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简介.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6692065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土保持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简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市水土保持简介位于省西南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国土总面积2108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为397.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4.35万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区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全市耕地面积360.69千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95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8.5%。2002年农民人平均收入2475元。 市大多数地区地形复杂破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局部伴有重力侵蚀。2001年遥感普查,全市有轻度以上流失面积779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5。 从1983年开始、先后了实施水土保持项目

2、、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国债水土保持项目、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0平方公里。近20年来共完成治理投资2亿多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170多条,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左右。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太平溪、大坪、王家桥、流溪河、沿头溪、大沟、官庄、夫子头、界垭、古洞口等十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太平溪小流域 太平溪小流域位于市区镇,总面积26.14km2。1982年列为省管试点小流域开始治理, 1983年列入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区之一的葛洲

3、坝库区治理范围,1992年通过省级验收合格,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共同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2003年成为第十二届世界水保大会参观现场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赞扬。 治理前的1981年流域内有8村、1072户、5070人。水土流失面积13.764km2,年土壤侵蚀模数12000t/4km2,森林覆盖率为23.3%,人平基本农田0.03hm2,人平纯收入61元。 通过十年时间的治理,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2.21km2。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745.2hm2,封禁林地262.4hm2,种植经果林468.8hm2, 199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2%;改造坡耕地108.4hm

4、2,退耕陡坡地89.4hm2,1992人平基本农田到0.053hm2;建成一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成为一条山清水秀、层层梯田,绿茶满坡的生态经济型小流域。 该流域治理中,坚持以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集中办场为主要形式,以建设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的治理思路和方略。走出一条南方水土保持科研、治理、示范相结合,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为重点,以条、块、带和点、线、面配置为基础,以建设商品化基地为目标,实现开发性治理及发展流域经济相统一的道路。 流域综合治理程度达88.8%;土地利用率由1.93万元/km2增加到67.21万元/km2,年均增长26.7%;19

5、95年流域内种养业(含经果林)实现经济收入1426.52万元,占年度经济总收入的87.45%。形成了以茶叶为支柱,以茶叶精加工外销为龙头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实现了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2002年流域人平纯收入达2583元;以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开设的太平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及蓄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课题成果,从总体上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为199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官庄小流域 官庄小流域位于市区晓溪塔镇,土地总面积36.0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3.74km2,占38.15%。辖5村1场、4385人。经过1994-2003年长治工程三、五期治理,已验收合格,2003年被水利部

6、、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该流域1998年作为长治三期精品小流域进行科学规划,到2003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3.66km2,综合治理程度达99.4%。其中完成坡改梯100.53hm2,人平基本农田由0.085 hm2增加到0.108 hm2;营造水保林233.33hm2,种植经果林840 hm2,林草覆盖率由61.1%上升到79.7%,形成千亩以上柑桔场4处,千亩椪柑示范园2处。治理后的人平经果林、有林地分别达到0.26、0.65hm2,土地利用率达91.7%,土地产出率均增长16.2%,农产品商品率达88.2%。综合治理开发得到了当地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坚

7、持科学规划,发展优势,力创精品,建设以柑桔为支柱产业的高效经果林基地创新机制,大力推广大户租赁治理和柑桔场股份制经营、私营企业主投资建设基地等,到2001年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增加1411.82万元,农民人平产值收入由治理前的1400元增加到3085元。大坪小流域 大坪小流域位于市区黄花乡,土地总面积31.05km2,辖4村1场、1599户,5499人。列入长治工程三、五期,始治于1996年,1998年三期治理结束,验收合格,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推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小流域。 该流域由水土流失面积13.97km2。1996年被列为该区三条精品小流域之一开展了大规模、高标准智力开发。

8、坚持不重数量重质量,不重规模重效益,不求初治求精品,不求模式求思路的工作方针,树立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以微型小流域为单位,以水为核心,建设一流的坡面水系工程和沟道治理工程,达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发挥拦、截、灌、排五种功能,起到房、能、景、体、续五种效果,建成有长江三峡库区特色的精品小流域。 截止到2000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2.08km2,综合治理程度达86.5%。完成土石方76.1万m3,投工30.9万个,投资257.66万元。建成了丁家坡、姜家畈、太阳山、大坪等微型小流域;集中改造标准石坎梯田108.4hm2,人平基本农田达0.08hm2;发展经果林112hm2,成

