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74126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史记基本知识。(2)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3)诵读,理清文章脉络。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三、背景等资料介绍:1、时代背景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

2、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2、史记简介 史记一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为通史,它不同于以前史书如春秋、战国策等只记载某一时

3、期,而是上记轩辕,下至汉武帝,纵贯三千年,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 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 (太史公自序),所谓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我国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称为“二十四史”之首。作为纪传体,它又不同于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以年代先后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编限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

4、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 纪 、 传 ,都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3、史记体例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

5、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4、传世名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王侯将相宁有

6、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缪公( ) 避匿 ( ) 缪贤 ( ) 汤镬( ) 虽驽 ( ) 肉袒 ( ) 盆缶 ( ) 案图 ( ) 可予不 ( ) 渑池( ) 诈佯 ( ) 列观 ( ) 皆靡( ) 传舍 ( ) 甚倨 ( ) 不怿( ) 衣褐 ( ) 睨柱 ( )五、诵读,理清脉络。1、文章按时间顺序展开,可分为四部分:第1段:廉蔺简介。 第27

7、段: 完璧归赵。 第810段: 渑池相会。 第1112段:廉蔺交欢 六、文段分析:(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廉蔺简介。1、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蔺相如者,赵人也; (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2、解释划线词义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 )( )拜为上卿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2、第1段文意探讨:本段介绍廉颇、蔺相如的 。先廉颇后蔺相如,廉颇稍详,蔺相如简略,突出了两个人在赵国的不同 :一个是战功赫赫、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出身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 埋下伏笔。(二)分析

8、文章第二部分第27段: 完璧归赵 (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23)蔺相如奉璧出使。1、解释加点词义(有活用现象的请指出。)使人遗赵王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徒见欺 即患秦兵之来 求人可使报秦者 可予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 完璧归赵2、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徒见欺 求人可使报秦者何以知之? 而君幸于赵王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第2、3段文意探讨:2、3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先有缪贤的推荐介绍,表现他的过人见识,属于 描写;接着写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势,权衡曲直利害,提出 (用原文回答)的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岀使秦国的重任,表现其智谋和勇气。七、当堂检测反馈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

9、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史记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五十多万字。C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D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遗赵王书(遗留) B、窃计欲亡走燕(私下打算)、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理亏)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3下列对加点虚词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C即患秦兵之来 (主谓之间)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4下列对课文括号中补出的

10、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昭王)使人遗赵王书 B、(蔺相如)窃计欲亡走燕C、 于是王召见(蔺相如) D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5、翻译句子:(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2)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_ _(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八、课堂小结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先介绍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悬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下。然后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本节课我们讲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初步见识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气。第二部分第二层写了蔺相如和秦王之间三个回合的斗争,又有着怎样的精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