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强迫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68261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强迫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儿童强迫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儿童强迫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儿童强迫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强迫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强迫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成绩评卷人(论文首页纸) 10 11 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名称:心理卫生与健康发展任课教师:祝婧媛论文题目:儿童强迫症学号: jap08129姓名: 章锐年级: 08专业: 日语班级: 3提交日期: 2010 年 11 月 25 日儿童强迫症案例:记得以前的公寓的隔壁住着一家三口。爸爸妈妈都是做生意的,有个岁的女儿,叫芳芳。芳芳特别贪玩,玩起来总是忘了回家。有一次白天玩得太兴奋,也太累了,晚上躺在床上,沉沉地睡去,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画了个大“地图”。印象中芳芳3岁就不再尿床了,5岁了却又尿床,爸爸妈妈觉得芳芳挺怪,便拿着她画的“地图”取笑她,芳芳望着那羞辱的标志,

2、脸羞得通红。这是我不久以后去他们家去串门,妈妈跟我说的。有时会有亲戚到家里来,亲戚们都会开芳芳的玩笑,芳芳难堪地躲到自己的房间里。自尊心很强的芳芳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能尿床了,所以芳芳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芳芳都要解小便,睡下后不久,芳芳又起来小便。渐渐地,她在夜间小便的次数越来越多,不仅是在晚上,白天她也时常去小便,人慢慢瘦了下来。这种状况至今已近一年,芳芳虽然再没有尿床,可她总是担惊受怕,夜不安眠,而且每天频繁要小便。妈妈担心芳芳有什么病,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功能异常。芳芳是怎么回事呢?分析:芳芳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其为强迫行为,也叫强迫症。 强迫症(Obses

3、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所谓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一个正常的儿童,在他发育的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一个有

4、强迫症的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有的表现为强迫洗手,强迫自己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睡觉时,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有的患儿表现为仪式性动作,如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走路必须走两步路一下。这类行为不伴有任何情绪障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有的孩子,除了强迫行为外,还常伴有其它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等,这就要引起家长重视了。这类患儿,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

5、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如果让他们反复进行这些动作,患儿并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有明显的内心矛盾和焦虑不安。一般来说,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不过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症状原因:关于儿童强迫症的原因,一般认为,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基础、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患儿病前常有过于严肃、拘谨、胆小、呆板、好思考、不活泼的表现。患儿的父母也常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孩子对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孩子严重

6、的疾病、外伤,突然的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出现。孩子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也会导致强迫行为。芳芳的强迫排尿行为,就是在不堪外界讥笑的精神压力下越来越严重的。解决措施: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让孩子了解人的一生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能对每一件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合适与周全,出现一些总是是在所难免的。鼓励孩子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应该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方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提

7、高自信心。还要注意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疑虑。对待孩子的强迫行为,不能操之过急。有些家长对此过分焦虑,甚至企图用惩罚的办法加以制止,结果非但不能改变孩子的强迫行为,而惩罚给孩子带来的紧张、,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使强迫行为更加频繁。当孩子刻板地重复某一行为时,我们最好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温和地对他说:“做点别的事好吗?”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会让孩子在忙碌中感到充实,而无暇去重复那些刻板行为。孩子一旦陷于强迫行为的焦虑中时,给孩子讲一些轻松的故事,让他听听音乐,孩子会转移注意力,使紧张的情绪缓解。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必须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得有个过程,切忌不要过早地强迫孩子接受训练,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产生紧张的情绪。在矫正孩子的强迫行为之前,应首先反躬自问:孩子的问题与自己有关吗?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恰当?如果我们一方面急于给孩子矫正,一方面又让孩子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氛围中,岂不是在做无用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