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67240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万众一心奔小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10年 月总第 27 课时课题第6课 第1课时 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怎样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教法及教具事例感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检查预习1. 我国现在的小康水平是什么样的?2. 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 怎样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二、生活在线:阅读回答:(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提出的?(2)谁不说咱家乡好

2、列举家乡新变化靓起来的服饰、快起来的通讯方式、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大起来的住房面积、好起来的交通工具请你任选一个主题给同学们讲讲有关变化的表现。并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三、新授内容:1感受“小康”(1)是谁提出了小康的设想?(2)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子的?(3)从数据,得结论:三步走战略填表时间GD社会目标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小组同学相互检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邓小平鼓励学生从生活、文化、民主等方面展开想象依据课文,填写表格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对比:G美元社会状态中国G年份7

3、85以下低收入国家33319907531中下等收入8542000125956中上等收入37820099656以上发达国家目标9020由上两表可以看出:(1) 哪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2)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小康社还处于怎样的水平?2.我国小康社会的特征:(1)关注贫困:材料一:2002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95亿人,但到20年底贫困人口仍有关14万人。材料二:我国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东部地区的4左右,全国平均水平的7%左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8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材料三:一组图片 思考回答: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说一说我国的小康是个什么

4、样子的?通过数据对比,全面认识我国的小康社会200年低水平的小康引导学生从数据看出问题;从落后地区的生活状况感受小康的不平衡。培养学生全面看待问题的习惯.增强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思想感情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2)浏览信息点击,思考回答:国家为消除贫困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关键要靠什么?发展经济.明确目标(1)阅读P10第一段,回答: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又是怎样的呢?总:全面小康。归结起来是六个“更加”: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生活。(2)阅读回答:十七大对全面

5、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必须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西部大开发扶贫促进就业低保免学杂费学生读识记理解识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板书设计全面发展的小康目标1.我国的小康社会状况2.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3十七大: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堂作业补充习题P74第20题和2题()(3

6、)教学札记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2010年 6月总第 8 课时课题第26课 第课时 共创美好的明天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以及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能力目标: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的精神和行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的思想情感。重点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难点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教法及教具格言感悟、事例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检查预习:1 我们怎样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2 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二、新授内容:1.我与小康()歌曲

7、欣赏:越来越好(2)歌曲和照片说明了什么?我们现在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呢?提示:说明了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怎样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平时能做些什么()我们将来准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提示:将来参加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做 对社会应该怎样奉献总结:一是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服务群众;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学生互查看一看谁回答的准确全面体会祖国的美好明天,熏陶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一是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建设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

8、等;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本地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永恒的精神(1)格言欣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恒念物力维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些格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事理分析:“她,一年伙食只花85元”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一名女大学生,她来自江苏农村。读高一时一场车祸使她休学在家一年。父母为给她治病四处举债,最后连唯一的房子也卖了,加上还在读中学的弟弟,一家四口只能租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因为她是贫困生,学

9、院每月都发给她140元的困难补助,但她决心要自强,用这笔钱攻读“双学位”,所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她每隔一周或几周才进食堂消费一次,每次消费金额都是15元,整个04年,她的伙食只花了8。35元!原来这名女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在食堂里掏钱买过饭菜,基本上是靠在食堂里捡吃馒头、剩饭剩菜,坚持苦读的.组织讨论:(1)这位女大学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我们青少年在学习上、生活上应怎样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师生共同总结:P10页最后一段.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这位女大学生的身上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因为任

10、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2)学习上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能够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等;生活上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成功、传统、富强、巩固实现全面小康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拓展延伸: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回答:(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是什么?()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从实现途径、公民自身、国内外、人与自然几方面总结(3)小组讨论: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何重要意义?(或带来哪些积极作用)举例:建设“诚信江苏”能使人民树立诚信意识,弘扬诚信风尚,建立诚信机制;有得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等;建设“绿色江苏”能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等。社会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能对建设江苏的政策有较深入的理解。板书设计共创美好的明天1.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为什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堂作业补充习题选择题和第19题教学札记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