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70907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1、绪论1、20 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提醒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发?答案要点:大量试验争辩说明, 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构造和功能,在原则上是一样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 20 种左右, 各种生物的核算的单体都是核苷酸,这些单体都以一样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全部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根本代谢途径也是一样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根本一样的。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提醒了生物的统一性,也促进了人们从分子生物水平上生疏生命本质的深入争辩。提示人们从分子水平

2、争辩进化的同源性,人工改革的可能性, 也为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库保护供给了物质根底。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分支学科又在走 向融合,这说明白什么?答案要点: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各有肯定的争辩内容而又相互依靠,相互穿插。生命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有它自己的生物学规律,同时又包含并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因此,生物学同物理学,化学有着亲热的关系。生物分布于地球外表,是构成地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学和地学也是相互渗透,相互穿插的。一些的学科不断的分化出来,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学科的分化,分科的相互渗透走向融合,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蓬勃进展的景象。数理化的成果融入到

3、人类生疏生物,改造生物中,也说明生物未知领域争辩还很大。2、细胞与生物大分子1、动物是以氧气O 氧化糖C H O 产生CO 和 H O 获得能量。假设你想2612622182知道所产生的 CO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O 作为示踪原子的试验来答复你的问题。答案:自然界中氧含有 3 种同位素,即O、 O、 O。 O 占 0.2%,是一种16171818稳定同位素,常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化学反响机理的争辩中。18试验设计:用 O 标记糖作为示踪原子供给动物的有氧呼吸,质谱分析测定2生成物 CO 的放射性,假设 CO中的氧具放射性说明 CO中的氧是来自于糖。22比照组中 O 标记 O进展试验

4、,分析测定 CO是否具有放射性,假设没有,进182一步清楚地说明 CO222中的氧来自糖而不是 O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由于牛胃中有一种特别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 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展的是什么生化反映?假设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全部 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答案:动物消化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牛,马等动物胃中寄生着一种特别的微生物,具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cellulase,使纤维素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再进一步水解而成葡萄糖。纤维素是牛,马等动物的主要食物,假设用抗生素将牛胃中全部的微生物都消灭掉,牛将缺乏养分物质死亡。3、有一种由 9 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用 3 种不同的酶将

5、此多肽消化后,得到以下 5 个片段N 代表多肽的氨基酸:丙亮天冬酪颉亮酪颉亮 N甘脯亮天冬酪颉亮 N甘脯亮丙亮 试推想此多肽的一级构造。答案:1依据题意,蛋白质的N 末端氨基酸残基是甘氨酸。23 种不同的酶将此多肽消化后,多肽链断裂成 5 肽段。3重叠法确定肽段在多肽链中的次序。此多肽链的一级构造为:N甘脯亮丙亮天冬酪颉亮3. 细胞的根本形态与构造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的区分是什么?答案: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由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形态构造比较简洁,内含有细胞质和类核,外面包有质膜,多数在质膜外还有一层硬的细胞壁,使细胞保持了肯定外形。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内有膜把细胞区分成

6、了很多功能区。最明显的是含有单位膜包围的细胞核,此外还有由膜包围成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2、细胞核是由哪几种局部组成的,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答案:细胞核由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等局部组成。1核膜是二层膜,分内膜与外膜两局部,外膜上附着核糖体,内外膜联合形成的圆形小孔是核孔。核膜是细胞核、质之间的屏障;把握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2核仁是折光率强的致密匀质无膜包被的小球体,中心为纤维区染色质细丝,四周是颗粒区核糖体前体。核仁合成核糖体 RNArRNA;制造核糖体亚单位。3核基质:核膜内核仁外的液态物质,成纤维状的网,染色质和核仁都浸浮其中, 核基质是核的骨架,

7、并为染色质的代谢活动供给附着的场所。4染色质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 RNA 组成。染色质是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细胞核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保持细胞世代间的连续性遗传;二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把握细胞的活动。所以细胞核可说是细胞的把握中心。3、物质跨膜转运有几种形式,其根本特征是什么?答案:物质跨膜转运有 4 种形式:单纯集中、易化集中、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单纯集中:物质O2,CO2,乙醇等小分子和离子从高浓度的一侧到的浓 度的一侧。物质的运输速度既依靠于膜两侧的运输物质的浓度差,又与被运输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电荷,在脂双层中的溶解度等有关。易化集

8、中:葡萄糖等顺浓度梯度集中,有专一的蛋白的结合。有饱和效应, 对浓度差,在脂双层中的溶解度等的依靠均不如被动运输那么猛烈。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由膜蛋白参与的耗能过程。特点有:有运输物质的专一性;运输的速度有最大值;运输过程有严格地方向性;被选择性的抑制剂专一抑制;整个运输过程需要供给大量的能量。固体颗粒,液体等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运输。4. 细胞代谢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酸作为能源。试分析其理由。答案:核酸有 DNA 和 RNA 两类,在细胞体内作用重要。核酸是遗传的物质根底,细胞中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酸的质和量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简洁分解。假设可以利用核酸作为能源,那么就必需有核酸

