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72694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docx(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误解及澄清摘要:当下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问题是存在诸多误解的:把“工作快乐”等同“职业幸福感”、把“职业声望”等同“职业幸福感”、把“利益获得”等同“职业幸福感”。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才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生活方式;教师职业观追寻幸福是人的生活动力。倘若不能追求幸福,生活似乎毫无意义。“除了幸福,事实上不存在其他任何被渴望的东西。无论何种事物被作为实现某种更高目的(最终为幸福)的手段而受到渴望,都是因为它本身被视为幸福的一部分而受到渴望,并且只有在它确实变成幸福的一部分后它

2、本身才会被渴望。”然而,幸福本身的诱人也使人们在对它的不断思考过程中,悬置出诸多疑问:幸福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目的?幸福可以被人为计划和追求到吗?如何保证幸福过程与结果的一致?幸福感本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通约的个体主观心理感受,如何进行公共评判?诸如此类,从古至今,不曾休止。因此,幸福又是沉重的。触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讨论,亦总情不自禁萌生些许无奈、无力甚至无语。也正是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很难获得,人们才容易对其产生错觉。事实上,当下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问题是存在诸多误解的。本文尝试对此逐一分析,以澄清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一、“偶然的幸福”把“工作快乐”等同“职业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个体主观感

3、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已有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界定很多。例如,一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二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三是是教师以自身标准对从事教师工作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四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总体来看,无论“幸福感”被如何界定,始终离不开“持续性的

4、快乐体验”这一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幸福感的实质是持续性的愉悦。而“快乐”虽然也是感到愉悦或满意的一种情绪和体验,但快乐更多表现为短暂的兴奋感,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暂时性。快乐持续的时间一般都非常短暂。2爆发性。快乐通常由强烈的欲望或明显的刺激引起,因此易于以爆发的方式呈现。3激情性。快乐情绪的表达一般较为剧烈,甚至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力。4消费性。快乐是消费性的,每次快乐都是一次性消费掉的,不容易留下决定人生意义的东西。与快乐相比,幸福是非消费性的,它会以纯粹意义的方式被保存和积累,永远成为个人生活世界无法磨灭的意义。幸福是决定性的,没有幸福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是“白过了”的虚度的生命。当然,快乐

5、也很重要。没有快乐的人生是“过不下去”的,是不堪忍受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为快乐的重要而混同“快乐”与“幸福”原本不同的两件事,更不能理所当然认为教师工作的“暂时性快乐”与教师职业的“持续性幸福感”是等同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作快乐”是不完整、不稳固、不全面的“职业幸福感”,因此是稍纵即逝的“偶然的幸福”。二、“幸运”而非幸福把“职业声望”等同“职业幸福感”职业声望是人们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和声誉等的总体性综合评价。它是德国着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地位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声望不仅与这种职业的固有特征有关,更主要是与人们对这种职业所固有特征的认识有关。首先,职业声望的

6、高低与人们对这种职业社会重要性的认识有关,愈是容易被人们认为对社会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职业,获得高声望的机会就愈大。其次,职业声望的高低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所崇尚的职业道德有关,愈是需要体现公正、仁爱和献身精神的职业,获得高声望的可能性就愈大。再次。职业声望的高低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应受教育程度、获得经济收入有关,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愈高,获得高声望的机会就愈大。最后,如果一种职业在其文化传统中一直保持了较高声望,那么它在当下仍有极大可能保持较高声望。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年12月5日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和医生是声望最高的三种职业。我国公众在期望子女所从事的最

7、好职业选择中,教师最高,达;医生居第二位,为;科学家居第三位,为;四到六位依次为企业家、官员和工程师。显然,较高的教师职业声望对社会成员的择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事实上,教师凭借其较高的职业声望,已经获得了突出的或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地位,是能够在社会上获得额外赞赏和尊重力量的。一定程度上,教师很可能通过这种外部刺激形成内驱从而激发主观幸福感。教师从职业声望中获得的幸福体验即便不一定完全内发于教师个体主观,而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构成部分。不过,教师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价值和声誉等的总体性综合评价,表现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声誉,体现为其他社会成员对教师的敬重程度。从根本上讲,即使教

8、师较高的职业声望并不来自行政的强行划分和价值定位,而是一种认识,一种与社会性情感相伴随的普遍社会意识,一种社会自发的评价,但是由于教师职业声望的高尚和崇高是社会对教师个体活动结果的一种外在评价,因此它也只是社会承认个体功绩的一种外在尺度。而幸福感应是教师个体主观感受的内部体验,只有与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相联系,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永恒的动力。所以,职业声望并不能作为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持续来源。也就是说,职业声望较高只能表示教师职业比较“幸运”,获得了更多正面和肯定的社会评价,而非其成员必然幸福的源泉。三、“幸福的条件”而非幸福把“利益获得”等同“职业幸福感”“利益来源于人对生存现实的需要,或者说来

