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682547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149].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安”、“固”、“全”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能准确翻译全文。2.学习移情于物的写法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以读解文,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重点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难点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一、导入(教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一课里,庄子狠狠地嘲讽了惠子一番,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还非常深刻,这篇文章里,他们两个

2、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全班齐读课文)二、(一)、翻译课文(学生)(二)、整体翻译课文后再阅读课文,通过提问感知文意(教师提问、学生探讨)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

3、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三、深入理解双

4、方观点。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五、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1.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

5、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

6、,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4.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

7、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六、总结全文,(教师)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1、整体感知环节,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分角色朗读,可以体会人物内心情态。3、讨论辨析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