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72971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复习提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3.1认识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木炭,铁,石蜡P67反应物现象生成的产物空气中氧气中木炭发红,放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二氧化碳铁被绕红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石蜡黄色火焰燃烧更旺盛,发白光,放热,瓶壁上出现水雾二氧化碳和水硫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二氧化硫反应式:1 2 3 4氧气的特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

2、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 =A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氧包括氧气和化合物中的氧元素)四、氧气的用途1、支持燃烧:火箭、富氧炼钢、气焊气割2、供给呼吸3.2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氧气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2、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的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O2 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 氧气 KC

3、lO3 加热 KCl O22)试验的装置: 3)操作步骤:组:组装仪器。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74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熄:熄灭酒精灯。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5)

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6)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7)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

5、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二、分解反应和催化剂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6、一变多)。AB =A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改变反应的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三、工业制氧气1、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2、膜分离法33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一、燃烧的定义及条件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7、,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2、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物质的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燃烧条件的试验:p79二、灭火的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1、 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2、 使燃烧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离。3、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三、缓慢氧化和自燃、爆炸缓慢氧化:与氧气发生的比较缓慢的化学变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自燃:有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四、安全常识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 元素1、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

8、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性质: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原子或分子。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3、含量:1)在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多,其次为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等 2)在空气中,氮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氧元素; 3)在生物体内,氧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4、元素和原子的区别1)含义不同;2)范围不同3)种类不同4)数量概念不同5)变化不同6)联系: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元素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二、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怎样表示

9、1、根据元素的名称可区分元素的类别:元素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金属元素,二是非金属元素;三是稀有气体元素。1)金属元素:汉字用“ ”字旁表示(汞和金除外)金属元素单质均由原子直接构成,一般为固体。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三种状态,“ ”的气态,“ ”液态,“石”的固态3)稀有气体原素:通常为气体。用“气”2、元素符号的规定: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元素,如果有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第二个字母来表示。如N,和Na。3、元素符号的写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N

10、a、Mg、Cu等。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5、元素周期表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其中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编排结构:横行(周期):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除第一周期外,每个周期的开头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一纵行叫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了一族,共16族。每一格: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一格,每一格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8 O 素符号 氧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16.003)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并标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4)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为寻找新的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启发人们在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农药、催化剂。三、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如果化合物仅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此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