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73213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课题研究实行方案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实行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浮现了一种新的特殊小朋友群体留守小朋友,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顺化村外出农民工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成了我校教育工作的难点。通过对顺化村“留守学生”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不容忽视。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小朋友的教育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一)留守小朋友的现状:我校与全国其她地区同

2、样,这些留守小朋友由于缺失亲情与教育,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对的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为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在对留守小朋友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本上确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我们但愿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摸索出某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小朋友的教育问题,增进留守小朋友的健康发展,增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总体现状(1)留守小朋友分布广泛。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小朋友的数量也逐年增长。(2)绝大多数留守小朋

3、友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小朋友中,75%的留守小朋友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5以上是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小朋友是父母同步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3)留守小朋友基本能按规定完毕学习任务。70%的留守小朋友表达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准时完毕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档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4)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小朋友中,行为习惯好的占5%,中档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2、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

4、留守小朋友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来看,教师与学校的关注不够使农村留守小朋友错失了弥补家庭教育局限性的机会。教师的关注是小朋友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一般状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重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平常行为两个方面。教师关注较多的是优生和差生两个群体,而留守小朋友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尚未进入教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教育管理的空档与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个案进行特殊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留守小朋友将成为问题小朋友。加强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新一轮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线规定。 (2)家庭教育: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

5、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小朋友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小朋友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小朋友自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小朋友中学习优秀的局限性0%,90%以上成绩中档或偏下。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状况看,留守小朋友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限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

6、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步照看几种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体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她们中甚至有人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浮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严重者还也许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3、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农村留

7、守小朋友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小朋友现象也各有差别。 我们在网检留守小朋友有关资料时发现,对关注留守小朋友的呼吁较多,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小朋友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培养的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尚属空白。农村小学的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上的缺陷是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种严峻问题。本课题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小朋友为研究对象,力图从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现状、形成因素及症结、解决方略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

8、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可行性分析: 1、我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小朋友数量较大,地区优势明显,研究工作的典型性和工作开展的可行性都较强。 、我校对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工作已初步展开,为留守小朋友建立个人档案;开展有关留守小朋友教育及“留守小朋友心声”征文比赛,并将留守小朋友教育写入学校工作条例。 (三)研究意义: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小朋友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小朋友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风气、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国内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研究并解决好农村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哺育将有助于

9、她们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师素养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有助于摸索出教育措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国内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一)“农村留守小朋友”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属家的岁及如下农村小朋友。留守小朋友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小朋友。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浮现,留守小朋友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外延逐渐扩大。留守小朋友群体涉及都市的留守小朋友与农村的留守小朋友。本课题研究对象是指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小学生。 (二)行为习惯: 1、“行

10、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目前外的活动。 、“习惯”一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状况而逐渐适应;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变化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3、“行为习惯”就是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形式、措施、程序等诸要素组合的构造。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时时都以自身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生活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变化着形式和特点。学生行为习惯涉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做事习惯等。 (三)“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之成长,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学习的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良好习惯的过程。对留守小朋友的

11、培养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过程。本课题仅限于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对缺失正常家庭教育的农村留守小朋友,在生活、学习、交往、做事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而进行的科学的教育和训练,使其同其她小朋友同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一)研究目的1、摸索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培养的方略和措施;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行为习惯的评价量标体系。 2、使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与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统一,努力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便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3、让农村

12、留守小朋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留守小朋友健康发展,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二)研究的重要内容1、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2、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具体规定。3、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4、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积极学习的学习习惯;用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筹划定期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的措施和措施。)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畴本课题以我校在校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五、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理论根据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引,以教育政策法规为根据

13、,用科学的教育措施,对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全面的调查、分析,从而掌握留守小朋友在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良状况,掌握农村留守小朋友不良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状况,并环绕这些状况进行学习、开展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措施、措施培养留守小朋友的良好行为习惯,增进留守小朋友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摸索并总结出留守小朋友教育的措施和途径,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六、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按照“结识-实践再结识-再实践”的方略,环绕“调查(发现问题)-论证(确立课题)-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分析(行为习惯归类)-行动(寻找培养方略、措施)反思(

14、研讨交流经验教训)-总结(提炼、验证方略、形成成果)推广(运用研究成果)”等八大环节展开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与环节(一)研究措施本课题研究以调查法、访谈法、观测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对比法等为重要研究措施。1、调查法:根据课题规定,采用家庭访问、问卷调查等措施,分析、归纳,掌握留守学生最基本资料。问卷调查法用于理解教师、家长对留守小朋友学习习惯培养的见解以及留守小朋友的学习习惯状况进行前测。本措施重要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及开始阶段。2、访谈法:重要指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理解孩子的心理,确切掌握留守学生的动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本措施重要用于课题研究起

15、始阶段。 3、观测法:重要指平常注重对留守学生有目的的观测,教师运用观测法,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体现。涉及言行举止诸方面,为了以便研究,也可故意设立某些场景,进行考察,并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此措施重要应用于对留守学生的行为分析和习惯培养方面。 、个案研究法:重要指对个别留守学生的成长分析。注意积累其优、缺陷的变化过程,归纳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此措施重要运用课题研究的中期。、经验总结法: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经验交流和积累,并将具体做法提高为有价值的经验。此措施重要运用于课题研究后期及结题阶段。(二)重要环节1、准备阶段:月制定课题方案,论证,申请课题,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1)

16、成立课题组,开展有关理论学习,为课题申报和开展研究工作作好理论准备。 (2)组织开展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顿、分析,拟定研究方案(即开题报告)。 (3)开展资料收集整顿工作,为实行课题研究作好准备。2、实行阶段(7月月)。重要任务是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按课题内容,确立子课题。子课题分别为: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因素的研究;留守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方略研究等。(2)按课题及子课题的总体规定,成立子课题小组。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规定,运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活动,并以分析性、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