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监测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施工监测技术方案(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监测方案编 写: 审 核: 批 准: 2015年12月 目 录一、工程概况11.1、概况11.2、规模11.3、地质.2二、水位条件5三、施工监测重点63.1、基坑周边沉降63.2、坑内、外地下水位63.3、主体围护结构安全63.4、主体支护结构安全63.5、基坑周边土体6四、编制依据6五、监测目的7六、监测的基本原则7七、监测项目87.1、中央公园站87.2、区间8八、监测原理及仪器埋设、测量88.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88.2、围护墙体水平位移118.3、基坑内、外地下水位138.4、砼支撑及钢支撑138.4.1、砼支撑138.4.2、钢支撑158.5、沉降点的设置与观测168.5.1、
2、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68.5.2、地表沉降188.5.3、立柱沉降208.5.4、地下管线沉降208.5.5、建筑物沉降及倾斜228.7、墙顶水平位移23九、监测各项目警戒值及控制标准249.1、监测警戒值249.2、监测控制标准25十、主要设备及监测人员26十一、监测频率及周边环境巡查2611.1、监测频率2611.2、周边环境巡查28十二、异常情况下监测措施30十三、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30十四、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3114.1、管理体系3114.2、监测流程3314.3、监测信息反馈程序34十五、应急预案3515.1、日常监测管理过程3515.2、遇到突发事件的危急措施35十六、
3、监测预警与消警3616.1、监测预警3616.2、监测消警37十七、成果提交计划及所提交成果清单37十八、监测工作的认识与合理化建议37十九、安全保障措施和文明施工3819.1、安全责任制度3819.2、安全教育制度3819.3、安全技术措施3819.4、安全文明施工39二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及杭州地铁施工监测用表40一、工程概况1.1概况*站位于红卫港与中心二路之间,姚家东路西侧空地下,南北向布置。车站横穿红卫港、红卫北路、中心一路、中心二路,红卫北路红线宽度为37米,中心一路红线宽度15米,中心二路宽度29米。目前,中心一路、中心二路为规划道路,尚未修建,无车辆通行。红卫北路现状道路宽为1
4、3.4米,双向4车道(目前为断头路,基本无车辆通行),道路下设计有环路与车站垂直相交;红卫港河道宽度为25米。河底规划标高-0.500(河水可断流)。周边D(奥克斯)、E(地下两层车库、地面绿化)、H(地下两层车库、地面绿化)地块已经出让,未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目前仍为空地,施工时序可按*区未来科技城地核心区块与地铁5号线实施方案协调会议纪要(余(创)管纪要201413号,2014.11.12实行。1.2工程规模1.2.1*站为地下二层(局部地下一层)岛式车站,车站基坑呈长条形,外包尺寸总长323.2m,其中标准段长291.8m,宽22.9m,基坑深度约15.7m;两端头井长均为15.7m,宽
5、27.0m,基坑深度约17m。为保证杭州5号线工期,本站按地铁先行开工进行施工图设计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围护型式。根据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本站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0m,且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基坑等级为一级。1.2.2 周边主要管线编号管线类型管径或沟截面宽高(mm)埋深(m)所沿道路与车站位置关系基坑开挖期间搬迁方案1给水管(铸铁)3001.40红卫北路横跨车站绕车站施工围护20m以外2污水管(砼)8005.32红卫北路横跨车站绕车站施工围护20m以外3雨水管(PVC)4003.15红卫北路横跨车站绕车站施工围护2
6、0m以外1.2.3 区间部分采用盾构法施工,根据总体工程筹划,本站南端为盾构始发井,北端为始发井。1.3工程地质1.3.1地形地貌:中央公园站地貌为海滨湖沼积平原,场地自然地面较平坦,地面高程3.6-4.4m。沿线地表主要为红卫港、红卫北路及绿化带、农田菜地、低洼鱼塘。沿线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1.3.2地形构造:大地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线钱塘台的余杭-嘉兴台陷东北端,新构造运动主要以震荡性升降运动为主;根据详勘报告,孝丰环境一一三门湾断裂通过了仓前站附近,走向北西,正断性质,倾向北东,总体规模大,认为孝丰一一三门湾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的为不活动的断裂,推测为第四纪断裂,对本工程影响较小
7、。1.3.3岩土工程性质根据详勘报告,场区沿线勘探深度内主要土层的岩性定名、分布特征及物理性质如下:1、人工填土层,MIQ4;(1) 杂填土:灰杂色,湿,松散,含较多块石、砖块及砼块等建筑垃圾,块径分布不等,最大超过50cm。多见块石或混凝土桩头。物理性质不均,土质成分差异大。(2) 素填土:沿线路基段为碎块石混黏性土为主,下部为粘性土夹粉土为主。(3) 淤填土或塘泥:褐色、灰黑色,湿,极松软状,含较多腐植质及植物根系,局部夹少量碎石、块石,填充成分为黏性。2、全新统上段滨海沼积相沉积层(m-IHQ43);(1) 粘质粉土:灰黄、灰色,饱和,稍密,含少量氧化铁,局部夹黏性土,摇震反应中等,切面
8、较粗糙、无光泽,干强度、韧性低。(2) 粉质黏土:浅黄灰灰黄色,软可塑,含氧化铁及有机质,俗称硬壳层。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3、全新统中段滨海相沉积层(MQ42),可分为二个亚层;(1) 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状,含多量有机质斑点,局部为淤泥,高灵敏度。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2) 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或鳞片状,见有腐植质和炭化物。4、全新统下段河湖相沉积层(ai-IQ42),可分为三个亚层;(1)黏土: 灰黄、褐黄色,局部青灰色,硬可塑状,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夹少量粉土薄层。无摇震反应,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层面高程为-0.120.9
