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大陆赏析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 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 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 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致新大陆》既是德沃夏克创作的第九部交响曲,是他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世界交响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之一这部《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片段1); 乐章的主部主题(片段2) 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片段3)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片段4),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片段5),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片段6)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片段7);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片段8);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片段9)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片段10);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片段11)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作者简介 捷克作曲家安东·德沃夏克(1841—1904)的《新世界》交响曲是他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世界交响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名曲简介 在《新世界》交响曲中,德沃夏克运用了大量的黑人音乐素材,又溶入了他的波希米亚情结和斯拉夫音韵纯朴的五声音阶、独特的切分节奏使《新世界》交响曲充溢着浓郁的异国情调,有着丰富、强烈、新奇的斑澜色彩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新世界》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阴暗、悲戚的引子深藏着不安与险恶,但又饱含着被压迫着积极的意志和英勇的力量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后半部分的附点音型则是一个舞蹈般的形象经过连接部的准备和铺垫,音乐进入抒情而充满民歌风的副部第一主题副部第二主题源自美国黑人灵歌《马车从天上来》,这个主题有着号召性的英雄性格展开部发展了主部主题和副部第二主题,号角阵阵,充满了不安和躁动的戏剧性场面再现部继续保持着紧张度尾声中极具号召力的铜管将音乐推向高潮,乐队全奏表达了悲剧性的斗争形象 第二乐章 慢板,三段曲式引子中铜管乐器、木管乐器低音区呜咽的和弦悲惨而凄切定音鼔轻敲,弦乐加上了弱音器,一幅暗夜般的大自然景象第一段是著名的慢板主题,音乐孤独、寂寞和愁怅旋律感人至深,令人难以忘怀这也是交响乐文献中最美妙绝伦的慢板之一中段的旋律涌起了少许的激动,倍大提琴拨奏着步伐般的节奏,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木管奏出了活跃的音调,第一乐章号召般的音调穿插进来,兴奋而强大第一段似抒情风景画般再现,温馨而伤感,抽泣般断断续续引子再起,首尾呼应,第二乐章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 光辉的谐谑曲,三段曲式强烈而充满舞蹈性的引子后面是一个斯拉夫民间舞蹈的海洋第一段激越的舞曲成为发展的动力拥主宰全乐章的灵魂另一个抒情而忧郁的旋律也具有罕见的魅力中段是大调的捷克舞曲,粗犷而豪放第一段再现后,尾声中第一乐章号召般的音调再次鸣响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剧烈骚动的引子后,呈示部主部主题似勇士的步伐,果断而有力,好像是人民力量获得解防的热情澎湃的战斗颂歌三连音型的连接激流般奔腾向前,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跳跃的音型又象是民间群众性的轮舞场面副部主题由单簧管奏出,气息宽广,情调温存,大提琴动情地呼应着主题,飘散着缕缕乡愁展开部发展了主部主题后,第二乐章慢板主题一改凄婉的形象,以宏大的气势穿插进来再现部主部继续着高潮的轰鸣副部大提琴演奏的主题广阔无垠,温暖而深情尾声,音乐以雷霆万钧之势结束了全曲一、作品简介: 1、e小调 第九号交响曲《自新大陆》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 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 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德沃夏克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 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 