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70742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水平测试题及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1水平测试分析报告高一语文备课组一、考试综述高一语文必修1水平测试由我校语文组统一命题,主要涉及必修1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的内容。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结构参照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程卷。第一大题现代文(一般论述类)阅读,3个选择题9分。第二大题诗文阅读,28分。其中文言文阅读3个选择题6分,翻译8分,共14分;诗歌阅读8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第四大题语言文字运用,13分,分别考查字形、成语、病句和语言表达。第五大题写作,50分。本次水平测试评卷对答题规范严格要求,试卷不用黑色笔答题的总分记0分,不在规定范围内答

2、题的该题记0分。作文每个错别字扣1分,不设上限;书写不工整、字迹不清晰的一律不超过30分,并且考试总分不超过70分。主观题答题中出现错别字、病句,书写混乱的要酌情扣分,该题不能得满分;标点不规范(如句末无标点或句号为点的)该小题记0分。全年级因不用黑色笔答题得0分的1人,因主观题不在规定范围内答题、标点不规范而导致小题得0分的因数量较多没有统计,因卷面差导致总分不超过70分的有6人。全年级成绩统计见下表:全年级成绩统计分数段100分以上9990分8980分7972分71分以下人数139115511984最高分107分平均分76.86分二、考情分析及应对策略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 这次选用的是20

3、09年高考全国卷的社科类阅读题,题目有所改动,降低了难度。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抽样统计难度0.74。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应该选择D。A项符合原文第一句话。抽样有2%的人选择A项。B项见原文中“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抽样有22%的人选择了B项;C项符合原文第二段“1936年第一次提出才解决这一问题。”D项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第三段“王字像横置的斧钺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可以得出,王字像斧钺之形,因为斧钺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并不是单单因为氏族军事首领拥有斧钺这么简单。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4、,抽样统计难度0.62。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应该选择C。A甲骨文项符合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王字被释为“立”字时,卜辞都无法通读,只到罗振玉释出甲骨文的“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C项参考原文第三段,并不是所有的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说明文中要求语言的准确性。D项参考原文最后一段,许慎的解释不符合王字的本意,是因为时代久远的原因。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抽样统计难度0.70。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因此选择B。A项在原文第二段第1句得到证实。C项在原文第三段第34行得到证实;D项答案参考原文第4段前两句话。B项错误,许慎并不是没有解读出王字,只是

5、给了它新的解读。第二大题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这次选用的是烛之武退秦师,为必修1第二单元的经典篇目,学生理解没有难度。第4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抽样统计难度0.90。本题通常考查文言实词,主要考查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B项:鄙,边邑。这里作动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第5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于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抽样统计难度0.98。这里的信息筛选题采用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即先提供了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全部表示烛之武能言善辩、智退秦师的一组。第句是烛之武常年不受重用,心怀愤懑的推脱之辞;第句是晋文公的话。均不选。故排除A、B、C项。第6题是对阅读材料相

6、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抽样统计难度0.30。本题的拟定首先将材料内容分成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的4个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用4个选项的方式进行概括和分析。A项说秦晋围郑的原因,符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贰于楚也”;B项符合原文烛之武先“辞”后“许”的表现,既说明了的怀才不遇,又说明了他的深明大义;D项符合原文“子犯请击之亦去之”。C项烛之武善于辞令,说理透辟。他首先申明“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的事实;然后说亡郑对秦无益,对晋有益;再说存郑对秦有益;最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明晋国不可信。其中始终围绕的是“阙秦利晋”的事实,这也是最能打动秦伯的地方。第7题考查考生对文言

7、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抽样统计平均分5.26分,难度0.66。评卷时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封”、“肆”、“阙”三处,一处1分,大意1分;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同样有三处,分别是“因”、“与”、“易”,一处1分,大意1分。从答题情况来看,两句的主要失分点分别是对“封”、“因”两个关键词的解释。“既东封郑”的“封”是词类活用现象,可译为“使成为边境”或者“把当作边境”,而很多同学解释为“封地”、“领土”,不得分;“因”在本句中是“依靠”的意思,很多同学译为“因为”,不得分。另外,个别同学把“肆”译为“放肆”,把“阙

8、”译为“侵略”均不得分。从得分情况来看,第(1)句难度稍大。从整体来看,同学们仍然没能养成字对字翻译的好习惯,明显感到部分同学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或回忆老师课堂上的讲解直接答题,比如这样翻译第(1)句:“既然想要在东边灭了郑国,又想向西边扩张”;“虽然在东边得了郑,又想得到西边的领土,如果不割秦国的地盘,晋怎能得到呢?”“已经向东扩大疆土到郑国”第(2)句:“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们是不会强大的”“受他人的帮助而去攻打他”这些都不是字对字译出来的,虽然有些句意差不多,但根据评分标准不能得分。另外同学们做题时太粗心大意,常常丢掉两个句子的尾句。总之,接下来的文言文学习要重点落实字对字翻译的原则,并

