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673442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案邓春梅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螳螂捕蝉课时:共两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时应讲究方式方法。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

2、继续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然后结合上节课所学,用自己的话来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将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一)第一自然段(出示)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段,注意要读得流利。2、同学们看,起初,吴王想要出兵攻打楚国,大臣们极力劝阻,认为这样做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你怎样理解不堪设想呢?(不敢去想象,说明后果非常严重)想象一下,课文中不堪设想的后果会怎样呢?(其他诸侯国将乘虚而入,将造成国家灭亡,黎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尽管后果这么严重,可是吴王却固执己见。你又是怎么样理解固执的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改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并且

3、他还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引读)。3、你能把第一段读好吗?自己练一练,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二)第十二自然段如此固执的吴王后来会怎么做呢?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了。(出示文字)恍然大悟、打消(理解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三)质疑把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有什么样的疑问?(1、为什么那么多的大臣都说服不了吴王,而一个少年就可以?2、少年到底说了一番什么话?3、为什么固执的吴王能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呢?)评价过渡:有位哲人说过:“没有问题的学习不叫真正的学习!”看来同学们真的会学习,会思考。三、学习第二段(211自然段)1、少年这番话究竟是怎

4、样的一番话呢?(出示911自然段)2、小组内读一读这番话,思考:少年的这番话告诉了我们什么?3、指名学生说说少年讲了件什么事?这件事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其实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4、认真、反复地读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拱着身子、举起前爪、伸长脖子、瞄准)争取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5、学生读,自由练说。6、指名说说。7、原来固执的吴王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才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8、那么,这个故事究竟蕴藏着什么道理呢?(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只想到眼前的利益,只顾前不顾后,给自己留下了后患)9、这个故事让吴王悟出了这个道理,做出了正确的

5、决定。其实这个道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10、我们在来读读最后一段话。四、评析人物形象(一)少年的形象1、通过少年的一番话,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你们佩服他吗?为什么?(“螳螂捕蝉”的确是少年那三天看到的趣事吗?他一开始就手拿弹弓,说明他早就想好了这个故事,弹弓只是一个道具而已,第三天才遇到吴王,更加说明这个故事是他早就想好的了。但是他的道具及借题发挥的故事,不露痕迹的巧劝,是他成功的保障。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劝说别人要讲究方法。)(二)吴王的形象。吴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五、课堂小结1、我们把:蝉螳螂黄雀,换做:我们贪玩学习说说它们之间的关联。2、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那位了不起的少年

6、,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遇到难于解决的事情,也要像这位少年学习,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也耐人寻味,它蕴含的道理我们要牢记:遇到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隐患。教学板书: 螳螂捕蝉蝉螳螂黄雀少年楚国吴国诸侯国教学反思: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因”与“果”,从看吴王想攻打楚国,起初态度如何?结局又如何?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引导。通过前后态度的对比,让学生发现疑点以引起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学生对“螳螂捕蝉”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对少年的智劝、巧劝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虽然这节课达到了学习目标,但在教学时,有些方面把握得还不够到位。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段时,我想让学生读透文章,但用时过多,影响了后面的环节。在上课时,我引导的多了些,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就相对少了。再者,课件做的不够生动。我今后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