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66916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单选题1“神十”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某人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的一头敲一下,另一人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三次响声,这三次响声传播的介质顺序是()A空气、水、钢管B水、空气、钢管C钢管、水、空气D钢管、空气、水4如图,将正在

2、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是为了证明()A液体能够发声B液体传声更快C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声音的音调在降低5小李同学将闹钟放在玻璃罩里,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如果慢慢地通入空气,声音由小变大。于是他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他这一结论的得出是()A通过日常生活得出的经验B理论推导出来的C由实验直接证实的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推理6如图所示玻璃缸内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上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水鱼B空气水鱼C水鱼缸鱼D水鱼7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

3、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8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D大钟还在振动9物体能够发声,这是因为()A物体能够振动B物体周围有介质C我们能听到声音D声能够被接收10如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该现象表明空气能传播声音C该现象表明声能传递能量D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也会弹起11声音在空气、钢管、软木、水这四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小

4、的是()A空气B钢管C软木D水12下列乐器中,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钢琴13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ABCD1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音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D使声波

5、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二、填空题15声音是由发声体_产生的。上课时,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中的。16阳春三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如图所示)。骑行者穿梭花海中,以油菜花为参照物,人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耳边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17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应该将手指_,此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传递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固体_且效果好;由

6、此,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感觉与直接听到的声音_ (相同/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18利用声波可以测量距离,夏天打雷时,小明看见闪电后4s才听见雷声,则打雷处距小明的距离为_m。同伴小华对着大山喊话,4s才听见回声,则大山距小明的距离为_m。利用超声波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按340m/s计算)。19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就做成了一个“鸟哨”,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主要是由_振动发出的。20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

7、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_、_。21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150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依据是什么?(只需写出两种)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vt,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3)真空中的声速是_。三、实验题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8、(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弹开,这说明了_;(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并由此推理可知:_。四、计算题23一辆汽车以15m/s的恒定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笛声2s通过的路程;(

9、2)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3)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24周末,小明一家人去山里游玩。在一个山谷里,小明站在山谷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s听到了一次回声,又经过0.5s,再听到一次回声。求该山谷间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1B 2D 3C 4C 5D 6B 7A 8D 9A 10D 11A 12B 13C 14A15振动 空气 16运动 空气 17堵住耳朵 固体 能传声 不相同 18不能 19空气20空气 水 21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见解析 1531 m 0 2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 真空不能传声 23(1)680m;(2)355m;(3)325m2442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