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7KB
约8页
文档ID:546855579
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doc_第1页
1/8

恐龙灭绝的几种较有说服力的原因 摘要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到70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深埋在地层中的形形色色的化石以及科学家们的思考解释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原因已有80多种,虽然各种解释都有其合理性,但认真研究起来都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从地球生命发展的总进程来,有几种解释是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如陨石碰撞说,变迁说,物种斗争说,地磁变化说,被子植物中毒说,种间竞争说等关键词:恐龙灭绝;陨石碰撞;气候;竞争目录中文摘要………………………………………………………I1.恐龙的简要介绍……………………………………………11.2与现今动物关系…………………………………………11.1名称由来…………………………………………………11.3多样发展…………………………………………………21.4恐龙习性…………………………………………………22.恐龙的灭绝之谜……………………………………………32.1.陨石碰撞说………………………………………………32.2气候变迁说………………………………………………32.6种间竞争说………………………………………………42.4地磁变化说………………………………………………42.5被子植物中毒说…………………………………………42.3物种斗争说………………………………………………51.恐龙的简要介绍1.1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

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1.2与现今动物关系  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

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哺乳动物起源于爬行动物,它的前身是“似哺乳类的爬行动物”,早期则是“似爬行类的哺乳动物”   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大部分在中生代的末期灭绝了;一部分适应了变化的环境被保留下来即现存的爬行动物(如龟鳖类、蛇类、鳄类等);还有一部分沿着不同的进化方向,进化成了现今的鸟类和哺乳类 1.3多样发展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1.4恐龙习性   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所以,不能用研究现生动物的方法去研究,只能凭借其在地球上遗留下来的物质——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恐龙的形态及习性根据他们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有的头上有角或头盾、还有的尾部有长刺。

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达尔文说过,要想弄清楚物种灭绝的原因,首先应该弄清楚它们过去式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而生活的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恐龙既然属于爬行动物,自然是变温(冷血)动物,然而近些年来,美国哈佛大学的巴克等人,经过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后认为,恐龙不是低能的变温动物而是恒温动物尽管恐龙的体温比现代哺乳动物的体温低些,调节体温的机制要差些,但大量的事实却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新解特别是对恐龙骨骼组织的研究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关于恐龙的概念巴克在骨组织的研究中发现恐龙的骨骼中有较丰富的血管和较多的哈弗斯氏管,而血管密度比某些哺乳动物还要高,也没有发现过生长环,证明恐龙没有冬眠过因此巴克认为恐龙不是低能的变温动物而是有很高的体温和获得了恒温装置的“内热”动物或者恒温动物[1] 2.恐龙的灭绝之谜2.1.陨石碰撞说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称霸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

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炸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有的科学家在KT界线层中发现了大量异常的铱元素,而这种元素在地球上很少有,在其他星球上很多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2.2气候变迁说恐龙庞大的身躯是其它哺乳动物所不能相比的,它不仅需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保证其呼吸的需要,而且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或者说有较强的紫外线照射才能满足其健康生活的需要,恐龙厚厚的皮肤需要有较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当时较强的紫外线照射是恐龙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随着恐龙对氧气的大量消耗和臭氧层的不断加厚,一方面空气中的含氧量在不断下降,恐龙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臭氧层的加厚和紫外线的减少使恐龙的抗病能力不断下降,所以在大约6500万年前后臭氧层完全形成的时候,不能适应新环境的恐龙就自然而然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恰在此时,紫外线的减少,正好给哺乳动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紫外线较强的时代,哺乳动物白天只能躲在洞穴里,以避免紫外线的伤害,只有到晚上才敢出来活动,所以一直到今天许多哺乳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动的生活规律一直未改变臭氧层形成的另一标志就是大约在9000万年的时候,地球上的植物开始开花,以后随着臭氧层的加厚和形成,鲜花才开始在地球上越来越多,有专家甚至说:“在鲜花逐渐盛开的几千万年中,恐龙视野中越来越多的美丽和恐龙肚子里不断加剧的痛苦是这个种群永远无法解释的疑惑[2]2.3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2.4大陆漂移说有的科学家断言恐龙灭绝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大约在七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一些盆地隆起,浅丘开始出现,因而造成水枯林竭:同时海底变化,海平面下降300多米,亚洲、北美洲之间的陆地开始连接起来,大量动物迁移到恐龙栖息处,使食物供应发生困难,以至恐龙处于“断粮”地步,在严重的饥饿中逐渐死亡[3]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

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2.4地磁变化说   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2.5被子植物中毒说有的科学家推测,恐龙是吃了有花植物中毒而遭到绝灭的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植物界的蕨类、苏铁、银杏、松、柏等裸子植物占统治地位,在这些植物中含有许多单宁酸,这些对恐龙并无损伤但是,在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最早有花植物出现了,这些有花植物组织内常常含有作用强烈的生物碱,对恐龙的生理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生物碱——如马钱子碱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龙大量吞吃了生物碱,毒素反应引起其严重的生理失调,导致死亡[4] 2.6种间竞争说   一种生物的活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另一种生物的生存,因而出现直接或间接的竞争,这种竞争为“种间竞争”如肉食、兽与草食、兽之间的竞争在恐龙时代,出现繁殖力极强、在脑发达的肉食类动物,它们大量偷吃恐龙下的蛋,因而导致恐龙断子绝孙我国内蒙古、山东、广东等地均发现有恐龙蛋化石特别是粤北始兴县发现世界上目前数量最多,保存最好、分别为34、35枚一窝的恐龙蛋化石,并发现有恐龙化石群。

同种类生物为了生存,互相攻击、吞噬为“种内竞争”如霸王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恶霸,它的头就有1.5米长,血盆大口长有利剑般的牙齿,能随意地吞噬其它草食性恐龙恐龙有草食性和肉食性之分,有大小之分,大的长度达20多米,如在美国发现的恐龙长27米、中国四川发现的马门溪龙长22米、重四五十吨;中国云南禄半发现公鸡大小的恐龙,重则以两计这种“一物降一物,弱肉强食”的现象,导致了恐龙的最终绝灭 参考文献[1]张超.恐龙的生存之谜.动物、植物之谜[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2-3[2]忻迎一.宇宙与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3]王小彬.动物百科[M].华文出版社,2009 [4]邢福谋.宇宙、天体、生命、人类是怎样起源的? 当代十大科学之谜揭秘[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