9、氧化酶,这样遗传过程中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很简洁就会被误氧化,不利于遗传的正确进展,因此生物进化过程中不会保存核酸氧化酶,因此就不会以核酸作为能源。2、某科学家用分别的叶绿体进展以下试验。先将叶绿体浸泡在 pH 为 4 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 pH 为 4,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到 pH 为 8 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 ATP,试解释此试验结果。答案:叶绿体浸泡在 pH 为 4 的溶液中,基质中摄取了 H+, 并将摄取的H封入类囊体的腔,使类囊体空腔中的 pH 为 4。将此叶绿体转移到 pH 为 8 的溶液中,类囊体膜两侧建立了 H质子电化学梯度,驱使 ADP 磷酸化产生 ATP。3

10、、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进展光合作用试验。他们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 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气,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他们用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 75cm 缩短到 45cm 时,光合强度根本无变化。只有从 45cm 移动到 15cm 这一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依据计算,当太阳灯从 75cm 处被移至 45cm 处时,照在水族箱的光强度增加了278。如何解释这一试验结果,小组的成员提出以下 4 条可能的解释。你认为哪一条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如何验证这种解释?a. 在距离大于 45cm 时,光太弱,植物根本不能进展光合作用。b. 伊乐藻在弱光下进展光合作用

11、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c. 灯距离太近时,光已到达饱和。d. 伊乐藻是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展光合作用。答案:b 有道理。试验中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气作为光合速率”,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观看到的光合速率为零。太阳灯从 75cm 处被移至 45cm 处时,照在水族箱的光强度增加了 278,但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光能缺乏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西欧能够 45cm 移动到 15cm 这一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当移动到肯定距离时,到达光饱和点,光反响到达最大速率,再增加光强度并

12、不能使光合速率增加。将状况一样的安康伊乐藻个 1 支分别放入 3 个一样的水族箱编号 a.b.c; 将 a 置于太阳灯 15cm;将b 置于太阳灯 10cm;将c 置于太阳灯 5cm;把握室内温度一样。记录个装置单位时间内伊乐藻放出的气泡数。4、热带雨林仅占地球外表积的 3,但估量它对全球光合作用的奉献超过 20。因此有一种说法: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给其他生物供给氧气的来源。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奉献或奉献很小。试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方面评论这种看法。答案: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是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但温度高,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也多,特别是晚上,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细

13、胞呼吸照旧消耗 O2,所以整体上看热带雨林对全球氧气的产生并无奉献或奉献很小。5 细胞分裂和分化1、何谓染色体组型,何谓染色体带型,对染色体组型和带型的分析有什么意义。答案: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也就是说,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将分裂中期染色体加热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吉姆萨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体上消灭横带,称为 G 带。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消灭另一条横带,称为 R 带。吉姆萨氏染色显示的带是富含 A-T 核苷酸的片段,热碱溶液处理后,吉姆萨氏染色则显示富含 GC 序列的 R 带。各个染色体的带型形态是稳定的,因此依据带

14、型即可区分不同的染色体。不同的物种,染色体的带型各有各的特点。从生物进化上看,带型又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特征,人的各染色体的带型和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应染色体的带型根本一样。染色体带型变化往往是某些遗传疾病和肿瘤疾病的根本特征和病因。2、怎样理解细胞的全能性?答案: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生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的受精卵一样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一样的基因,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恢复分裂,如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有些细胞有分化出多种

15、组织的潜能,但却是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力量,但是它的细胞核仍旧保持着全能性, 这是由于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全能性的细胞: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等。3、细胞凋亡与细胞年轻的区分是什么?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答案: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主要区分在于:1细胞凋亡有典型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染色质凝集与边缘化,DNA 在核小体间发生降解。细胞膜内陷, 包裹各种细胞器等胞内物质。形成凋亡小体,然后,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吞噬, 整个过程无胞内物质泄漏。细胞坏死过程中,细胞质膜及膜系统裂开,DNA 随机降解,经常引起细胞膜渗透,并导致炎症反响。细胞凋亡普遍存在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使生物体得以去除不再需要的细 胞,而不引起炎症反响,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目相对平衡,保证个体正常发育, 更耗损细胞。其生物学意义:1发育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例,蝌蚪尾的去除;2细胞的自然更更耗损细胞;3被病原感染的细胞的去除。细胞凋亡在个体发育和组织稳态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4、简述细胞生殖,细胞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