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检测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669614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章检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二章检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二章检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二章检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二章检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二章检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章检测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一、二章过关测试卷(教科版)(A)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填空题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作为参照物。2、在“龟兔赛跑”的寓言中,初始阶段_的平均速度大,而全程中则是_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对于平均速度,应指明物体是在_或_内的平均速度。3、速度就是_,是表示_的物理量。4、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和5.73cm,则准确

2、值是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5、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1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D1D2D3D41.73cm1.81cm1.89cm1.81cm则球的直径应取_cm。6、单位换算:(1)3.6m/s=_km/h(2)0.8cm/s=_km/h;(3)1s=_s。7、_能方便地用手启动和停止,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时间间隔。8、一物体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的速度是20km/h,从乙地返回甲地的速度是12km/h,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km/h。9、百米赛跑中,观众是以_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而裁判员是以_的方法比较运动

3、员运动的快慢。二、选择题1、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2、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3、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4、中学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 )A.0.5cm B.0.5dm C.0.5m D.0.5km5、甲、乙、丙

4、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6、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的A、B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 )A.200min B.60min C.2000min D.600min7、一列队伍行进速度是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 的桥,从队伍第一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共需1min,则这列队伍长( )A.150m B.100m C.250m D.50m8、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

5、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9、甲乙两车在相距2.4km的两地同时相向行驶,速度分别是39.6km/h、32.4km/h,两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1min B.2min C.3min D.min10、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则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A.1.67m/s B.2.17m/s C.1.2m/s D.2m/s11、夜晚看见月亮在云层里以很快的速度向东运动,这是因为我们选定的参照物是

6、( )A地球 B.向东运动的月亮 C.向东运动的云层 D.向西运动的云层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1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4、分别用分度值为1m、1dm、1cm、1mm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米为单位作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A.用米尺测量的结果B.用

7、分米尺测量的结果C.用厘米尺测量的结果D.用毫米尺测量的结果15、两物体分别以速度1、2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1 、s2, 所用时间为t1和t2,那么( )A.若s1s2,12,则一定有t1t2 B.若s1=s2,12,则一定有t1t2C.若12,t1=t2,则一定有s1s2 D.若s1s2,t1t2,则一定有12三、计算题1、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求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2、一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相距120 km并以50km/h的速度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追了270 km才追上,求摩托车的速度。3、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

8、桥全长6772m,其中江面正桥长1572m,一列长428m的火车完全通过正桥用了100s,试计算这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完全通过铁路桥共需多少时间?4、甲、乙两地相距162km,汽车以10m/s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72km后,接着又以45km /h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四、实验题1、用如图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cm。五、思考题几个同学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甲认为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乙说有的物体,如高山、森林、房屋等都是不动的,它们是静止在地球上的。如果你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经过这一章的学习后,你的观点是什么呢?八年级

9、物理一、二章过关测试卷(教科版)(B)一、选择题1. 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 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 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2. 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 )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 B. 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 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 D. 分度值为1cm的1.5 m长的直尺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

10、正确4. (多选题) 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 江岸的码头 B. 游轮的船舱 C. 迎面驶来的汽艇 D. 奔流的江水5. 工人师傅使用游标卡尺测得某零件长0.07530m,如果用你的三角板去测量,其结果应是( )A. 0.07m B. 0.075 m C. 0.0753m D. 0.07540m 6. 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 )A. 0 B. 800 km/h C.大于800 km/h D. 小于800 km/h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的飞行员在战斗中看到身旁似乎有一个“

11、小虫”,用手抓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颗子弹是从对面的飞机上射来的 B. 这颗子弹是从地面上射来的C. 这颗子弹相对于这架法国飞机是静止的D. 这颗子弹和这架法国飞机具有相同方向,相同大小的速度8. 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C. 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慢D.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9.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

12、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断10.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a车 B. 只有b C. 只有c D. a车和c车11.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12. 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 )A. 小明先到达终点 B. 张伟先到达终点C.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3. 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关于比较她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1)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2)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