9、源于人对生命要活下去的并且能够活得更好一些的需要:利益由欲望来引导,欲望驱动着利益的消涨,而利益的消涨扬起了权力的风帆。”不可否认,没有利益获得,生活无法继续。“无米之炊”的精神自慰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幸福感的虚假来源。然而,利益获得的意义之所以巨大,决不在于它以自身为终极目的,而在于它可以自成工具地实现其他价值。利益具有工具性,意味着惟有当它对别的事情发生意义时,才被赋予意义。欲望和权力等利益的实现意义,在于它们在生活中应被用来服务于其他价值性事件。利益从来不是沦为、而是永远只能是一种手段,永远是生活意义的中转方式和中介通道。而幸福才是生活的目的。人的一切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幸福。我们很难想象“幸

10、福还要为了什么”。在此意义上,幸福是无穷追问的终点。幸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永恒性。“幸福是拥有健全生活的经验,是全部生活行为所追求的持续性状态而不是一个漂亮的大结局,幸福必须是能够留下永恒意义的事情。”直接性。幸福必须是行为活动过程本身就能产生的感受。否则就只不过是必须付出痛苦代价换得的“利益”。“幸福”不是用代价换的,而永远是一种加倍收获的行为,即所做的事情本来就是自己乐意做的,而这种事情又往往可以产生出额外收获。在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时,乐此不疲的行为本身就直接产生着幸福。3给予性。幸福是一种“给予”而不是“接受”。那意味着一个人愿意做一件事情,并且实际做了,这本身就已经满足了自己的意愿,

11、所以感到幸福。事实上,只有当自愿并且自由地给予才能产生幸福。因此,拥有激情和创造性的人是幸福的。相反,利益讲求短利、计较代价、单向接受,这些特质与幸福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立场背道而驰。所以,“利益获得”是产生幸福感的必要条件,但也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四、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承上,对当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问题的诸多误解作出了尝试性分析。本文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在于将“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职业观。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在职业认识、观念和态度上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实质上是紧密相关的。1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

12、的内部根源:“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倘若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从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并且得到外在和自我双重的良好评价,便可以产生一种持续快乐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显然,教师的这种职业幸福感作为人类职业活动中的幸福体验,绝非凭空生成,而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核心自我的实现是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有效实现必定要以职业为载体,实现可能性来自意义、技能和乐趣。也就是说,核心自我的实现要以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条件,并且三者缺一不可。“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意味着教师无视或忽略

13、该职业是否自己所认同和擅长、是否自己的兴趣倾向、是否自己的能力可及并有较大发展前景、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仅是为了谋生。在此职业观的规引下,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是作为其纯粹生计工具,而对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是残缺的。由此,核心自我实现可能性的意义、技能和乐趣三个来源便处于失缺状态,进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来源从根本上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具体来说,“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的弊端在于:首先,强化了“照亮别人必以毁灭自己为前提”的教师蜡烛观,把教师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解释为单向的知识输出。既然“毁灭自己”可以作为支付成本“照亮别人”,

14、何不把这种交换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何苦以“伟大的牺牲”自诩?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由此,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也是无源之水。其次,导致了教师“教书匠”形象的凝固化。由于“匠人”常常依赖一定程度的熟练技能获取生活资料,其劳动过程可表示为固定的操作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因此,“教书匠”也故而被理解为依靠教书这门技艺以获取报酬作为生活资料的教师。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通常便会受制于经验

15、主义,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教学过程的单一重复、缺乏新意,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2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有必要指出,教师之所以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主要在于教师没能真正明确职业的真正内涵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性。职业作为社会劳动分工的一种形式,其内在规定性是由社会劳动分工本身所确定的,既负有社会劳动分工所赋予的职业责任,又是个体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和个人谋生的基本方式。“职业”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对之有不同界定。例如,(1)

16、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2)职业是人们从中可以得到利益的一种生活活动。(3)职业是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4)职业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5)职业是“个性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应该说,无视和否定职业的经济功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认为职业惟有经济功能,又的确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是教师职业,它的自身特性已经决定了“谋生手段”绝不是其职业意义的全部。当然,不可否认,生存与生计是教师职业的首要基本功能。而内含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谋生手段”其实只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片段,绝非全部。除此之外,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