9、且突出强调翻译要严谨,不能忽略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因为关键词翻译不准确是不得分的。(二)诗歌阅读。本次诗歌鉴赏题材料来自课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结合徐志摩诗歌“绘画美”的风格与炼字来考查,主要针对必修1第一单元的单元重点“情感”与“意象”设题。第8题主要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鉴赏。抽样统计平均分3.01,抽样统计难度0.75。评分标准是两个诗节展现两幅画面,一个2分,共4分。答案需要根据重点意象具体展开描述画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金柳”和“青荇”展开描述。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只列举意象或只有概括性语句。例如:金柳、波光里的艳影、青荇,夕阳下一幅美丽且温暖的画面。诗人描绘了金柳、艳影、青荇、柔波、

10、水草,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康河图画。诗人描绘了康河旁边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场景。描绘了一幅唯美的河畔水中图,展现出康河周围美丽和谐的景色。第9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和情感的理解与鉴赏。抽样统计平均分1.82,抽样统计0.45。评分标准是拟人手法1分,结合“招摇”一词的含意对诗句的理解1分,抒发的情感2分。失分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不能判断或错误判断该词使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套用一些表达效果的名词来分析,或者是不能够针对诗句来分析,还有不少学生忽略了对情感的分析。例如:“招摇”一词用的极富生命力,显示出康河的生机勃勃,让人喜欢。“招摇”一词将河底的青荇写活了,生动形象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11、招摇”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植物的生机勃勃。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有不少学生对课本学习不扎实,对诗句理解不透彻,常见的修辞手法还不能明确掌握,在教学中老师还应抓基础、抓落实,适当的进行答题思路的梳理和归纳。另外该题有不少学生因句末没标点或标点不规范而得0分,可见平时的养成性训练还应加强。(三)名篇名句默写。第10题考查考生默写现代及古代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抽样统计难度0.67。本题分别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的背诵篇目,同时还有论语格言1则,出自课本名著导读部分。其中论语述而篇考查的默写句在抽样统计中正确率仅为8%。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这次选用的是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1)题考查对

12、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总分为4分,为客观题。抽样平均分为3.24分,抽样统计难度为0.81。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得满分的很多。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概括综合能力。抽样统计难度为0.82。本小题考查“秋天的落叶引发了作者哪些回忆?”答案集中在文本的69自然段中。在答这道题的时候,学生只要稍微概括综合这四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就可以了。很多同学都可以得满分。但是有部分同学把关键点全部放到母亲身上,错误的认为全文的中心是母亲,那么必然所有的试题都是围绕母亲展开的。以至于白白的失掉了一分。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抽样统计难度为0.60。在答这道题的时候,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先

13、答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且指出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母亲什么样的特点。然后再指出来这句话中包括的作者的情感。很多同学在答这道题的时候,根本不去谈修辞手法,也不谈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只分析母亲的形象,这样的话,顶多只能得3分。建议老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中,适当的强调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第(4)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和看法。总分为8分,抽样平均分仅为1.68分,抽样统计难度仅为0.21。综合评卷情况,全年级得7分的仅有3人,2分3分居多,5分是高分。学生答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题目的理解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没有充分考虑8分的分值。很多学生都在“落叶”的意义上反复纠缠,一

14、个方面分析的再透彻也是2分。题目中的两个词“落叶”和“疲倦”解释在一起,层次不分明,采分点不明显。对修辞不敏感,看不出比喻,有答“借代”“借喻”的。对“氛围”没有意识,全年级答到这一点的少有分析。应教会学生逐点分析的方法,其实在再别康桥这一课中,已经涉及了对于课题的分析。具体方法是拆开来解“再”意味着什么?“别”表明了什么?为什么告别对象是“康桥”而不是别的人物?本题也可以尝试这样分析“落叶”代表什么?“是”有什么意味?(暗喻)“疲倦”有什么意义?“蝴蝶”又是什么意思?这样答题就会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既有条理又全面。第四大题语言文字运用。第12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字字形正确识别的能力。抽样统计难度

15、0.62。抽样统计中选择错误项B、C、D的分别为8%、2%和28%。本题所选的四组词语中,只有A组中字形全部正确。其中三组中每一组都有一个字的字形是错误的:B组中是“谍血”中的“谍”,C组中是“强捍”中的“捍”,D组中是“纨袴子弟”中的“袴”。这三个字的正确字形分别为“喋”、“悍”和“绔”。“纨绔”一词出现在必修1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一文中,这个词过去有不同的写法,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经明确“纨绔”为惟一规范写法。第13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抽样统计难度0.42。抽样统计中选择错误项A、B、C的分别为16%、32%、10%。本题所选的四个句子,只有D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防患未然”形容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别的什么东西。形容人东西极少,生活简朴或家境贫寒。“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分别用在A、B、C选项中显然与句意不相符。第14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的能力。抽样统计难度0.14。抽样统计中选择错误项B、C、D的分别为28%、26%、32%。正确选项是A项,这一句没有结构性语病,而B句、C句、D句都存在结构性错误。B句属“句式杂糅”,“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融两个语义结构于一体,该句只需在两个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