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68227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七下宜昌期中) 从如图的连环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 . 隋文帝登基B . 唐高祖建唐C . 宋太祖称帝D . 李自成起义2. (2分) (2019七下靖远期中) 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金 北宋 辽 西夏 南宋 元。A . B . C . D . 3. (2分) (2020东营模拟) 宋太祖即位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属于“制其钱谷”的

2、是( ) A .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B .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 . 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4. (2分) (2018七下怀仁月考)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评价错误的是( ) A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 .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C . 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D . 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5. (2分) (2020广东模拟) 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 A . 刺史B . 通判C . 转运使D . 节度使6. (2分) (2019菏泽

3、)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 .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 .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 .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 .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7. (2分) (2018七下湛江期中)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了防止宰相权利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分化事权B . 重武轻文C . 设置通判D . 废除丞相8. (2分) (2020六下肇源期末) 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 ) A . 宰相B . 通判C .

4、转运使D . 枢密使9. (2分) (2017七下新余期中)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下列统一全国的朝代人物和时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秦朝嬴政,前221年B . 隋朝杨坚,589年C . 宋朝赵匡胤,979年D . 元朝忽必烈,1279年10. (2分) (2018九下镇江模拟)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 赵匡胤和铁木真B . 赵匡胤和忽必烈C . 赵构和铁木真D . 赵构和忽必烈11. (2分) (2019七下武邑月考) 下列关于北宋初

5、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B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D .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12. (2分) 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B . 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C . 武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D .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13. (2分) (2019九下常德期中) 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 .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B .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C .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D .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14. (2分) (2020七下文

6、水期末) 宋朝儿童的启蒙诗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这样的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些史料表明宋朝( ) A . 等级深严B . 商业繁荣C . 重视教育D . 重文轻武15. (2分)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 . 繁荣思想文化C . 扩大地方权力D . 强化大一统二、 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16. (15分) (2018黄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7、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材料二:秦统一后,权力集中成为其政权的基本特征,国家一切事物最后都由皇帝裁决。西汉时,相权的膨胀导致汉武帝以后的中央官僚机构形成内外朝两个系统,便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宋朝改革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最终缓解了相权对皇权的成胁,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清朝时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文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是调然内部体制和整个王朝的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中央与地

8、方、帝王与臣民(皇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过程。有效实现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政府目标,是古代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古代帝王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统治目标。纵观历史,我国古代行政改革主要致力于精减机构;提高行政领导决策能力,完善指挥监督系统和层层负责制;明确划分机构内各部门之间、各个职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完善监察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概要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或中央机构改革)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答案:11-1、考点:解析:答案:12-1、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答案:14-1、考点:解析:答案:15-1、考点:解析:二、 非选择题 (共1题;共15分)答案:16-1、考点: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