9、为高效经果林基地,营造水保林547.73hm2,实施封禁500hm2,林草覆盖率达83.64%;兴修一批高质量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施了经果林地能蓄、能灌、能排的目标,有特色的一批名、特、优、新经果林拳头产品的迅速发展,使流域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品牌农业为农民经济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00年人平纯收入达到3500元。古洞口小流域 古洞口小流域位于县镇,土地总面积48.5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5.51 km2,占51.5%。有4村、1527户、1301人。该流域于1994年列入长治工程三期治理范围,1993年纳入长治样板小流域,1998年验收合格,2003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

10、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该流域分布在县城周围,旨在探讨集约型、效益型、服务型的城郊治理模式和组织经验。在国家支持下,由于水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群众积极努力,五年累计完成防治面积25.29km2,治理程度达99%。其中完成坡改梯176.66hm2,人平基本农田由0.041hm2增加到0.103hm2;营造水保林646.66hm2,经果林247.33hm2,封禁治理1315.33hm2,林草覆盖率由68.68%上升到75.79%;完成保土耕作142.66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0处。完成土石方192.31万m3,投工117.13万个,总投资68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7.82万元

11、。 流域以坡改梯、发展经果林为重点,坚持规模化治理,形成立体开发的集约型、服务型经果林基地,并采取租赁、承包、合股经营集多种开发形式,建成了以柑桔为主,多种经果林并举的城郊型经果林基地带,层层梯田里散发着柑桔果香,环境优美宜人;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平收入由422元上升到2070元,环境容量增加,每km2可增加67人。沿头溪小流域 隶属县镇,1982年被列入省管小流域治理试点。面积5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5.98Km2。1992年通过省级验收合格,其治理成果获得省水利厅199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流域辖9村、1710户、7

12、848人。治理前山高坡陡,流失严重,群众生活贫困。10年实施了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基本实现流域上中游结合部网洲溪水库为龙头,并建坝后式装机200千瓦电站,结合库区水面养殖,以坡面工程为骨干,以森林植被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体系,实现了开发性治理目标。 10年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042.93hm2,治理程度达84.6%。林草面积达4288.53hm2,占总林草面积的96.2%,人平基本农田由0.034hm2增加到0.053hm2;结合修建一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使泥沙流失量由19.03万t下降到5.22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由3281t/km2下降到900t/km2;综合治理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3、;2000年跟踪调查,人平纯收入达1671元,为1992年验收时452元增长了3.7倍。第一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分别提高到11.2%、4.45%,农业种粮单一结构已不复存在。流溪河小流域 流溪河小流域位于县镇,流域面积32.2km2。有4村、996户、4688人。1984年列为长江部管水保试点小流域,1988年经长江水土保持局验收合格,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该流域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到25.07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600t/km2,属石灰岩强度水土流失类型区。在五年集中治理和后10年巩固治理中,坚持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改

14、造坡耕地和发展经济林的治理方针,实现了四个明显变化:一是林草面积显著增加。由治理前的1249.86hm2增加到3154.46hm2,林草覆盖率由38.8%上升到66.9%;二是基本农田增加178.13hm2,人平基本农田由0.026hm2增加到0.056hm2;三是经果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由6.33hm2增加到143.66hm2;四是人平纯收入显著提高,由128元上升到1386元。与此同时,流域内能源建设成绩显著,建省柴灶925个,沼气池148口,年可节柴112万kg。因此,五年综合治理使中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由1984年的20.45km2下降到1988年的4.2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360

15、0t/km2下降到900t/km2。大沟小流域 大沟小流域位于,面积24.5km2,辖5村、837户、3166人。1991年列入省管小流域,1996年通过省水利厅验收合格,2000年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小流域。 该流域五年集中治理建成了三个体系:一是工程防护体系,完成坡耕地59.48hm2,人均基本农田由0.038hm2增加到0.053hm2,砌筑拦沙坝9座,修建水渠9条、3780m,蓄水池63座、蓄水0.24万m3,确保了47.3hm2水田灌溉用水河535户生活用水;二是植被防护体系,水保林177hm2,封禁治理1188.45hm2,经果林163.57hm2,林草覆盖率由51.68%上升到76.71%;三是建全管护体系,将蓄水池、饮水渠、茶园、制茶场等承包农户或联产承包。 该流域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5.28km2,治理程度达92.2%。林草面积占总林草面积的97.8%。土地利用率的90%以上,土地生产率年均增长达11.8%;1995奶奶人平纯收入达1217元,较1990年的445元增长1.73倍,2000年达1990年,为1990年445元的4.27倍。流域内发展密植茶园71.6hm2,成功的开拓出中堡岛牌通天碧云绿茶,获1993年省百茗争春优质绿茶河2000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明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