水流澄澈,融园内外景致为一体,加之碧桃垂柳迎风,使人置身城中,却可独拥山林之美夏日水中莲花盛开,一水皆香,鱼儿嬉戏于莲叶之间,一派清幽古雅 园内设计古朴简洁,古木参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曲桥斜渡,只见山石横卧,满园景色遮掩其中,山上曲迳盘旋,林木葱郁,一翼方亭飞檐翘角,立于假山东首最高处,即著名的“沧浪亭”亭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古亭石枋上“沧浪亭”三个字乃清代学者俞樾所书亭柱之上有一苏舜卿所作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是借自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沧浪亭”建筑十分古朴,沿口四周为琵琶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与全园景物协调一致历朝历代,文人雅士题咏沧浪亭的诗文颇多,“沧浪亭”也成为会文之所 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宽敞明亮五百名贤祠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收集了自周代至清代2400年间吴郡名贤594人,勒石造像,垂范后人最南端的见山楼是苏州园林中一座别致的楼台,分上下两层,结构精巧,登楼可观望园景 因园外有一湾河水,这一面不设院墙,而建有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隔在假山与池水中间长廊曲折,敞一面,封一面,以漏窗为间隔,空间封而不绝,隔而不断透过漏窗花格,沟通了园内外的山山水水,人在廊中看园内山石、树木、花草、轩榭,若隐若现,动静结合,千变万化,妙趣横生这种利用粉墙窗框来划分空间,使闭合、开敞、明暗、左右、纵深相结合,达到有变化、有层次的园林艺术空间体系,为沧浪亭独异之处 沧浪亭山林葱郁,池水萦回,古亭翼然,环山回廊连接堂馆亭榭,以走廊相接,依水对山,变化丰富,使园内外景色既分又合,是运用借景手法的佳构之作使得沧浪亭简朴大方,富有山林野趣,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初涉园林知识的我来说,这几天在查找园林的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只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苏州园林以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沧浪亭也正是将意境二字不留遗力表现出来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沧浪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天,怪石嶙峋虽然院落空间十分有限,但因为这院子运用或遮,或蔽,或阻,或挡,或锁的手法,把院落的空间意境表现的相当丰富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那种诗人对这种意境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将中国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境界和意境融入那水,那山,那亭,那石一如沈三白的《浮生六记》所说的,登上沧浪亭,感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洗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词句,顿悟“社会或清或浊,浪浪一洗了之;官海或沉或浮,登亭一游忘之,人生或穷或达,未必有悟穿之对园林的意境感知也正是如此,这些千古绝唱的造院人的情感就通过这一亭一景穿越时空,世世时时的感染着此景中人。

也正是这种意蕴,让人观后留恋忘返,回味无穷让苏州园林的这种意境千古年来令人神往人们于观景之外,怎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