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67348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某小学教学楼可行性分析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XX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XX公司二一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一、项目基本情况5二、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5三、可研报告编制的原则6四、编制目的7五、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8六、主要技术指标8七、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11一、XX特区基本情况11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5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16一、编制原则16二、建设内容及规模16第四章 项目选址18一、项目选址18二、场址现状18三、场址建设条件18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20一、概 述20二、设计依据20三、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21四、项目

2、总体规划方案22五、建筑物设计23六、绿化23七、道路系统及流线分析24八、防灾设计24九、环保卫生设计25十、无障碍设计25十一、单体结构25十二、给排水及消防26十三、供电、照明28第六章 节能节水30一、编制依据30二、节水措施30三、建筑节能措施31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33一、编制依据33二、污染环境因素分析33三、环境保护措施34第八章 项目组织、项目实施进度及管理35一、项目组织实施管理35二、项目实施进度36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7一、投资估算范围及内容37二、投资估算依据37三、投资估算38四、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40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41一、依 据41二、本项目招投标范围

3、41三、招标组织形式42四、招标方式42五 、资质42第十一章 财务及社会效益评价43一、财务评价43二、社会影响分析43三、经济效益44四、社会效益44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46附件:1、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批复黔教计发(2009)293号2、XX特区发改局关于建设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教学楼的批复六特发改(2009)230号3、效果图 4、总平面图5、建筑图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建设项目。2、项目地址:XX特区XX镇那固村。3、项目性质:迁建。4、项目规模:校园占地面积31.37亩(

4、20913.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8.62平方米,其中一期教学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5、项目总投资:2382.5952万元(其中一期教学楼241万元)6、项目实施单位: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7、项目主管单位:XX特区教育局。8、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一期教学楼建设工期为12个月,二期工程将于2014年完成,三期将于2017年完成。二、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5、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2009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的批复黔教计发(2

5、009)293号6、XX特区发改局关于建设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教学楼的批复六特发改(2009)230号7、城建基础资料及国家有关法律,专业技术规范,标准等等。三、可研报告编制的原则1、遵照国家、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XX省有关法规、文件、标准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的内容和指示精神进行编制。2、对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建设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方案、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与评价,客观地为上级主管部门审议该项目提供决策依据。3、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力求使该项目方案切合实际,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尽可能节省投资。4、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现有

6、客观条件,完善相关设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四、编制目的提出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项目建设的设想,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社会效益评价,为项目审批部门提供决策的依据。1、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研究、论证。判别项目预期目标与项目兴建理由是否相吻合,预期目标是否有合理性与现实性。2、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3、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充分依据。4、完善基本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供科学、详实、可靠的依据。五、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15608.62平方

7、米,其中迁建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8482.73平方米,学生宿舍2栋建筑面积共6018.08平方米,食堂1栋建筑面积792.52平方米,门卫值班室2栋建筑面积共63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栋建筑面积31.5平方米,学生公厕2栋建筑面积205.04平方米,垃圾处理站1栋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一期将迁建20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1栋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六、主要技术指标

8、该项目为迁建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31.37亩(20913.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608.62平方米,其中迁建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8482.73平方米,学生宿舍2栋建筑面积共6018.08平方米,食堂1栋建筑面积792.52平方米,门卫值班室2栋建筑面积共63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栋建筑面积31.5平方米,学生公厕2栋建筑面积205.04平方米,垃圾处理站1栋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建筑密度14.3%,容积率0.75,绿地率40%,停车位10个。根据学校详细规划总体方案,其中一期为2000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及相关配套设施迁建项目,建设土地是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规划用地。七、

9、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战略和六盘水市XX特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XX特区教育局顺应时势,根据XX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精神,制定学校详细规划总体方案,迁建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项目,对推动XX特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该项目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有切实性,可行性和必要性。1、本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和中央投入专项资金进行XX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要求。2、本建设项目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XX特区教育发展需求。3、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六盘水市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的办学条件,为创建和谐XX特区创造了条件。4、具有良好的社

10、会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5、可以解决学校覆盖内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问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可达到100。6、适龄儿童不再需要到其它较远的学校就读,减轻了当地老百姓的经济负担。7、可利用学校开办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提高当地农民的人口素质。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一、XX特区基本情况XX特区位于XX省西部,凉都六盘水东部,距省城贵阳172公里,北与纳雍县、织金县接壤,西与水城县相邻,南和东南与晴隆、关岭、镇宁三县相连,东与普定县毗邻。贵昆铁路和贵烟公路横贯东西,水黄高等级公路从南部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全区国土面积1792.1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20个行政村,25个社区居委会。境内居住有

11、汉、彝、苗、布依、仡佬等3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0.52%。全区总人口65.25万,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7595万元,财政总收入2412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69元,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区共有小学184所,教学点54个,在校小学生77974人;有初中43所,在校初中生28862人。1992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96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5年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二、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概况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地处XX特区XX镇那固村境内。于2000年8月由原XX矿务局XX矿子校和原六十六工程处子校的小学部合并而成,用地面积为3227(土地证),校舍

12、建筑面积2381。现有教师37人,普工2人,代课教师4人。20个教学班,教室偏小,每班人数6070人。校园学生活动场地仅786(生均不足1),校内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过道狭窄,散操、散会十分拥挤。因拥挤造成学生摔伤现象时有发生。门窗多年失修,教学楼后面的窗户基本都已经钉死。如遇大风雷雨天气,部分教室进水,窗户散落,无法上课;更为严重的是学校至今没有厕所。以上的不足并未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建校以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责任感强、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教学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甚至能与特区直属学校相媲美;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周边家长纷纷送子女到校就读,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13、。受校园环境小的限制,学校虽然一再控制招生,但全校学生还是近1300余人。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该项目的建设是党中央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搬迁建设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将是我们国家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加快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的建设,是该校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2、该项目的建设是XX特区教育发展规划的需要:XX特区现有人口65.2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3.5万人,在校中小学生106836人,其中城区25761人。由于XX

14、特区属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一直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中小学教育一直无法完全满足全区适龄学生就学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XX特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制约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影响了XX特区小学生素质的提高。随着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深入,学校仅有的校园校舍和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依据规划急需将学校旧教学大楼拆除,扩大面积重修,满足学校办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在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迁建学生教学楼及相关配套设施,解决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教学力量不足的需求,使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XX特区学生的素质,已

15、是势在必行。3、该项目的建设是XX特区XX镇第二小学发展的需要: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教室偏小(面积不足50)。每班人数达6070人。校园学生活动场地仅786(生均不足1),校内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过道狭窄,散操、散会十分拥挤。因拥挤造成学生摔伤现象时有发生。门窗多年失修,教学楼后面的窗户基本都已经钉死。如遇雷雨大风天气,部分教室进水,窗户散落,无法上课;更为严重的是学校至今没有厕所。学校现有教学设施已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办学的需求。学校地处XX特区西南部,东邻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南邻XX特区第五中学,西邻XX镇第一中学,是小学生就读的金三角地带;结合镇内教育资源整合(XX镇那固小学与XX镇二小合并,称为XX镇第二小学)的实际,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