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正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发挥各种 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创作背景:在德沃夏克的作曲事业在欧洲如日中天的时候,大洋彼岸伸出的橄榄枝使他有机会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作曲大师当时一位名叫珍妮特·瑟波尔的美国著名女企业家邀请德沃夏克担任她筹建的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这位百万富翁的夫人曾经当过钢琴教师,十分热爱音乐,她为美国没有代表自己的音乐作品而苦恼,希望德沃夏克能够以他极赋天资的作曲才能和浪漫情怀为这个缺乏文化的新大陆带来骄傲当时德沃夏克在美国已经为人熟知,人们期待着这位来自欧洲的作曲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发掘出属于美国自己的音乐1892年9月,德沃夏克携家人来到了纽约,踏上了这个令人神往的新大陆在四年旅美期间,他创作出了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新世界交响曲》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在这两部作品中糅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音乐元素,并以斯拉夫人特有的热情和忧郁将其完美的结合,用欧洲传统乐式加以阐述德沃夏克在描绘新大陆生机勃勃的同时,还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民族文化表现出很大热情,他们的悲苦命运与德沃夏克心中对民族前途的忧郁和思乡情怀撞击着,产生出令人激动的共鸣德沃夏克的作品为美国的本土音乐起到了奠基作用,也使全世界认识了美国这块文化上的“新大陆”当时,纽约国家音乐学院不仅给德沃夏克一万五千美元的优厚年薪,还有每年4个月的假期,使德沃夏克有充分时间进行休息和创作德沃夏克在音乐学院的教学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周有三天教习作曲,另外三天指挥合唱团和乐队德沃夏克对他的学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一直鼓励学生们要发掘自己独特的“美国风格”他鼓励他们在民歌中寻找灵感,自由运用旋律,不要被欧洲传统所羁绊在1895年的美国《哈勃》杂志的文章中,德沃夏克写道:“美国的土壤能够产生出多姿多彩的创作主题,这个源泉就是美国的民歌美国的作曲家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丰富的宝藏在美国黑人的音乐中,我发现了一个伟大而高贵的音乐流派所包含的一切要素在给布拉格的好朋友赫里夫卡的信中,德沃夏克写道:“这里有足够的创作题材和大量的音乐天才。
有的学生甚至来自遥远的旧金山他们大部分都不富裕,但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会很有前途在美国期间,德沃夏克与他的一些黑人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一个名叫伯雷的黑人学生对德沃夏克的创作尤其重要在德沃夏克创作《新世界交响曲》的五个月中,他经常请伯雷为他演唱黑人民间歌曲,因而在《新世界交响曲》中可以听到很多黑人民歌和灵歌的旋律思念家乡1893年5月,《新世界交响曲》终于创作完毕德沃夏克把终稿寄回给布拉格出版商的时候,在信封上用母语写下了“ZNovehoSveta”——“自新大陆”在某种意义上说,《新世界交响曲》是一部属于美国民族的交响乐有意思的是,德沃夏克在创作这部美国式交响乐的同时却越来越思念家乡捷克,可是回到遥远的捷克又不现实,因而在《新世界交响曲》完成后,德沃夏克一家在学生库瓦利克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爱荷华州的捷克村斯比尔维尔度假库瓦利克是美国捷克人的后裔,一直在布拉格音乐学院跟随德沃夏克学习大提琴,他的家就在斯比尔维尔村,这里居住的几乎完全是早年来美的捷克人后裔这个小村子坐落于河畔,风景优美,与德沃夏克家乡波西米亚的田园风光非常相似,而且这里几乎每个人都说捷克语德沃夏克一来到这儿就被迷住了,清晨唐纳雀的美丽歌声让来美国后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纽约的德沃夏克兴奋不已。
舒适的环境让德沃夏克才思泉涌,在刚刚到达斯比尔维尔的两天之内,他就写下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在这期间,正巧有一个基卡普印第安人的药品宣传巡回演出团到爱荷华演出,使他接触了印第安人音乐形式据说,德沃夏克著名的《幽默曲》就从印第安人音乐中获得了大量灵感德沃夏克在斯比尔维尔的生活是轻松、快乐的库瓦利克在回忆录中写道:“德沃夏克每天4点钟就起床到河边散步,5点回来后就开始工作7点他会准时到教堂弹奏管风琴,然后再回来工作他和乡亲们聊家常时几乎从来不谈论音乐尽管德沃夏克一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当地居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这里的人们还是很快接受了他们德沃夏克有时还会到酒馆与人打牌,喝啤酒,彻底抛开了名人的光环,过着普通捷克人的生活由于德沃夏克在美国音乐中的特殊地位,美国也有一些专门研究德沃夏克的专家在传统的观念中,德沃夏克很温和、可亲然而在美国的德沃夏克专家贝克曼眼中,德沃夏克的内心十分复杂、矛盾,甚至雄心勃勃他认为,德沃夏克当年离开家乡到美国发展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