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713612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五中学2014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末检测考试地理试卷A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众多 B.人均耕地多 C.人均水资源少 D.海陆兼备2.钓遇岛属于我国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3.下列省区的轮廓与其简称组合正确的是()A.湘B.鄂C.豫D.鲁4.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12年9月21日25日在广西南宁举办,如果参加博览会的外国朋友想参观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应该建议他们最好去( )A.广东 B.湖北 C.四

2、川 D.云南 5.下列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B.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C.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D.有利于海上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河床清沙C.建设大型水库 D.加固黄河大堤7.春节时,北方的黑龙江省已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而此时的海南省却是鸟语花香,一派春耕大忙景象,造成这种南北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高低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8.我国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因为:( ) A.山区面积

3、广大 B.气候复杂多 C.季风气候明显 D.平原面积广大9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正确的是( ) A.热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中温带、半干旱地区10.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 B.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C.拒绝贺卡 D.用一次性餐具进餐1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B.草地比重小,人均占有量大C.耕地比重小,人均占有量小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均匀12.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 A.在山地的陡坡上开荒种地

4、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C.在太湖沿岸发展渔业 D.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场发展种植业13.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扩大耕地面积 B.把北方的旱地改为水田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D.种植粮食的地区改种价值高的蔬菜、鲜花14.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东南部山区15.下列工业部门,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 )A.汽车工业 B.石油化学工业C.钢铁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16.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5、,人地矛盾突出17.下列种植业区与其主要分布的农作物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东北平原甜菜 B.华北平原水稻C.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甘蔗 D.珠江三角洲小麦18.祖国的“南大门”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19.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旅游消费的钱少 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C.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 D.北京胡同交通方便20.下列铁路枢纽及与之交汇的铁路干线,正确的是 ( )A.沈阳一哈大线和京包线 B.郑州一京广线与陇海线C.兰州一陇海线与宝成线 D.徐州一京九线与成昆线21.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湾岛地势西高东低,阿里山

6、为全岛最高峰 B.主要的自然灾害有雪灾、台风、地震等C.森林资源贫乏 D.经济以“进口加工出口”型为主22.下列关于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B.大量吸纳国外廉价劳动力发展新兴工业C.进一步加大农矿产品的出口量换取外汇D.加强独立自主,不依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大大减少外贸进口23.一考察队自驾路线从满洲里到乌鲁木齐,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24.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主B.西双版

7、纳的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两个区域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D.两个区域的经济在我国同属于东部发达地区25.“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指( )A.港澳与珠江三角洲 B.港澳与京津唐C.台湾与福建 D.朝鲜与辽中南26.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环境遭到破坏恢复困难A. B.C. D.二、综合题(共计48分)27.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地形区: 盆地 省级行政区: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国家), B.(国家) 28. 读左图“我国

8、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及右图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四大地理区域A.、B.、C.、D.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其中以畜牧业为主,高寒区面积广的是_;河湖众多,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_(以上均填字母共2分)(2)A.、D.两区域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下列哪些界线相吻合? _(填字母选项2分)1月0等温线 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与中温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A. B. C. D.(3)北京属于右图中哪一气候类型_(填序号1分),主要气候特征:_(2分)(4)北京市位于 地区,满洲里市位于

9、 地区(填代表符号2分)(5)B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_(2分)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河流A.是_,B.是_ ,乙图所示地理景观出现在甲图中的_(A.、B.)河上。(2)湖泊C._,支流E是_,A.河最终注入_海。(3)A.B.两河中,汛期较长的是_河,凌汛出现在_河,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_河上。30.读文字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8分)文字材料:为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三峡水利枢纽连续多日加大下泄量,至2011年5月18日,长江中下游水位出现全线回升。(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_。(1分)(2)新疆南部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_上,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两

10、个地区城市的分布都受到_(水/森林)资源的影响。(2分)(3)文字材料说明,兴修_,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减轻水旱灾害。(1分)(4)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1分)中下游是地上河 上游滥伐森林,中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沿江工业发展,江水污染严重A.B.C.D.(5)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_市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1分)(6)根据方框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新疆的协作关系,写出两条对新疆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分)31.运用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1)材料一中,平原A.是_。(2)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分析北京的地势特点是_,

11、请说明判断的依据_。(3)根据材料二,北京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_。(填字母)A.高温和多雨在同一季节 B.终年高温 C.全年少雨 D.冬春季节将水丰沛(4)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问题是_,针对这一问题,请提出一项解决办法_。(5)从北京郊区的水库打捞一吨活鱼,要运到北京城,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_。32.阅读下面材料并以下内容(6分)材料一: 省级行政区域江苏山东新疆西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740600122(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人口分布均匀 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C.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材料二: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居住城镇的人口占49.68%;乡村的人口占50.32%。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2)从资料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B.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D.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3)分析资料二,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资源紧缺 劳动力不足环境破坏 就业压力大 住房困难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