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伤仲永》导学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67321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伤仲永》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伤仲永》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伤仲永》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伤仲永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2、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3、深刻领会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方法指导:反复诵读法、解释翻译法、小组互助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引读:自读(课前预习,完成下列各题,课堂检查)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 , (朝代) 家、思想家、 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

2、家和宋六家)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邑人()环谒()不能称()世隶耕()泯然()或以钱币乞之()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3.根据注释、查找资料,逐词逐句翻译课文,标出有疑问的词句。译读(先自译全文,然后小组解决疑难词句,最后展示交流,反馈矫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 】焉,借旁近【 】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其诗以【 】养父母、收【 】族为意【 】,传一【 】乡秀才观之。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 】皆有可观【 】者。

3、邑人奇【 】之,稍稍【 】宾客【 】其父,或【 】以钱币乞【 】之。 父利【 】其然【 】也,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 】 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 】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 】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 】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 】,受【 】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于材人【 】远矣。 卒【 】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 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 第二课时引读(复习检查,导入

4、新课)1.积累虚词,精确翻译: 之: 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 余闻之也久( ) 邑人奇之( ) 或以钱币乞之( ) 仲永之通悟( )传一乡秀才观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于: 环谒于邑人( ) 于舅家见之( ) 贤于材人远矣( ) 受于人者不至( )2.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父异焉(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3)邑人奇之 ( )(4)稍稍宾客其父( )(5)父利其然也( )(6)伤仲永 ( )品读: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4.伤仲永的“伤”是“ ”之意,

5、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5.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延读 1.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2.积累几条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反思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