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6668778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完美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诘问(j) 惶恐(hung) 愧怍(zu)B粗拙(zhu) 门槛(kn) 翳蔽(y)C震悚(sng) 憎恶(zng) 揩汗(ki)D哀悼(do) 滞笨(zh) 头颅(l)2、选出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A烘托陶冶束手无策呼朋引伴B燎亮风彩花枝招展抖擞精神C和谐荟萃名副其实咄咄逼人D水藻朦胧繁花嫩叶迫不及待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B

2、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B这一航线的开辟,意味着从我市到西安的航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C春天的江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B书籍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3、;书籍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籍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C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BCD7、填空。子曰:“_,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不亦君子乎?”子曰:“

4、_,鲜矣仁。”子曰:“弟子入则孝,_,_,泛爱众,而亲仁。”曾子曰:“_,民德归厚矣。”子曰:“_,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子曰:“_,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子曰:“_;三十而立;_;五十而知天命;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二、文言文阅读。(15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非宁静无以致远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遂成枯落(2)翻译下面的句子非学无以广

5、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

6、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

7、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

8、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

9、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

10、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2、陋室幽香王忠民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子,可是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当下居然还存在如此简陋的居室: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几

11、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文老全部的家具了。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再踏进她的家门,感觉书更多了,屋子更挤更乱了。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让它落脚的地方。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去里屋拿书。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一时间,我们都缄默了,只是静静地盯着

12、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有条不紊地抽一本写一本。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钤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她凝视专注,一丝不苟,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的

13、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工工整整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闫晶”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动

14、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溅起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嘀嗒一般寻常!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如有幽香氤氲在我们心中。走出这间简陋的居室,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诚如是!(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2期)1结合第段,简要概括文老的居所“陋”在何处。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段作者详写了什么内容?4联系全文,谈谈题目“陋室幽香”的妙处。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眼中的文老有哪些美好品德。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风雨坎坷时,牵着我们的那双粗糙而充满了力量的手掌吗?还记得蓦然眺望窗外时,教我们感受温暖的那一寸温厚甜糯的阳光吗?还记得书海徜徉经典,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字字真言吗?就是那一本经典,就是那一寸阳光,就是那一双牵我跨越山河的手掌陪伴我在这个喧嚣浮华的人世间,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任我一点点,一节节,成长为茂林修竹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