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87723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防溺水安全防范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防溺水措施为全面深入地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特定如下措施:一、领导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陈伟为组长的防溺水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种预防学生溺水的安全防范制度,教师各负其责的防范工作机制,与社会和家长共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防溺水工作。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及监护人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时时关注提醒学生注意防溺水安全。二、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将“防溺水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学生的安全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2、。三、积极进行防溺水宣传教育,做到防患于未然。(一)积极营造“防溺水”的安全教育氛围,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班班出一期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等宣传活动,宣传溺水的危害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二)是召开一次全校师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大会,进行一次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活动。要结合近期发生的溺水事故,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是各班进行一次以“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主题班会活动,并通过具体案例、图片等形

3、式,用血淋淋的事实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四)是要对村、校周边池塘、沟等处进行一次深入全面的大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五)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以“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为主题手抄报比赛,并把优秀作品及时在学校宣传栏上展示。(六)是开好一次家长会,做到家校共育。围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主题,用真实具体的事例提醒家长:孩子们玩水、游泳一定要在会游泳的大人们或家长陪同下,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玩水、游泳,切实增强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家长(监护人)严格监管、看护孩子,把溺水防范教育抓紧抓实,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七)、节假日和周末要求家长要做到 “四知道”: 1.知去向; 2.知同伴;

4、3.知归时; 4.知内容。家长要知道并教育孩子下放学要及时回家,不得在学校或者路上逗留。四、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对预防溺水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2.收集资料,规范档案加强预防溺水安全工作的资料收集与管理,整理此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妥善保存。3.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奖惩积极作好防溺水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及时补救。对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不按规定开展活动或发生事故后未按规定和程序报告,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学校对预防学生溺水活动开展

5、情况及时总结附:防溺水知识宣传材料学好防溺水安全知识是防止溺水的最好措施,因此我校针对游泳的特点对学生开展了如下有用知识学习: (一)、游泳小常识:(五点) 1、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均不宜游泳。 3、参加强

6、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二)、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1、在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活动。夏季天气炎热,不做准备活动马上入水,水温、体温、气温相差很大,聚然入水,毛孔迅速收缩,刺激感觉神经,轻则引起肢体抽筋,重则引起反射性心脏停跳休克,很容易造成溺水死亡。 2、如何准备:(1)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

7、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其目的是使身体内各个器官进入到活动状态。(2)做徒手操:(体育课老师经常采用的)使身体各关节、韧带及身体肌肉做好充分活动准备,以防受伤。(3)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然后下水。水上准备工作。(4)入水后不宜马上快速游泳,更不宜马上流入深水区。应在浅水区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加速。 (三)、游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四点) 1、应该相互关照、相互关心,而不应该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同伴,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2、到天然游泳场所(如江河、水塘、水库)游泳,应该有家长、亲人或老师的带领。特别强调初学者不要到野外去游泳。 3、要

8、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不要远离伙伴。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告诉同伴并上岸休息,在岸上观看同伴游泳,留心他们的安全。 4、中小学生不游潜泳,更不能相互攀比潜水的时间谁更长,潜水的距离谁更远。这样做很容易发生危险。 (四)、游泳中的紧急情况及自救。(三点) 1、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惊慌。 2、一般处理办法。(1)如果发现有抽筋现象,应马上停止游泳,立即上岸休息,并对抽筋部位进行按摩。(2)如果在深水中发生抽筋,且自己无力处理,而周围又无同伴时,应向岸边呼救,千万不要慌张。 3、在水中解脱抽筋的方法,主要是牵引抽筋

9、的骨肉,使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驰。具体的解脱方法如下:(6个方面) (1)手指抽筋时,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迅速交替做几次,直到解脱为止。 (2)一个手掌抽筋时,另一手掌猛力压抽筋的手掌,并做振颤动作。 (3)上臂抽筋时,握拳,并尽量曲肘,然后用力伸直,反复几次。 (4)小腿或脚趾抽筋时,先吸一口气,仰卧在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另一只手压在抽筋一侧肢体的膝盖上,帮助伸直,就可以得到缓解。如一次不行,可心连续做几次。 (5)大腿抽筋时,吸一口气,仰卧水上,弯曲抽筋的大腿,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加振颤动作,最后用力向前伸直。

10、 (6)胃部抽筋时,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迅速弯曲两大腿,靠近腹部,用手稍抱膝,随即向前伸直,注意动作不要太用力,要自然。 再次强调: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抽筋,都先向同伴或其他游泳者呼叫:“我抽筋了,快来人呀!” (五)、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

11、活动。”这也是我们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四步) (1)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2)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3)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4)注

12、意,在急救的同时,其他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六)、面对洪水时如何避免溺水 1、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 2、尽力躲避大浪; 3、尽量抓住浮托物; 4、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5、洪水来之前要准备好食品、药品、手电筒等,并选好转移的路线和地点。洪水来时要听从街道、乡村政府干部的指挥,全家带上食品和衣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6、洪水来时,如正在教室上课,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秩序地转移,紧急时要抓牢课桌、椅子等漂浮物,尽可能与老师、同学在一起,等待营救,千万不要独自游泳回家。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如学校未停课,上学、放学必须通过时,可在家长、老师护送下,几个同学手拉手,与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当水深过膝时,几个学生一起也不能过河,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方法。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对学生进行防溺安全教育-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