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乐府诗集》有关的文学常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与技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并背诵诗歌;(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赏析、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北方人民对草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习诗歌运用比喻、叠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来体现草原美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1.情境法:以草原歌曲和草原风景图片为背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2.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北方人民对草原、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3.探究法: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4.读写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写作手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家作品学生结合注释、学案了解《敕勒歌》相关文学常识。
三、新授(一)读----感知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气语调,体会情感敕勒川( chì ) 天似穹庐( qióng ) 见牛羊( xiàn )2.教师指导、示范朗读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读通读懂诗歌敕勒川:平川,平原 穹庐:隆起的样子天苍苍:深青色 见牛羊:通“现”,显现,出现4.汇报朗读5.师生齐读二)悟----感知意境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尝试在其前面加上恰当的形容词三)品----赏析语言你最喜欢哪一句,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1.预设问题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2)“穹庐”指什么?想想看,“天似穹庐”,说天空像什么?(3)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4)风吹草低,除了现出牛羊,还现出了什么?(5)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草低、牛羊呢?2.方法总结语言特点:修辞、句式、练字等写作方法: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句子的意境: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渗透了怎样的情感等四)唱----情感升华请各组同学交流讨论,用你们会唱的、喜欢的歌曲的曲调把这首诗唱出来。
五)写----妙笔生花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1.学生创作2.交流展示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你能否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倾诉于笔端呢?课下试写一个景物片段,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六、板书设计天空:苍苍景草地:茫茫牛羊:肥壮 敕勒歌情:赞美、热爱写法:比喻、叠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七、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