9、7m,层厚为1.602.30m。(2)粉质黏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可塑,薄层状,层间夹粉土薄层。单层厚度0.25mm,局部粉土含量稍高,呈砂质粉土状。无摇振反应,切面较粗糙,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3)砂质粉土:黄灰色,稍密,湿,略具层理,见氧化斑点,刀切见黏性土条纹,局部为黏质粉土,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和韧性低。5、全新统下段浅海相沉积层(al-IQ32);(1)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厚层状,见有腐殖质和碳化物。刀切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局部为软塑的粉质黏土,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2)粉质黏土夹灰土: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含少量粉土团块,薄层,局部夹较多粉土
10、粉砂团块。6、上更新统上段滨海相沉积层(mQ32);(1)粉质黏土:褐灰色,软可塑状,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偶见贝壳碎片,局部接近淤泥质黏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2)含砂粉质黏土:褐灰色绿灰色,软可塑,含20%粉砂。局部为含黏性土粉砂。无摇振反应,切面略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3)含黏性粉砂:浅灰褐灰色,饱和,软塑(稍密),含少量云母屑及腐植物,夹黏性土粉砂,局部为粉质黏土夹粉砂,无摇振反应,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7、上更新统下段河湖相沉积层(al-IQ31),可分为二个亚层;(1)粉质黏土:杂色,有黄、棕色、兰灰、灰绿等色,硬可塑为主,下
11、部粉粒含量明显,局部夹高岭土团块。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2)含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状,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夹薄层粉砂,局部为含黏性土粉砂。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8、上更新统下段浅海相沉积层(mQ31);(1)黏土:灰色褐灰色,软塑为主,厚层状,局部软可塑,含少量植物腐殖质和木炭碎屑,局部近淤泥质黏土。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2)粉细砂:灰色、饱和、中密,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为粉细砂,含植物腐殖质和木炭碎屑,透镜体分布。(3)含砂粉质黏土:兰灰褐灰色,可塑状,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夹团块粉砂,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
12、,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4)含黏性土粉砂:灰色、饱和、中密,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为粉细砂,含植物腐殖质和木炭碎屑。9、上更新统下段浅海相沉积层(mQ31);(1)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状,局部硬可塑状,夹氧化斑点和高岭土团块及砂粒,局部夹有少量的粉细砂。10、上更新统下段河流相沉积层(al-plQ31),可分为二个亚层;(1)粉细砂:黄灰色浅灰色,中密,厚层状,局部夹较多黏性土,偶见圆硕,局部为含硕中粗砂,局部分分布。(2)圆砾:浅灰色、绿灰色,中密密实,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砾径0.22cm,含量50%60%,下部偶见512cm卵石,含量15%20%,胶结较好,充填多为砾砂,中粗砂
13、填充,夹少量黏性土,圆砾性多为石英砾岩。11、上更新统下段河流相沉积层(al-plQ31),可分为一个亚层;(1)粉质黏土:灰褐色、灰绿色为主,软可塑状,含有机质及云母碎屑,局部夹有薄层粉砂,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12、上更新统下段河流相沉积层(al-plQ31),可分为三个亚层;(1)粉细砂:浅灰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含云母及贝壳屑,局部夹少量粉质黏土层。(2)圆砾:杂色,饱和,密实,卵石含量约2030%,直径约26cm;圆砾含量约3040%,直径220mm,卵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亚圆形,砂以中粗砂为主,并夹少量黏性土。13、白垩系朝川组砂砾岩、粉砂岩,K1c
14、;(1)强风化砂砾岩:紫红色,组织结构破坏,厚层状构造,泥质或钙质胶结,岩性为砾岩或泥质粉砂岩,岩芯风化强烈,颗砾矿物成分风化明显,呈砂砾土状或碎块,混砾砂,刀切易碎。(2)中风化砂砾岩:紫红色,粗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或钙质胶结,岩性为砾岩或泥质粉砂岩,岩芯呈短柱柱状,少量岩块锤击声脆,锤击易碎,断口粗糙,多见砾砂和圆砾,沉积层理发育多为斜层理,节理裂隙少量发育,充填为泥钙质,断面平整。二、水文地质条件1、潜水 场地潜水主要赋存于浅(中)部填土层、粉土、黏性土及淤泥质土层中,本次工点勘察测得稳定水位埋深为地面下0.12.7m,相当于国家高程1.713.31m,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地表水与含水层侧向径流补给,以竖向蒸发及侧向径流方式排泄,并随季节性变化,沿线场地潜水与河流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密切,呈水力互补的状态,潜水位随季节和邻近河水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年水位变幅约为1.0m,本工程按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5m进行设计。2、承压水 场地承压水主要分布于下部的(12-1)粉细砂、(12-4)圆砾、(14-3)圆砾中,含水层总厚度较大,勘察调查可知,上述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各含水层之间局部分布有相对隔水层,如(13)2粉质黏土层,因(13)2层分布不连贯,上下两层含水层之间或直接接触或存在越流补给,因此可视为同一承压含水层,此层承压水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